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这一年,你和你的工作还好吗

2016-09-06郝志舟

中国青年 2016年11期
关键词:学子毕业毕业生

文-郝志舟

这一年,你和你的工作还好吗

文-郝志舟

又到毕业季。

每到这个时候,挤过独木桥的学子和他们的家庭都要面临一次选择。对大多数人来讲,这是四年大学或者六年、八年研究生喘息之后的一次大考。而对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政府机构来讲,这种大考年年都有。

自1999年开始实行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的数量逐年增长。16年来,全国高校毕业生的总数已经从1999年时的85万人飙升为756万人,如果再加上职业学校毕业生、初高中后不再继续升学的700万左右青年,2016年,仅城镇新增劳动力就至少有1500万人。

人社部大概已经对这种“大考”习以为常,因为2015年的全国新增劳动力也在这个水平线左右。“大学生就业难”这个问题也已经不再是新闻,媒体会一年又一年地反复咀嚼“最难就业季”和“更难就业季”这两个用语——人们早已发现,年年最难,而下一年会更难。所以,一个萝卜一个坑,今年能就业,最好别拖到明年。

尘埃落定之后,回首看看2015年,用数据来解读一下一年来的变化,对号入座检视一下各自的选择,无论是对学子还是其背后的家庭,都有意义。

别忘了,是选择留在这里,还是打点行装继续出发,您说了算。

上班还是上学?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大学校长郑强常常语出惊人。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大学生就业难是个伪命题”,因为“考虑下中国的人口基数、国土面积和经济发达程度,再与目前全国2000多所高校的数量进行对比”,与国外均存在差距。言下之意,大学生数量并不多,“就业难”根本就不该是一个问题。

实际上,总体数量差异并不能解决专业数量差异和教育质量差异的问题,某些专业和某些高校的孩子们总是招人疼,而其他的同龄人则有可能陷入“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境地。不患寡而患不均,就业难,难就难在不均衡。

根据教育部在2015年末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发展报告》统计,2015届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总体行业分布,排名前三的行业依次是信息行业(包括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金融业、教育业,所占比例分别为12.62%、12.24%和11.44%。100个人里有36个人在上述三个行业里找到了工作,很明显,主修这些专业的同学在就业机会上就要更大一些。

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对101个城市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信息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与去年同期相比,除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37.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9.3%)、金融业(+16.4%)、教育(+25.6%)的用人需求有所增长外,其他各行业的用人需求均有所减少。”

再次恭喜主修信息技术、金融和教育相关等三个专业的同学,今年的你们将继续抢手。

而来自麦可思研究院的报告则指出,从2015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情况来看,在本科十大专业中,“财务管理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就业率较高,分别为95.3%和94.5%。法学就业率相对较低,为87.9%。”——100个法学专业的同学里有约12个人没有找工作,希望他们已经成功考上研究生。

实际上,用继续深造来规避就业竞争,已经是不少学子的首选。根据2016年3月某网站联合第三方在线调查机构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海南、山东等地区的38所大学校园进行的实地调研,42.68%的毕业生选择考研,16.02%的同学则有意出国留学。该调研报告断言,“绝大多数大学毕业生们试图通过继续学习来进一步提升自己在未来就业市场的竞争力。”同时他们也认为,这反映出‘毕业即失业’压力的进一步加大,对找不到工作的担忧,对不知从事什么工作的困惑,促使大部分人盲目跟风选择考研以避免直接走上社会后的无助。”

当然,最终是留在象牙塔里还是到社会上去经风雨,主要决定权仍然归校方所有。根据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于2016年1月发布的《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升学和出国的学子总数占比为24.3%,即约有四分之一的同学继续了校园生活。

你在哪里?

4月27日,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在北京召开视讯会议,正式启动了2016年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在志愿者派遣规模上,基本与去年保持一致,由中央财政支持的全国项目计划派遣1.83万人。在该计划自2003年启动以来的13里,已经累计有20多万名高校应届毕业生参加西部计划,“在广袤的西部大地和基层实践中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青春之歌。”

当然,前往西部的这不到两万人的志愿者队伍在2015年毕业的750万学子中只占很少一部分——从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提供的数据来看,中东部仍然最受毕业生青睐。“根据已经确定就业单位者的回答,2015年高校毕业生在京津沪地区工作的毕业生占12.8%,在东部地区工作的毕业生占46.0%,在中部地区工作的毕业生占22.2%,在西部地区工作的毕业生占19.0%。”其中,选择到农村工作的只占毕业生总数的0.8%。

虽然公务员考试依然火热,但到企业工作仍是主流,去私营企业的占38.9%,去国有企业的占27.9%;按工作类型划分,从事专业技术的人员为29.8%,进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事业单位的则有16.7%;商业和服务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均占比超过14%。

相关的数据表明,2015年的毕业生求职最看重的因素仍然不外乎“发展前景好”、“利于施展个人的才干”、“福利待遇好”。但是哪里前景好、待遇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知。有人选择在大城市安家立业,有人选择去西部边陲建功立业,不同的选择有不同的理由,也有不同的结果。在大城市里庸庸碌碌的有之,从西部小城逆袭的也有之,人生路漫漫,一时难定输赢。

既然暂时还看不清远方,那就不妨先选择眼前的“苟且”:工作不谈起薪,那都是耍流氓。

“钱”途与前途

在2016年3月对北京、西安、珠海等八千余名2016届毕业生的调研中发现,有接近一半(46.27%)的大学毕业生有意去外企工作,除了这些企业管理正规,薪水较好是必然的原因。

而说到薪水高,北大教育经济研究所对201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数据显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的起薪为5386元、金融业为5098元,分别位居高起薪前两位。教育业虽然就业比率高,但平均起薪仅为3816元,在19个行业中排名第13。

麦可思研究院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则进一步指出,从2015届学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来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毕业生月平均收入优势明显,为4978元,其次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为4123元。

当然,刚毕业时能拿多少钱并不完全代表以后的“钱途”无量。工作3-5年之后,不同专业的薪酬水平会拉开,“后劲”也会逐渐显现出来。比如,根据麦可思研究院之前的数据,“2012届本科生毕业三年内职位晋升比例较高的专业为艺术设计和国际经济与贸易,均为57%,晋升比例较低的专业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为47%。”

“在高职高专十大专业中,毕业生三年内晋升比例较高的专业为市场营销和建筑工程技术,分别为66%和65%。护理专业则晋升比例较低,为24%。”

而结合2015届半年后及2012届三年后数据发现,在本科十大专业中,“土木工程专业的2015届学生毕业半年内离职率较低,为13%,而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半年内离职率较高,为38%;艺术设计专业是本科十大专业中相对较不稳定的专业。”

当然,刚过去一年,前途如何还无法定论。2016的同学们,将会如何选择,也仍有诸多变数。就业还是失业,上班还是创业,依然是接下来数十年人生里必须要面对的命题,谁都躲不开。

猜你喜欢

学子毕业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我们今天毕业了
杏林组曲·学子赋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毕业季
毕业了,能否学以致用
今朝学子喜登攀
悠悠学子心,浓浓附中情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