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阳高长城风电场微观选址设计

2016-09-02赵彦贤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 2016年2期
关键词:测风塔气象站风能

赵彦贤 周 磊 李 鹏

阳高长城风电场微观选址设计

赵彦贤 周 磊 李 鹏

风电场微观选址目的是确定风机机组的具体安装位置,使整个风电场具有更好的经济效益和更高的安全性,也是风电场后续设计工作的主要依据。根据阳高长城风电场的设计经验,阐述了山地风电场微观选址工作的过程和要点。

气象站 测风塔 发电量 湍流 极大风速

阳高县地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受季风影响,四季鲜明,春季气温回升很快,夏季气候温和,秋季气温逐渐下降,冬季较春夏秋三季显得漫长。阳高长城风电场工程位于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西南部,紧邻大同市新荣区,场址区规划面积15.86 km2,海拔高程为1 450~2 115 m,规划容量38 MW,拟安装25台单机容量为1500 kW的风电机组。场区属典型的山地地貌类型,山顶植被稀少;沟坡地带多有林地,植被较为茂密,地形相对高差一般在100~200 m,最大高差近400 m,多变的地形条件给风机的微观选址工作增添了很大难度。

1 风电场建设流程

风电场的建设流程为:风能资源测量与评估、风电场设计、风电场施工、风电场运行及维护。在风电场设计中,风电场的选址工作是其中的重点和主导步骤,选址工作又分为宏观选址和微观选址两部分。

风电场宏观选址是通过对一个较大的区域的风能资源、并网条件、交通运输、地质条件、地形地貌、环境影响和社会经济等方面考察后,选择出风能资源丰富、最有利用价值的小区域的过程;风电场微观选址是对宏观选址工作的精细化和具体化,确定风机机组的具体安装位置,使整个风电场具有更好的经济效益和更高的安全性,这也是风电场后续设计工作的主要依据,如风电场场内道路、集电线路、升压站等土建工程的设计工作都围绕着微观选址成果来进行。

2 微观选址设计过程

按照 《风电场施工图设计阶段勘测内容深度与技术要求》,首先根据风电场实测气象数据、风电场地形资料、野外调查得出的场地粗糙度状况等进行内业风机定位,计算发电量、满发小时数等;然后根据风机内业微观选址的坐标进行现场踏勘,熟悉风电场区域内地形地貌,详细调查和记录风电场区域植被高低和疏密程度、房屋范围及高度等;最后综合考虑道路、施工平台、障碍物的影响等因素,根据现场微观选址和高比例尺地形图最终确定风机坐标,并进行资料整理、统计、分析和计算,提出本项目风资源评价和微观选址报告。

在该风电场微观选址中应重点注意以下几点:

(1)在充分利用风电场内风能资源,即尽量在风资源好的地方布置风机的前提下,尽量集中布置风机群,以尽量减少风电场内道路和集电线路投资。

(2)风力发电机组尽量集中布置,可以减少风电场的占地面积,充分利用土地,在同样面积的土地上安装更多的机组;可以减少电缆和场内道路长度,降低工程造价,减低场内线损。

(3)尽量减小风电机组之间尾流影响。一般情况下。垂直于盛行风向为行,平行于盛行风向为列。为减小机组之间尾流的影响,行间距5D~9D(D为机组的风轮直径),列间距3D~5D。

(4)避开障碍物的尾流影响区。

(5)满足风电机组的运输条件和安装条件。

2.1 气象站资料分析

2.1.1 参证气象站概况

阳高县气象站位于山西省东北部,位于县城东北部,北纬40°22′,东经113°46′,拔海高度1 050.3 m。风速仪器距地高度10.2 m。

2.1.2 平均风速年际变化

根据阳高气象站1981—2013年33年平均风速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风速为2.03 m/s,年平均风速最大为2.53 m/s,年平均风速最小为1.69 m/s。具有比较明显的季节变化特点。

2.2 测风塔资料分析

2.2.1 测风塔概况

本期风电场收集到了2个现场70 m高度2534#、2505#测风塔的测风资料。两测风塔所在地理位置海拔分别为1 822 m和2 093 m,在塔高70、50、30、10 m处安装风速传感器,70 m和10 m高度安装风向传感器。

2.2.2 测风数据整理

本次微观选址利用风场内的2534#、2505#测风塔2012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一年的测风资料进行分析,暂称为测风年系列。

为了有效评估风电场的风能资源,对原始的测风数据进行验证,检查其完整性和合理性,检验出不合理的数据和缺测数据,并对其进行处理。经过适当处理,整理出一套连续一年完整的风场逐小时测风数据。

2.2.3 实测年风能要素计算

2.2.3.1 湍流强度计算

湍流是指风速、风向及其垂直分量的迅速扰动或不规律性,是重要的风况特征,计算公式为

式中 IT——湍流强度;

σ——某时段风速的标准偏差,m/s;

v——某时段平均风速,m/s。

根据2534#、2505#测风塔实测数据,可以计算得到70 m高度特征湍流强度为0.132、0.148。

2.2.3.2 50年一遇最大风速计算

根据阳高气象站的数据统计,风速的年最大值采用极值I型的概率分布,其分布函数为:

式中 μ——分布的位置参数;

α——分布的尺度参数。

分布的尺度参数α、均值μ和标准差σ的关系按下式确定:

Vi为连续n个最大风速样本序列 (n≥15),系数C1和C2可以查表得出。

阳高气象站50年一遇最大风速按下式计算:

