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发展低碳经济的法律问题解读

2016-09-06康立楠

法制与社会 2016年7期
关键词:产业转型低碳经济能源

摘 要 由于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化进程也随之迅速加快,一方面对于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起到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但与此同时,因为工业化过程中必须依靠燃烧大量化石能源,并且释放出很多温室气体,也造成了严重的温室效应。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满足世界经济的整体形势,也符合国内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本文主要阐述了低碳经济法律保障的重要性和现状,以及国内低碳经济法律方面的基本状况及缺陷,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法律对策。

关键词 能源 低碳经济 产业转型

作者简介:康立楠,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6)03-090-02

从经济角度来说,低碳经济本质上是一种降低高碳能源消耗的经济发展模式,国内的低碳经济具体指的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借助法律规范的健全、科学技术的改革、产业的升级转型及新型能源的研发等一系列方式,来达到降低煤炭石油等高能耗资源利用的目标,并且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及环境污染,最终完成经济可持续发展、环保的根本目的。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大国,想要令低碳经济获得长足的进步,就必须得到政府的支持和法律援助。目前,国内必须更加关注法律的制约作用,继续推动低碳经济的法律体系构建,加快经济调整和产业转型的步伐。

一、 低碳经济产生的背景及现状分析

(一) 低碳经济出现的背景和内涵

低碳经济是2003年由英国政府颁布的《创建低碳经济》白皮书中提出的,后来不久便得到了联合国的认可。几年后,英国政府再次提到了“低碳经济”一词,并且针对怎样更好地利用低碳经济来节约经济发展成本、保护社会环境等,提出了相关的措施。

在当前世界气候变暖的前提下,西方发达国家不断促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重心的“低碳革命”,重点推进“低碳环保技术”,同时在贸易、技术、能源、产业等方面展开了根本性的调整,目的是抢占先机和制高点。关于低碳经济的法律措施不断健全,相关标准也更加规范,范围不断扩展。例如,本世纪初德国提出的《可再生能源法》、2008年英国发布的《气候变化法案》草案等,旨在将支持的中心慢慢转向新能源下游产业;与此同时,美国也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国家节能政策法规》、《清洁水法》、《固体废弃物处理方法》等,起到了保障低碳经济向前推进的作用。但是,到底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低碳经济,现在世界上也未能形成一致的定义,全球提出的观点也各种各样,这也完全体现出各国自身发展状况的需求不同。低碳经济,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它的中心内容是在市场体制的前提下,借助制度框架及政策的制定和改革,促进高能效技术、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等研发,推动社会经济向低能耗、高能效的方向前进。

从整体上来看,低碳经济即将能源的高效利用及清洁作为基本前提,并把温室气体低排放作为一项基本特征,迎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低能耗高能效需求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它的延伸包括产业结构的升级、能源的节约利用、工业生产能效的提升、低碳技术的创新应用等。

(二) 国内发展低碳经济的法律现状

由于社会环境的不断恶化,环保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各国共同关注的话题,发展低碳经济对于每个国家来说都非常关键。现阶段,中国加入到了《京都议定书》及《气候变化公约》当中,这两项公约要求发展中国家于2012年后承担节能减排的重任。另外,中国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还制定了《环境保护法》、《节能减排法》等有关的法律制度,对国内低碳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了重要的积极作用。然而,目前关于低碳经济的法律规范中依旧出现了不少漏洞,这就造成了在实际情况下,很多问题无法得到有效的法律保障。其次,中国和发达国家相比,低碳经济法律规范尚未完善,差距十分明显。作为一种崭新的经济模式对一个国家的生存与发展起到关键性的影响,国内目前的法律规范同低碳经济的发展需求不相符,不能满足低碳经济发展的基本需求,法律规范的灵活性、可行性不高。

二、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研究

(一) 低碳经济体现了人们构建生态文明的需求

自古以来,生态文明一直是以尊重及保护自然为基础的人类文明的基本形态之一,指的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存、相互促进为根本目标的文化形态。其出现的前提是人们长久以来对物质文明的思考。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人类物质财富的有限性,我们需哟从追求物质的单调性当中脱离出来,不断追求精神财富,才可以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这也必然会将人类社会形态进行极大的改变,实现人类文明形态及发展观念、发展道路的极大转变。

由于世界人口以及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利用引发的生态问题及其原因逐渐被人们所了解,不仅仅是酸雨等一系列生态问题的破坏,空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迅速升高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了铁一般的事实。基于这种情况,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城市等众多新观念及新政策应运而生。另外,能源和经济进行的一系列革新,很可能给生态文明开辟出一条新道路,寻找到一种更符合当前经济形势的发展机制。

