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源于教材
——例析动物生命活动调节

2016-09-03陕西石新文

教学考试(高考生物) 2016年5期
关键词:高血糖素课本上酮体

陕西 石新文

高考源于教材
——例析动物生命活动调节

陕西 石新文

高考所考的知识点只是课本上的要点、重点、难点知识的翻新和运用,所以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扎进课本,将知识点之间的纵横向联系起来,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做到以课本为本,梳理知识,理清脉络,寻找规律,形成知识网络。

复习的关键是回归教材,只要吃透教材,把关键点分解而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达到加深理解,灵活运用的水平,那么就一定能取得满意的成绩!

【例1】(2016·全国新课标卷Ⅰ·节选) 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其患肿瘤病,患病动物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给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可预防该肿瘤病。回答下列问题:

(1)感染病毒甲后,患病的乙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后,甲疫苗作为________可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__________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机体被病毒甲感染时能够__________________,从而起到预防该肿瘤病的作用。

【解析】(1)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在体液免疫中,B淋巴细胞主要产生抗体“作战”,在细胞免疫中,T淋巴细胞主要靠直接接触靶细胞“作战”。据此结合题意“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可知,动物乙感染病毒甲后,免疫能力下降,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

(2)接种的甲疫苗可作为抗原,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机体被病毒甲感染时能够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浆细胞,进而大量分泌抗体,从而引起预防该肿瘤病的作用。

【答案】(1)免疫功能下降 (2)抗原 浆细胞 迅速增殖分化,大量分泌抗体

【领悟】

本题节选部分考查特异性免疫相关知识,内容来自人教版必修3第37页,所以复习过程中的关键是把课本上基本过程、基本规律弄清弄懂,并力争把关键点熟记,再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整合提升】

1.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的图解分析

(1)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均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缺乏T细胞几乎无特异性免疫。

(2)抗原侵入机体后,首先体液免疫发挥作用,抗原一旦侵入宿主细胞内,则通过细胞免疫发挥作用。

(3)二次免疫反应

①结构基础: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

②过程: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很快地做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

③特点:反应更快、更强烈、抗体产生量更多。

④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机体时,机体的患病程度很低或不患病的原因是二次免疫反应快而且强烈,能在抗原入侵但尚未患病之前将它们消灭。如图所示:

(4)体液免疫最主要的途径是:

【例2】(2016·全国新课标卷Ⅱ)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见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A-C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填“A”“C”或“E”)。除乙酰胆碱外,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作为神经递质。

(2)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图中突触小泡内的A-C通过________这一跨膜运输方式释放到________,再到达突触后膜。

(3)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_______。

【解析】(1)分析图示可知:在乙酰胆碱合成时物质C可循环利用。

(2)神经递质是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再通过扩散到达突触后膜。

(3)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突触后膜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兴奋。

【答案】(1)C 能 (2)胞吐 突触间隙 (3)兴奋

【领悟】

本题以“乙酰胆碱的合成与释放示意图”为情境,考查学生能不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能够准确识别突触的结构,找准隐含的信息:如A-C在D酶的作用下水解为A和C,C被回收到突触小体内,再度参与A-C的合成;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将A-C释放到突触间隙等,以此作为解题的切入点,结合兴奋在神经细胞间传递的知识作答。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在平时的学习中忽略了教材旁栏中的“相关信息”,没有记住“多巴胺和一氧化氮”也属于神经递质而错答。考查内容来自人教版必修3第19页,所以复习过程中关键是把课本上基本过程、基本规律弄清弄懂,把课本上的重、难点,达到理解,灵活运用的水平。

【整合提升】

1.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和传导过程

说明:①静息电位——内负外正,K+通过K+通道外流而产生;

②动作电位——内正外负,Na+通道打开,Na+内流而产生;

③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具有双向性。

2. 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如下图所示)

①突触小泡释放的递质:乙酰胆碱、单胺类物质、多巴胺和一氧化氮等。

②递质移动方向: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③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④兴奋传导过程: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下一个神经元)。

⑤兴奋传递特点:单向性。原因是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⑥兴奋在突触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要慢。原因是:兴奋由突触前膜传至突触后膜,需要经历递质的释放、扩散以及对突触后膜作用的过程。

【例3】(2016·全国新课标卷Ⅲ)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人在饥饿且无外源能源物质摄入的情况下,与其在进食后的情况相比,血液中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含量的比值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饥饿条件下,一段时间内人体血浆中葡萄糖和酮体浓度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酮体是脂肪酸分解代谢的中间产物,其酸性较强。人在某些情况下不能进食时,需要注射葡萄糖溶液,据图分析,注射葡萄糖溶液除了可以满足能量需求外,还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于正常在饥饿时,由于血糖浓度降低,会导致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胰岛素分泌减少,而刚进食后正好相反,所以正常人在饥饿且无外源能源物质摄入的情况下,与其在进食后的情况相比,血液中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含量的比值升高。

(2)据图分析可知,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葡萄糖浓度有所降低,而血浆中酮体的浓度显著升高,且酮体酸性较强,所以注射葡萄糖溶液除了可以满足能量需求外,还可以降低血浆中酮体的浓度,有利于维持血浆正常的酸碱度。

【答案】(1)高 在饥饿时,血糖浓度降低使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胰岛素分泌量减少;在进食后则相反 (2)避免因酮体浓度升高而引起内环境pH下降

【领悟】

本题以体液调节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及人体健康等热点相关的具体实例为载体进行考查。考查内容来自人教版必修3第27页,所以在学习(复习)过程中的关键是要把课本上基本实验过程弄清弄懂,并力争把课本上的要点理解,并能灵活应用。

【整合提升】

1. 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

2. 激素间的关系

(1)纵向关系——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在大脑皮层的影响下,下丘脑可以通过垂体调节和控制某些内分泌腺中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属于分级调节)。而激素进入血液后,又可以反过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有关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属于反馈调节),如图所示:

注:TRH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SH表示促甲状腺激素;“+”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

(2)横向关系——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①协同作用: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而达到增强效应。如促进生长发育——生长激素与甲状腺激素;促进产热——甲状腺激素与肾上腺素;提高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

②拮抗作用: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如胰高血糖素使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使血糖浓度降低。

(作者单位: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中学)

猜你喜欢

高血糖素课本上酮体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和尿液酮体水平与出生结局关系的研究
尿酮体“±”或“+”代表啥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及其受体激动剂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借课本
2型糖尿病应用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治疗的效果探讨
空腹及糖负荷后胰高血糖素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算盘是个“小气鬼”
对尿常规检查中酮体的观察
妊娠期妇女尿酮体检测及临床意义
胰高血糖素样肽-1类似物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