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土家族打溜子传统曲牌与创新曲牌的异同*
——以《八哥洗澡》和《锦鸡出山》为例

2016-09-05唐寅玲裴明霞

黄河之声 2016年9期
关键词:头子溜子锦鸡

唐寅玲 裴明霞

(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论土家族打溜子传统曲牌与创新曲牌的异同*
——以《八哥洗澡》和《锦鸡出山》为例

唐寅玲 裴明霞

(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土家族打溜子是传统经典的打击乐器。本文将以传统曲牌《八哥洗澡》和创新曲牌《锦鸡出山》为例,从曲体结构、打击技巧和表演形式等对传统曲牌与创新曲牌进行比较探究,以期对土家族打溜子的理论及实践研究提供良好的借鉴。

土家族打溜子;传统曲牌;创新曲牌;异同

土家族打溜子的传统曲牌非常丰富,是以艺人口传心授,无文字记载。根据永顺县打溜子老艺人彭玉晶生前介绍,溜子曲牌有300多首。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土家族打溜子走向了世界,这正是土家族人民世世代代的结晶。以田隆信、黄传舜两位老师为代表的溜子艺术家分别创作了《锦鸡出山》等大批反映土家人民劳动生活创新作品。创新曲牌虽然没有像传统曲牌有明确的题材上的分类,却在音乐的表现形式上进行了创新。

《八哥洗澡》和《锦鸡出山》是溜子曲目中极具代表性的曲目,本文以龙山坡脚版本的《八哥洗澡》和田隆信老师创作的《锦鸡出山》为比较对象,研究土家族打溜子曲牌的异同。

一、选材内容

两首曲目都是通过描绘动物的形态来刻画形象,《锦鸡出山》划分为动物情趣类。《八哥洗澡》以八哥为主题,运用各种打击乐器的特殊音色与音效,来模仿描绘八哥在水塘边洗澡时,啄水、拍翅、抖动羽毛的形态和声音。《锦鸡出山》以锦鸡为主题,运用传统的打击方式和新颖的创新击打方式以及演奏者的表情动作的配合,抓住锦鸡善良好动的性格,描绘锦鸡出山后戏游、激斗的一系列过程。

《锦鸡出山》在全曲中以锦鸡为主题,但内容结构上却不只是锦鸡,包括山间春色万物生机勃勃的景象也被作者列入曲目里的一大亮点。而同样是描绘动物的动态特征的《八哥洗澡》主要是侧重描绘八哥水塘嬉戏的场景。《锦鸡出山》中,从锦鸡出山→嬉戏玩耍→激斗→胜利归去的一系列过程安排,《锦鸡出山》的内容编排更加的结构化层次化,不仅顺应事物发展的逻辑性,而且更能吸引观众了解音乐发展的期望并能推动音乐的发展。

二、全曲结构

《八哥洗澡》结构归纳为典型的“头子A+溜子B”的曲体结构。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的头子是单段体A,中间穿插长番部分做头子1和头子2的链接。溜子部分是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的单段体B,中间穿插长番部分做溜子1和溜子2的链接。

谱例1:

传统曲牌《八哥洗澡》头子1+头子2结构 念谱

可以将其结构细分为“头子1+长番+头子2+长番+溜子1+长番+溜子2+长番+尾子”。我们发现传统曲牌典型的“头子+长番+溜子+尾子”的结构体现。在演奏的过程中经常把溜子部分换成老溜子打。《八哥洗澡》全曲结构可以归纳如下:

《锦鸡出山》的结构不像《八哥洗澡》体现“头子+长番+溜子+尾子”结构那样明显,但仔细读谱不难发现曲目中依然有传统曲牌“头子+溜子”的一般结构,只是头子、溜子的结构内容更趋复杂化新颖化,在整体结构规划上,作者将曲目划分为五个大部分,更能显示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景、意境。在这五个部分中,作者将第三第四部分各分成了几个小部分以体现曲目表达的情景。

先抛开五个部分的标题不看,只看曲目发展进行,可以大致将《锦鸡出山》分析为“头子1+头子2+长番+头子2变奏+头子3+头子4+溜子+尾子”这样的结构。头子1由单乐段构成,作为单段体A。头子2和头子2变奏由长番链接。至于头子3,篇幅较长,因次也顺应了作者头子3结构部分进行细分以体现曲目表达的情景。接下来的头子4+溜子部分,作为全曲的高潮部分,作者虽在曲谱中使用大量的力度和速度变化的记号,但不难发现节奏型相对固定,又是曲目的高潮部分,符合“溜子”结构的一般特点。尾子部分紧跟溜子结束,穿插长番成分,是全曲的结束。

然后我们再对照作者划分的五个部分可以把曲目大致归纳:

其实不难看出,《八哥洗澡》和《锦鸡出山》虽然是一个传统曲牌一个创新曲牌,但是对于全曲整体的结构,还是离不开“头子+溜子”的基本结构,只是对于创新曲牌来说,整体的篇幅比传统曲牌要大,不仅曲体结构沿用了传统曲牌的规整,并且内容结构更加系统详细一目了然,传统曲牌是创新曲牌的基础,创新曲牌是传统曲牌的延续,传统曲牌为创新曲牌提供并注入了新的生命。

三、打击方式

对于两首曲目的打击方式,着重需要提到的应该是《锦鸡出山》,传统曲牌《八哥洗澡》中所运用的所有的打击方式,作为传统曲牌的基本打击方式在《锦鸡出山中》都有使用,正如在“全曲结构”部分中所提到的因为特定的曲牌结构“头子+溜子”的延用,打击方式自然而然的延用。但是《锦鸡出山》在此基础上发展了更多新的打击方式,使得旋律更加有声有色,对于击奏的创新主要是头钹二钹的新打法比较多,小锣大锣没有太多的创新。