(二)低碳经济是全球合作中谋求共同发展的基本需要

由于工业化脚步的加快所引发的全球性矛盾日益明显,比如说生态危机、资源枯竭、战争威胁等等,令世界更加认识到保持国家之间协作的重要性,共同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尤其是现今各国均被卷入到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之中,各国经济紧密相连,在这种情况下,法律规范就逐渐体现出其具有的价值。我们居住的世界拥有不少相同的特质,即便表现方式各不相同,各个民族和国家的人们均会碰到很多自然、社会问题,然而要想更好地化解这些问题,各社会主体逐渐形成了对应的规则,并且慢慢积累起了很多经验。这都反映出人类法律实践普遍性的历史规则和人类的智慧及理性追求。也是因为这个原因,组成了法律文化交流及法律发展国际化的前提基础。

(三)低碳经济体现出公正、平等的法律价值追求

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已经不再是个别国家的问题,而是任何一个国家均面临的难题,研发新型能源,控制碳排放量是各个国家的一致目标。在全球合作的基础上,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一同推广低碳经济,现阶段已经制定出相应对策,例如碳关税、碳排放交易市场等。公平公正是法律的价值追求之一,具体体现为各个国家承担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责任,主动肩负起低碳排放的重任,同时不仅只注重形式,更应当重视本质。

三、 国内低碳经济的法律体制出现的相关问题

(一)国内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制度不够完善

从本质上来讲,低碳经济即为一种降低能源消耗的经济发展形式,其是针对气候变更及能源节约而制定的一种经济模式,涉猎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因此在制定低碳经济的法律规范时,必须重视其整体性和真实性,同时考虑社会生活的各种层面,目的是给低碳经济的推进提供有力的支持。现阶段低碳经济的相关法律中,因涉及的方面过于宽泛,不能达成一致的观念,加上各单行法间又出现了重复及矛盾,因此造成了法律制度无法及时有效地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 国内低碳经济发展的单行法缺少细致、和谐的内容,观念滞后

所谓单行法,指的是针对某一具体方面制定的法律规范,第一,中国现在早已具备不少有关低碳经济思想的法律规范,然而这些法律规范间存在很多重复、相互矛盾之处,有关法律制度的内容也较为片面、宽泛,缺乏详细、具体的规定,再加上结构过于模糊、内容不够科学、合理等,便造成了在实际情况中无法灵活运用这些法律规范,从而为我国低碳经济的推进提供有力支撑。第二,各个单行法均缺乏一致性的法律依据,对基本法的指导具有不利的影响。关于具体的立法内容,过于呆滞死板且缺乏市场化运作等,将会造成法律规范的灵活性、实用性削弱。除此之外,由于严重缺乏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在低碳经济的整体发展过程中缺少对应的责任追究体系,也没有办法及时、有效地管理和限制有关企业的经济行为和经济活动。

四、 进一步健全国内低碳经济法律规范的可行性措施

众所周知,低碳经济早已成为了全球经济发展中一个崭新的经济增长点,所以说,每一个国家都应当更加重视低碳经济的发展进程。中国需要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以及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并且参考和借鉴国外低碳经济发展的优秀成果和相关经验,为更快寻找到国内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出现的法律漏洞、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低碳经济法律机制提供有力的保障。

(一) 健全国内低碳经济发展的有关法律对策

第一,我国应当重视修缮低碳经济发展的基本法律,由于基本法在低碳经济的整体进程当中发挥着关键性、协调性的作用,有助于从宏观上更好地协调各个单行法。第二,必须尽快制定对应的低碳经济基本法,从而实现对各领域单行法的理论指导。这样做的原因在于中国目前的各个领域及各项基本法中,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及强制性规范,经常会引发一系列问题,这样一来,低碳经济基本法的制定就显得格外重要。

(二) 制定更加具体、详细的单行法,同时推行更加严格的奖惩制度

现阶段,在低碳经济的推进过程中,我国必须依照自身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状况,对低碳经济推进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及时、有效的完善。另外,还必须构建科学的奖惩责任体制,利用法律的手段来约束并指导企业的经济行为,对于坚持低碳经济发展的有关企业,政府必须大力支持,同时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相反,对于那些高能耗、高污染、不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企业则应当及时地进行改造或者将其淘汰。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在推行低碳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法律规范方面的漏洞,针对国内现在的基本国情,想要更加有效地推进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就应当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并借鉴国外的优秀成果及相关经验,尽快构建更具有针对性、更为有效的低碳经济法律保障机制,并且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去完善,有力的保障国内低碳经济获得健康、稳定、长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少华、王雄飞.生态文明建设政府调节机制研究——以法律文本的要素量化评估法为中心.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2]门丹.美国低碳经济政策转向研究:原因、定位及经济绩效.辽宁大学.2013.

[3]刘小军、涂俊.发展低碳经济对城市产业结构的影响——天津市经济增长与产业能源消费实证分析.2011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2011.

[4]白洋.我国低碳经济法规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机制.企业经济.2012.

猜你喜欢

产业转型低碳经济能源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铜川市产业转型问题研究
朔州市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低碳经济的理论的基础及经济学价值研究
关于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基于绿色发展观视角关于产业转型路径的思考
基于新能源视角江西低碳经济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