依据已有数据和上述公式,计算得出阳高气象站50年一遇10 min最大风速为19.4 m/s。

通过阳高长城风电场范围内的相关历史气象资料的调查分析,并对阳高气象站和2534#、2505#测风塔同期的逐日风速进行相关性分析后,算出70 m高度50年一遇最大风速为30.7 m/s。

2.2.3.3 IEC等级

根据湍流强度和50年一遇最大风速的计算结果,本阶段判定本风电场属于IECⅢ类风区,可安装IECⅢB类及以上等级的风电机组。

2.2.4 风电场风能资源综合评价

通过对风电场1年测风数据的分析处理,采用参考气象站长系列资料评价2534#、2505#测风塔实测年风资源数据的代表性,并推算代表年各风能要素。场区风能资源综合评价结论如下:

(1)风电场实测年2534#、2505#测风塔70 m高年平均风速、风功率密度分别为6.86、7.12 m/s 和307、295 W/m2。风功率密度等级为2级,属于风能资源较为丰富区,具有开发价值。

(2)风电场全年盛行风向W、WNW、NW,主要出现在冬季和春季。场区全年风能密度较大分布方向总体上为W、WNW、NW。场区测风塔70 m处空气密度为1.02 kg/m3。

(3)风电场2534#、2505#测风塔70 m高度年有效风速3~25 m/s,小时数分别为7 622 h和7 976 h,占总时数的86.8%和90.8%;有效风速4~25 m/s小时数分别为 6 849 h和 7 268 h,占总时数的78.0%和82.7%;有效风速5~25 m/s小时数分别为5 873 h和6 417 h,占总时数的66.9%和73.1%,以上数据表明本风电场有效风时数较高。

2.3 机组选型及布置

2.3.1 机组选型

根据风电机组安全等级分类,风电场预装风电机组轮毂高度处的湍流强度和50年一遇最大风速均能满足IECⅢB类风电机组要求,该风况适用于中低速风电机组,其功率曲线特点为启动和达到额定功率的风速相对较低,与相同单机容量的风电机组比较,叶片较长。

根据风电场的具体情况和计算分析结果,阳高长城风电场微观选址确定采用机型为金风87/1 500机型,单机容量为1 500 kW,轮毂高度为75 m。

2.3.2 机组布置

阳高长城风电场选用28台金风87/1 500 kW,其中T8、T9、T17、T26四台作为备选风机,其余24台为正选机位。本项目利用WT软件进行风电场的资源计算及风电机组的优化布置。WT软件目前在风电场微观选址中应用十分广泛,使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 (CFD),是一款针对复杂地形的风力资源评估软件,对于本项目的复杂地形较为合适。 WT软件根据地形图、风电场实测数据、以及选用的风机型号,可计算出风电场内任一点的发电量及安全参数,是风机选址的主要参考依据。参照WT软件计算结果,经过综合分析,得出风机布置最优方案,见表1和图1。

2.3.3 其他折减

表1 阳高长城风机发电量及安全性参数表

为了更准确地对比各机组经济性,计算本风电场上网发电量,需对影响风电场运行的各种因素进行发电量折减估算,对各种影响因素如湍流折减系数、风功率曲线、叶片污染修正系数、能量损耗折减系数等进行分析,得到风电场综合折减系数为77.5%。

2.3.4 上网电量

阳高长城风电场24台机组年发电量为11 070.5 万kW·h。综合考虑以上折减因素,综合折减系数为77.5%,用WT软件计算结果为8 579.6万kW·h,等效满负荷小时数2 383 h,容量系数0.272。

2.3.5 微观选址设计分析

2.3.5.1 平均风速

风电场考虑尾流效益后标况下全场平均风速为6.0 m/s,单台平均风速最大为7.35 m/s,最小为5.07 m/s,分别为T11和T2。

2.3.5.2 50年一遇最大风速

单台风机在标况下50年一遇风速均不超过37.5 m/s。

2.3.5.3 湍流强度

总体湍流值较小,均在0.16以下。

2.3.5.4 尾流损失

风电场尾流总体损失较小,平均为4.59%。由于该风电场范围有限,机位排布较为紧凑,个别风机尾流较大,T16、T21为10.2%、9.3%。

2.3.5.5 入流角

因为该地区山势陡峭,个别入流角较大,T3、T10超过8°,分别为9°、9.4°。

图1 阳高长城风电场75 m高度发电量分布图(WT软件计算)

综上所述:建议入流角较大的风机,平均风速大于7.2 m/s的风机进行荷载分析。

3 结语

微观选址工作在风电场设计中具有重要意义,是决定风电场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也是道路、集电线路等施工图设计的重要依据,特别是如阳高长城风电场这样的山地风电场,微观选址工作对风电场建设的经济性、安全性是有决定意义的。所以,在风电场设计过程中,应对微观选址工作充分重视。

赵彦贤 男 工程师 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天津 300222

周 磊 男 工程师 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天津 300222

李 鹏 男 工程师 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天津 300222

TK81

B

1007-6980(2016)02-0024-04

(2016-03-24)

猜你喜欢

测风塔气象站风能
珠峰上架起世界最高气象站
一种自安装海上测风塔的运输和安装稳性分析
为什么风能变成电?
心灵气象站
DZZ3型自动气象站一次地温数据异常的处理过程
测风塔法在弃风电量评估中的应用
神奇的风能
为什么风能变成电
台风“威马逊”影响广东期间近地层风特性
为什么风能变成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