APP下载

对严肃的数学课堂说“不”

2016-09-06刘海英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兴趣课堂

刘海英

摘 要:认知理论告诉我们,学习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注意力的强弱。一位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数学教师去请教一位老教师:“课堂上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老教师不假思索回答:“不苟言笑,表情严肃,决不放过任何一点不和谐,给学生一个下马威。”老教师的所授之机宜固然有其合理的一面,事实上还是有不少的严师借着威严的外表,凛人的气势,说一不二的干练作风维护了数学课堂的绝对安静,达到了学生敬畏的效果。但是仔细一想,发现这里还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关键词:严肃 课堂 兴趣 学境

结合多年的数学教学经历,我认为课堂上的“不和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首先是学生方面:(1)性格和人格因素。一般地说,小学生天生好说好动,易走神的习性。不同的学生在气质、性格、意志、品质等方面又存在差异性。要保证每个孩子都长时间坐在那儿,静若泥塑,稳若禅师,成人做到都很难,何况一个小孩?(2)情绪和情感因素。学生在课间总会经历种种强烈的情感活动,而自控能力相对薄弱的孩子,情绪是易发难收,这就导致他们易把课间的余兴带到课堂中来。(3)座位因素。现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坐在后排的学生上课讲话的频率较高,究其原因,大概是空间距离的拉大带来他们与老师的心理距离的遥远,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本能的排斥感。何况,他们大都调皮捣蛋,成绩不良,是老师特地把他们置于那块地方加以“保护”的呢!

其次是教师方面。皮亚杰说:“所有的智力活动都依赖于兴趣。”如果教师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能力一般,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学生情绪低落,说一两句闲话也在情理之中。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这样论述教师教学语言的魅力:“一个能够动听的、明晰的教学的老师,他的声音便像油一样浸入学生的心里,把知识一道带进去。”一个合格的老师就应该具有夸氏所说的自然的扎实的吸引力强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能力。

因此,过分强调课堂里的鸦雀无声是不足取的,教师只有在教学中经常利用“情境的创设”、“提问的设计”以及“课外知识的穿插”等手段,引发好奇,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保持长时间的兴奋状态,才能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那么严肃的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有那些不利影响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严肃的课堂可能会使学生散失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堂中的一些数学知识,内容本身已使学生望而生威,再加上过于严肃的课堂气氛,学生的兴趣定会荡然无存。即使采取了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一环紧扣一环,但是学生听课神经紧张,压力增大,造成身心疲劳,最终也会是学生一个接一个地走上厌学之路。著名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画》中做过这样的阐述:“儿童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适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因此在课堂上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一个和蔼可亲、语言幽默、感情丰富的数学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将知识的魅力展现给学生,学生从喜欢这个老师开始,引发对数学老师产生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谓“乐”,兴趣也。浓厚的兴趣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是学生学习动机的体现,是学生学习的推动力。

二、严肃的课堂可能会导致学生思维的阻塞

现代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人在缺乏安全感、情绪紧张的时候,会变得内敛、压抑、暴躁。这样的精神状态同是不利于学生接受新知的。教育家罗杰斯也指出“有利于创造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自由。”试想:如果我们的数学课堂老是笼罩着一层死气,学生们上课时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那么怎能锻造出敢想敢做,具有创新精神的现代人?

学生的思维是教学活动的核心,而思维一般都是从问题开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必须把握新教材的要求和特点,然后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入手,利用生活中的数学创设问题情境来引起学生的好奇或怀疑,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问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环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学问千千万,关键在一问”。因此平时要注意知道学生如何提问,有时学生提出一个好问题,就能够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形成课堂教学的高潮。

三、严肃的课堂可能会妨碍学生个性的形成

爱因斯坦说:“我认为学校凭借恐吓、压力和权威来管理学生是一种最坏的事情,它破坏了学生真挚的感情和真诚的自信,它养成了学生驯服的性格。”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个性是创造的前提。新课程理念中也把学生的个性发展作为教育的一个主要功能来看待。所以教育者要千方百计地维护学生的的个体尊严,“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主动探求的欲望。课堂上不少同学的悄悄话正是始发于教师的课堂讲解,他们跃跃欲试,急于表现自己,其中可能不乏真知灼见。如果我们不给于他们发言表达的机会,甚至还会言辞厉色,当头棒喝,岂不挫伤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浇灭了那可贵的智慧的火花。

四、严肃的课堂可能难以形成互动的“学境”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的差异很大,课堂教学中,适当让学生讨论,互相协作,各抒己见,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有时学生们会由于一个问题无法达到共识,争得面红耳赤,教师通过提示、引导,学生的认识会更加完善。更为重要的是,在讨论时,大家积极开动脑筋,思维与思维的碰撞产生了智慧的火花,创造性思维被激活,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综上所述,严肃的课堂对于新时期的教育来说是不合适的,对于学生课堂中的调皮捣蛋,应该给于足够的理解和宽容。对于那些有个性、有主见、创新意识强的学生更要保护,要褒扬。西方学校的课堂与我们相比较,的确是多了许多学生自由发言和辩论,多了许多老师对学生的回答的肯定、赞许、奖赏,多了许多坦诚与宽松的氛围,多了许多人文的关怀。蔡元培先生有句名言:“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学生就是学生,不可苛求他们,因为苛求等于毁灭,因此新课程强调变传统课堂的机械单向交流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实现信息的多向交换。为此,我们要宽容课堂上的“不和谐”。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创设讨论的情境,精心组织学生交流,为学生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使课堂开放而有活力。

猜你喜欢

兴趣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嘻游课堂
嘻游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巧用游戏构建快乐体育课堂研究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