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毒蕈的经济价值分析

2016-09-05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食品与化工系徐明磊江飞

河南农业 2016年7期
关键词:毒素研究

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食品与化工系 徐明磊 江飞

毒蕈的经济价值分析

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食品与化工系徐明磊江飞

大型毒菌是大型担子菌或者子囊菌,是人畜误食后引起中毒或者死亡的大型真菌,统称为毒蘑菇,也称毒蕈。我国的毒蕈资源丰富,大部分都在自然界生长后腐烂,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其实毒蕈也有对人类有益的方面,如何变废为益,变废为宝,是研究人员的重要课题。本文系统总结国内外对毒蕈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进展和成果,使人们逐步认识到毒蕈的经济价值,从而使这些宝贵的资源能够被更好地利用。

一、毒蕈基础研究概述

(一)毒蕈种质资源调查

国内大量研究人员对不同区域内毒蕈类的种质资源进行了调查。1992年刘利对河南鸡公山的野生毒蕈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整理出鸡公山的毒蕈主要为18科、30属、51种。侯凤英等对常见的7种毒蘑菇进行形态特征鉴定,为舒筋散的安全选料提供依据。2012年徐江对湖北省大型真菌资源初步研究,共鉴定出247种,隶属于2门、5纲、20目、53科、109属,包括1个新种和5个新纪录种。王振等于2014年对泰山区系大型毒菌物种资源调査,通过传统分类与分子生物学鉴定,共鉴定大型毒菌43种,隶属担子菌和子囊菌2门、4纲、6目、16科,其中发现鹅膏科1新种。2004年龚庆芳采用柱层析、薄层层析、质谱、核磁共振技术和化学反应等手段,对亚稀褶黑菇的部分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为临床治疗提供可行的证据和药物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二)毒蕈的人工培养研究

由于毒蕈一般都是与高大植物共生,不易进行实验室的人工栽培,来源很少。因而毒蕈类应用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步骤就是毒蕈的人工培养。1996年陈珊等研究了氮源对毒蕈菌丝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态氮和无机态氮均可作为毒蘑菇的氮源,其中谷氨酸和酵母膏是毒蕈菌丝生长较理想的氮源,淀粉是较为理想的碳源,山梨醇是最好的碳源。不同的毒蕈对碳源的要求不完全一样,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寻找最适合于毒蕈菌丝生长的碳源,以加快菌丝的生长速度,为开发和利用生物杀虫剂打下基础。亦有人对毒蘑菇生物学特性及其发酵液对虫体的毒害作用进行了研究,毒蕈菌株GD-1、 GD-2的最佳培养温度为28.0℃,最适pH值为5.5,最佳的碳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硫酸氨;此菌株通过代谢产生的一些有毒物质对幼虫有一定的毒害作用,为未来农业病虫害生物防治方面奠定了一部分基础。

(三)毒蕈的毒性和救治研究

毒蕈中毒一般分为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脏器损害型和日光皮炎型5种类型。其中胃肠炎型和神经精神型潜伏期一般为0.5h或4~6h,最短在进食毒蕈10min后即可发病。而溶血型和脏器损害型中毒较为严重,脏器损害型是毒蕈引起中毒死亡的主要类型,通常在误食后6~72h发病,先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伴头晕、头痛、四肢乏力等症状,一般持续1~2d后渐缓解。这时候病人易误认为好转而不继续治疗,但此时毒素逐渐侵犯人体各脏器。病人中毒后2~5d内出现内脏损害,尤以肝损害最为严重,极易造成死亡。

目前对毒蕈中毒尚无特效疗法。一旦误食,应尽早采用催吐、洗胃、导泻、灌肠等方法,迅速排除毒素。

二、毒蕈的应用价值

(一)药用方面

毒蕈尽管含有致命的毒素,但它们也是重要医药宝库,它们的许多种类及其代谢产物在医药方面已有一定的应用。

2010年符王润等报道毒蕈中的毒素的医药价值,如鹅膏类蘑菇中的毒素对一种细胞核RNA酶起到专一性的抑制作用,因此,它可对某些病毒起到抑制作用,如某些引起皮肤病的病毒。这种毒素对肝癌细胞起到了明显的毒害作用,可以达到90%的抑制程度,而且杀死癌细胞的速度也十分快速。橙黄鹅膏、褐云斑鹅膏菌、毒蝇伞和豹斑毒伞中的蟾蛛素(卯晓岚,1991;张富丽等,2004),可用于治疗脑血栓、有消肿去痛,清热解毒的特性;含有裸头草碱、裸头草辛的毒菌,如花褶伞、大抱花褶伞、角鳞灰伞、日本裸盖伞、古巴裸盖伞、桔黄裸伞等,对治疗精神病、镇痛安神有重要作用。毒菌在我国的医学中也有应用,如毛头鬼伞可用于治疗消化不良、痔疮;卷边网褶菌、白乳菇、稀褶黑菇、臭黄菇等有着散寒、舒筋活络的功效。另有一些毒菌对肿瘤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如亚稀褶黑菇、毒粉褶菌、毒红菇对艾氏腹水癌的抑制率达到100%(杜秀菊等,2010)。毒菌中毒素的这些特殊作用对于医药的开发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且前景广阔。近期,密歇根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研究毒蘑菇是如何产生毒性的时候,无意中找到开创药物新时代的关键,有可能使药物从此具有高针对性,化疗药有副作用、抗菌药没可以清除严重感染区而对其他组织没有影响。

