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靛蓝的诱惑
——贵州非遗传承人“上大学”培训染艺

2016-09-03

藏天下 2016年10期
关键词:扎染培训班文化遗产

靛蓝的诱惑
——贵州非遗传承人“上大学”培训染艺

DIANLANDEYOUHUO

(本刊讯 肖凌霄 摄影报道)温馨的枕头,浪漫的窗帘,高雅的围巾……它们既是引人瞩目的扎染作品,又是品位不俗的时尚用品。9月18日~19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展出在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一楼展厅举行。这些由来自贵州各地各行业的学员参加非遗培训后赶制出来的艺术品,得到观众的一直好评。

这场展出名为“贵州省2016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染艺研修培训班成果展”。为了提高贵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的实践水平和传承能力,助推文化传承脱贫工作,根据贵州省,文化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相关文件要求,贵州民族大学发挥民族地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民族优秀文化传承创新基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智库优势和资源,启动了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大面积培训工作。

为进一步推进、落实具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工作,贵州省文化厅、贵州民族大学联合主办了本期“非遗传承人群染艺研修培训班”。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作为承办单位,从策划、筹备、招生到开班,仅用了短短一周时间,美术学院的领导、教师、助教和工作人员表现了极大的热情和极强的执行力。

社会各界人士报名参加传统技艺培训的热情出乎想象,以至于主办方将招生名额由60名增加到80名还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展现了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民族民间手工艺传承与发展的良好气象。学员覆盖了贵州各个地区,还有的来自北京、江苏等省市。他们有的是政府部门的管理干部,有的是非遗传承人和民族手工艺爱好者,还有的是高校职校幼教和文创企业的负责人,这正体现了实施该项目的现实意义,即使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更多的传承载体传播渠道和传习人群。

在为期十五天的紧张培训工作中,教师在教学中倾其所有,学员在学习中勤奋刻苦,无论理论讲授还是实践教学,学员均觉得学有所值。学员们废寝忘食,加班赶制作品,圆满完成培训任务,展现了众多优秀的传统技艺作品和富有创新意识、市场化潜力的文创作品,使首期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培训班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据悉,相关单位还将逐渐推出陶艺、皮艺、纸艺、木艺、金属工艺等主题的非遗培训工作。

“这次培训班意义重大,课程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我们学到了实用的扎染知识。扎染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工艺美术,做出的作品具有观赏性艺术性和环保性,它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更加艺术。我们在本次学习中收获许多知识,了解多彩贵州少数民族文化,还认识了许多扎染大师,真让人受益匪浅。”学员陈月朗说。

学员刘漫丽是贵阳市茶店小学的一名美术老师,学校里大多数孩子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他们远离家乡,民族传统文化的东西正在逐渐丢失。该校针对此情况尝试做一些传统文化、民族手工艺的教育。这学期开学,学校正好建了染房,所以刘漫丽就参与这次培训,她激动地说:“我很幸运。在此非常感谢国家这样的政策,能够在硬件软件资金上有这样大的支持,能够面向社会招生,让社会广大的手工爱好者、民族民间艺术的实践者能够参与到活动中,可以说我们都享受到了和谐社会的红利,我们是非常幸运的一群人。课程从理论到实地考察实践操作,从民间技法到老师们的研究成果分享,从传承人到专家学者,可以说为这次培训安排了最好的资源,非常精彩,带我们走进贵州民族民间文化传统绚丽多彩的世界。”

猜你喜欢

扎染培训班文化遗产
邂逅扎染 布里生花——从古法扎染师到新阶层守艺人
“无人机航测与GIS技术应用培训班”在海口成功举办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白族扎染技术的传承与发展
扎染在服装设计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
关于举办第51期观赏石鉴评培训班的通知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反春色彩 方巾扎染DI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