传统曲牌的《八哥洗澡》中,一贯使用传统的打击方式,如头钹二钹的亮钹和闷拨,大锣和小锣的普通打法。

以下是小锣、头钹、二钹和大锣在《八哥洗澡》中的字谱谐音与击奏说明:

乐器名称 字谱 说明小锣 呆七头钹头钹闷打的头钹亮打二钹 卜 二钹闷打配、拍 二钹亮打大锣 当

《锦鸡出山》中,在传统击奏的基础上加入了新的击奏方式,如侧击、擦钹、滚边等。

1.侧击-指头钹或二钹用一副钹侧击另一幅钹,念谱中头钹以“丁”表示,二钹以“可”表示。如第三大乐段“溪间戏游”中的“溪间歌舞”部分:

谱例2:

《锦鸡出山》溪涧戏游之溪间歌舞部分 念谱

念谱中的“丁”念起来就觉得生动,给人以跳跃的感觉,两幅钹应答式侧击击打出来的效果形象生动,描绘出锦鸡在歌舞的时候轻快轻盈的动态效果。

2.擦钹-指头钹或二钹用一副钹平面擦击另一幅钹,念谱中头钹以“戏”表示,二钹以“耍”表示。如第三大乐段“溪间戏游”中的“水中嬉戏”部分:

谱例3:

《锦鸡出山》溪涧戏游之水中嬉戏部分 念谱

“戏耍”应用在“水中嬉戏”的标题下,形象的描绘锦鸡在水中嬉戏拍打翅膀时的活泼与自由。

3.滚边-主要用在头钹的演奏中,即用一个钹的中心滚动另一个钹的侧边,念谱中没有记录,在头钹的分谱中用“呼”表示,滚边时要根据其它乐器演奏的进行进行滚边,并且滚边的收尾一般都是通过小锣来决定。

以上是《锦鸡出山》区别于《八哥洗澡》的几种主要的创新击奏方式,可以发现,同样是描写动物戏水等动态情景,《锦鸡出山》的击奏方式用在特定的结构中表现形象更为生动,当然,大锣小锣在溜子演奏中依然充当了原来的角色,在《锦鸡出山》等创新曲牌中,依据不同的音乐情景和需要表达的内容,在声音的力度、速度上有了更高的要求。

四、表演形式

《八哥洗澡》和《锦鸡出山》的表演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有相当的区别,由于曲牌的形成和创作目的等因素的不同,两者的表演形式截然不同。

龙山坡脚版本的《八哥洗澡》以及其他区县的《八哥洗澡》都是经常运用在土家族婚礼出门、行进、拜堂曲中,在婚礼中没有固定肢体表达动作,随着婚嫁的情绪即兴演奏,龙山坡脚的《八哥洗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并且在即兴演奏中溜子部分经常换做老溜子,新溜子打。

《锦鸡出山》在表演形式上与《八哥洗澡》有着本质的区别,由于特定创作目的的不同,《锦鸡出山》的创作是为了在传承传统曲牌的基础上使得创新曲牌更加的艺术化舞台化,在全曲的编排上可谓进行了细致的安排。如在“溪间戏游”这部分中,为了描绘锦鸡溪涧歌舞的轻快和水中嬉戏的神态,此乐段中,演奏者通过运用新的击奏方法来表现锦鸡活泼好动嬉戏的场景。同样是描写动物嬉戏欢快的神态,《锦鸡出山》通过应答动作和创新打法的综合表演形式,比《八哥洗澡》中描写刻画八哥河塘边拍翅洗澡的动作更加直观生动。又如“众御顽敌”这一部分中,描绘锦鸡相斗过程中先是拍翅欲占,接着是三个回合的比赛,最后一只锦鸡获胜一系列画面,作为全曲最精彩的部分,头钹二钹表演两只锦鸡,演奏者表现出由准备到激战再到二钹获胜的喜悦。这一部分充分战现了头钹二钹的快速击打配合技巧。大锣小锣表演旁观者,表现出焦急而又期盼的神。这样的表演形式更能烘托气氛,吸引观众注意力。

当然《八哥洗澡》的传统打法表演形式多因使用在土家族婚礼等特定环境的氛围所制,传统的打发虽然没有特定的动作表情安排,但可以说,创新曲牌的创作完全离不开传统的曲牌,并且近些年,各演出团体也将《八哥洗澡》“旧曲新打”,在保存原有基本曲体结构的基础上改编创作,加入动作表情,表现八哥洗澡的神态,与《锦鸡出山》一样,惟妙惟肖。

其实不难发现,对于表演形式来说,《锦鸡出山》是唯一完全区别于《八哥洗澡》的创新内容。选材内容、全曲结构和打击方式都是在传统曲牌的基础上吸取其特点特色与精华,而对于表演形式,却是对“乡村交响乐”搬上世界艺术舞台的一大切入点,表演形式的创新多样化不仅使曲体内容与表演相结合,而且使观众眼前一亮,使得土家族打溜子的传统曲牌能够不断的挖掘出来,并能不断推出新的创新曲牌。■

湖南省教育厅一般项目《土家族打溜子曲牌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15C1138);吉首大学科研项目《土家族打溜子的传统曲牌与创新曲牌对比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15SK008);吉首大学2015年度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土家族打溜子传统曲牌与创新曲牌的异同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唐寅玲(1979-),女,辽宁本溪人,湖南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钢琴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钢琴表演与教学。

猜你喜欢

头子溜子锦鸡
宋代头子钱的类型与财政性质考论
锐词/ Keyword
张咏梅锦鸡坪就义
张咏梅锦鸡坪就义
张咏梅锦鸡坪就义
半夜惊坟
打溜子
集石会锦鸡吉祥
医心一意
海盗头子买岛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