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的政策导向

2016-09-06尤阳立军董玉鹏

法制与社会 2016年7期
关键词:知识产权标准化管理

尤阳立军 董玉鹏

摘 要 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是知识管理的高级表现形态,以企业为适用对象的知识产权管理标准流程渐为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所关注。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处于区域探索阶段,全国首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于2013年3月开始实施,部分省市也已开始企业知识管理的流程化和规范化试点,并取得显著效果。政府部门应利用政策手段,引导企业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标准化管理体系,同时企业也要采取措施,完善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实施机制。

关键词 企业 知识产权 管理 标准化 政策导向

作者简介:尤阳立军,宁波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经济师;董玉鹏,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法律系,副教授。

中图分类号:C9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6)03-210-02

一、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的制定与实施依据

知识产权的本质是一种经济和商业权利。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开展种种经营活动,包括投融资、交流合作、拓展市场、研发创新等等,都必须借助知识成果、系统化地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才能站在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保持优势领先地位。 知识产权管理,是利用多种知识产权规范对知识产权事务进行宏观调控和微观操作的系统协调活动。目前仅仅依靠政府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利用知识产权制度对企业知识产权事务进行干预性调整是缓慢而受限制的,需要更为灵活、可提供更多选择的广义政策工具, 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的制定和实施活动进行导向性指引,从全局意义上进一步调动企业发明创造的积极性,促进知识产权的保护、转化和运营,从而使得企业拥有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和长远发展前景。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新世纪的“国家发展战略”,强调这是提高综合国力和参与世界竞争的根本途径,应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强调着力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重点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从而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技术创新活动、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但是,迄今为止我市经济发展模式仍然属于要素驱动的粗放型发展模式。所以,当前制定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并上升为地方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实践方面,《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已于2013年3月1日起实施,是我国首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国家标准。该《规范》包括9个章节,其核心是提高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能力,主要内容涵盖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范围”、“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管理职责”、“资源管理”等内容。早在2012年6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就在北京、浙江、江西、湖南、河北、陕西等6个省市启动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试点,参与试点的企业达到386家,服务机构达到39家,取得了初步成效。

二、引导企业建立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应具备的要素

(一)将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作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主题

知识产权管理的主要目的和宗旨是使企业的知识资源实现最优化配置,确保企业的活动空间和企业的收益。 在知识产权管理目标的确定与实施方面,企业应在其发展战略和综合管理目标中包含知识产权管理目标,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对企业知识资产进行整合和优化配置,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应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制度化,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同时,知识产权管理目标应以市场为导向,为企业长期发展战略服务,与企业其他方面的管理相协调。

(二)将知识产权有效创造和运用作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基础

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很重要的一块内容,就是知识成果的获取、转移转化。以最具代表性的专利为例,具体的管理内容包括:组织研发,获得相关的技术成果,然后根据成果技术含量及企业需求,申请发明、实用新型或者外观设计等专利;在获得专利授权之后,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并未结束,还有后续的专利维护、应用、评估、放弃等一系列环节工作的决断是执行行为;对于企业内部的实际发明人,企业管理者还要按照《专利法》的相关硬性规定,对发明人予以不低于法律强制性标准的奖励;在企业需求技术,但是遇到本身研发能力不强或者时间不足等客观障碍时,还要与既有技术拥有者或知识产权的权利人进行谈判,以求获得相关专利授权或者专利权属的变更;获得知识产权,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刚刚开始的阶段,因为企业对知识产权的主要需求,就是获得权利背后的使用价值,或者是获得美誉度,进而获得实际经济利益,所以知识产权的运用效果恰恰是企业最为关注的,可以说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基础。

(三)将知识产权保护作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根本保障

知识产权保护历来受到从国家,至产业——行业——企业的关注。知识产权保护的好坏,是确保知识产权管创造、运用和管理效果的关键所在。企业在研发、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遭遇侵权的风险,不管侵权是有意抑或无意、恶性抑或轻微,对于企业来说是都能够切切实实感到压力的。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就应该贯彻全过程的思维,企业内部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应与研发、供应、生产、销售等各个部门保持密切沟通,时时关注知识产权风险,形成规避风险的意识,具备应对知识产权侵权的能力,提升知识产权保护的水平。这就需要在知识产权标准化管理中,着力强调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使之成为知识产权标准化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四)将提升知识产权信息利用水平作为知识产权管理的重要方面