(二)应用于生物防治,助力发展现代农业

近些年来许多地区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导致了如环境污染、农药残留、害虫抗药性、害虫再猖撅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天然杀虫剂、抑制剂具有对人、畜安全,不污染环境,不容易引起抗药性,在自然环境中易于降解等优点,因此,研究与开发安全性高的生物源农药,成为当今新型农药创制研究的热点。

毒蕈对人的毒性,需食入一定的剂量,因此,用毒蕈提取物进行生物防治是安全的。春生鹅膏含有毒肤和毒伞肤,用其子实体的浸煮液可杀死红蜘蛛。蛤蟆菌、小毒蝇伞、豹斑鹅膏、松果伞、鳞柄白鹅膏、残托斑鹅膏等毒蕈所含毒素,可用于毒杀苍蝇。在日本,已将毒蝇母(异鹅膏胺的一种衍生物)用作杀虫剂。2005年宋瑞清等的研究表明鳞柄白鹅膏、细鳞环柄菇、绒白乳菇和毒蝇鹅膏菌等4种毒蕈菌株及其毒素对杨树烂皮病菌生长的抑制作用。2007年祁金玉等发现绒白乳菇毒素提取液,对樟子松枯梢病菌丝生长都有较高抑制作用。2007林志伟等对毒蕈对虫体毒害作用的进行了相关研究。利用毒菌毒素对某些真菌及昆虫的抑制和毒杀作用,可开发生物农药,用于农业生产的生物防治,符合现代农业的生产要求。

(三)提高苗林成活率,辅助造林

蕈类中的腐生种类能够分解有机质,增加土壤腐殖质,改良土壤以及在白然界物质循环。许多毒蕈能与森林植被形成菌根菌,例如毒白蘑、锈口蘑等。它们的存在,有利于树种萌发、树木成活和生长发育。特别是新造林地,在播种、扦插的同时应注意引种相应的菌根菌。蛤蟆菌、灰鹅膏、毒红菇、褐黄牛肝菌等,它们与林木的幼根结合,往往代替根毛帮助吸收水分和养料,对林木的成活及生长发育有积极的作用。国外曾发生大面积造林不成功的例子,究其原因,就是未能同时引进菌根菌(包括菌根毒蘑菇)。

(四)加工后具有食用价值

毒蕈类的大部分成分都是蛋白质,只有很少一部分成分是致毒的。致毒物质也是生物体内的有机物,通过特殊的处理有些毒蕈可以丧失毒性,具有一定的食用价值。如鹅膏菇也是助鲜剂,比味精鲜20倍;臭黄菇往往食后中毒,但是在四川等地此菌被群众晒干,煮洗后食用。

(五)作为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的工具

Lindell(1970)和Weinman(1974)等发现,在真核细胞中。低浓度和高浓度的a-鹅膏覃碱分别选择性地抑制依赖于DNA和RNA聚合酶的作用。如黄瓜白果类病毒的复制受低浓度的鹅膏覃碱的抑制。因此,利用a-鹅膏覃碱对RNA聚合酶的抑制作用,可将RNA聚合酶分为三类:一是RNA聚合酶I,对a-鹅膏覃碱不敏感;二是RNA聚合酶B,可被低浓度a-鹅膏覃碱抑制;三是RNA聚合酶I,只被高浓度a-鹅膏覃碱所抑制。

(六)对橡胶工业的潜在应用价值

乳菇属的许多种类,例如毛头乳菇、环纹苦乳菇等,虽然对人体有毒,但是它们能分泌橡胶物质,是有潜力的橡胶资源,如能发酵生产或大规模栽培,对国民经济有一定意义。

毒蕈对人类的毒害,相对于众多的用途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全面开发毒蕈资源,对于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拓宽工业生产原料来源、生物防治、防病治病等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猜你喜欢

毒素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What Makes You Tired
LC-MS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一类具有毒素的非均匀chemostat模型正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毒蘑菇中毒素的研究进展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