知识产权制度面临着信息化和新技术的挑战,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很多工作内容,无论是对著作权、专利权,还是对商标权、商业秘密等,其本质上是对信息的利用、管理和保护。 知识产权数据信息的管理,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当前互联网+的时代发展背景下,企业知识产权信息的利用水平很可能决定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好坏,进而影响企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这就要求企业建立功能强大的知识产权信息管理与分析系统,比较完整地进行知识产权现状分析、发展趋势分析、技术生命周期分析、市场中竞争对手技术现状及其发展动态分析,有助于企业在对现有知识产权信息和竞争情报分析的基础上,既全面了解企业自身的知识产权状况,又能了解竞争对手主要技术状况,潜在竞争对手的相关信息,从而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制定与实施适合本企业发展的知识产权战略。

(五)强调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绩效评估与改进

企业进行知识产权管理,都是追求效益最大化的。静态的制度和动态的管理,都蕴含着理性的制度设计,而这种制度理性是否可以与实际操作合拍,能否在外来诸要素的影响下,保持其制度设计初衷,结果却并不是绝对的。企业进行知识产权管理,需要其利益在追求最大化目标的相互作用中达到平衡, 需要进行系统的管理绩效评估与改进。具体来讲,就是需要把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情况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目标进行细致的比较,对其中的各个环节以及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进行内部审核。通过评估与审核,验证知识产权管理的适宜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进而讨论如何对下一步的工作加以改进。

三、引导企业进行知识产权标准化管理的对策

(一)制定符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实际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规范

实现区域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从引导企业从内部着手,制定并有效推广实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通过标准引导的抓手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及创新成果转化能力。应引导企业将知识产权管理与内部活动流程相结合,使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不再止于片面离散的事务性活动,而成为与企业战略、运营目标密切相关的活动。同时,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应做好企业制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的引导工作。

(二)建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组织工作机制

应由地方政府牵头,成立企业知识产权标准化管理工作领导机构,将与知识产权有关的职能部门聚合在一起,负责规划与领导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贯标活动总体工作,制定各项贯标活动政策。应结合本区域实际情况,按年度公布和下达贯标培育指导性规划,定期召开贯标活动专题会议,部署工作、明确分工,加强相关部门和单位的通力协作,稳妥推进贯标工作开展。

(三)指导企业完善自身知识产权标准化管理系统

应遵循政府引导、逐步推进、企业自愿的原则,针对不同类型企业,分期分批开展贯标活动。指导参与贯标活动的企业按照《规范》要求,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的内部领导机制、组织保障机制、人员保障机制和各项相关制度,形成贯穿标准化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系统。

(四)开展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专项培训

应利用区域知识产权培训资源,定期举办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专题培训班,邀请国内外知名知识产权学者及实务方面专家,为参与贯标的企业讲授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方面的相关课程。严格执行培训过程管理,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企业参与培训的人员经考核合格,颁发相应合格证书,作为培训人员申请晋升职称及其所在单位申报各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单位的优先参考依据。

(五)建立健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社会服务体系

应在市一级的科技公共服务机构设立帮助企业建立网上知识产权标准化管理系统,由市级科技管理部门负责日常管理,并在区域内设置若干联系点,初步形成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服务网络。支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充实专/兼职贯标活动咨询服务人员,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提供顾问、咨询、辅导等服务。鼓励和支持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与知识产权有关的中介服务机构参与贯标活动,健全知识产权标准化管理的社会服务体系。

注释:

DTI.Competing in the Global Economy : The Innovation Challenge. DTI, 2003.24.

毛金生.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指南.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223.

吴欣望.专利经济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126.

赵建国.知识产权管理规范: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导航仪.知识产权报.2013年3月6日.

李培林.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理论与实践探索.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153.

许春明.知识产权制度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224.

刘华.知识产权制度的理性与绩效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1.

猜你喜欢

知识产权标准化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标准化简述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知识产权
交通运输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