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碳贸易壁垒设置的利益博弈及我国出口贸易应对措施

2016-09-01王宪恩教授关英杰段海燕副教授通讯作者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长春130012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12期
关键词:混合策略进口国贸易壁垒

■ 张 洋 王宪恩 教授 关英杰 段海燕 副教授 通讯作者(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长春 130012)

低碳贸易壁垒设置的利益博弈及我国出口贸易应对措施

■ 张洋王宪恩教授关英杰段海燕副教授通讯作者(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长春130012)

内容摘要:低碳贸易壁垒顺应了全球低碳经济发展形势,其将成为我国未来国际贸易领域遭遇的主要贸易壁垒形式。本文在分析我国对外贸易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低碳贸易壁垒对我国贸易结构、高碳产业发展、工业化的影响,并建立了对外贸易中我国与产品进口国的低碳贸易博弈模型,提出应对低碳贸易壁垒的对策措施。博弈模型显示,进口国设置低碳贸易壁垒的概率主要与我国低碳技术成本、出口商品价格和碳关税征收水平有关,我国应尽快制定互利共赢的新规则、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提高低碳技术水平、降低低碳技术成本、健全法律法规、与国际标准接轨,从而缓解低碳贸易壁垒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带来的冲击。

关键词:低碳贸易壁垒产业结构全球气候变化博弈分析

近年来,发达国家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为由开始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高碳产品设置贸易壁垒,限制高碳产品进入其国内市场。我国作为贸易大国和碳排放大国,低碳贸易壁垒必然将影响到我国的部分产品出口和贸易行业的快速发展。本文在分析我国对外贸易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低碳贸易壁垒对我国贸易结构、高碳产业发展、工业化的影响,建立了对外贸易中我国与产品进口国的低碳贸易博弈模型并提出应对低碳贸易壁垒的对策措施。

我国出口贸易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推动我国经济迅猛的发展,工业品出口的高增长是拉动工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1980~2014年间,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增幅达250倍,主要出口国家为韩国、日本、美国、德国等,且出口货物数量在逐年增加。其中,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农林牧渔业等外商直接投资有所下降,而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零售业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说明我国已经开始重视避免高耗能、高污染制造业的项目引入。

表1 低碳贸易壁垒博弈模型

低碳贸易壁垒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低碳贸易壁垒对我国贸易结构的影响。我国已经成为成本导向型、污染密集型资本投资的主要地区,低碳贸易壁垒的出现将使我国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受到影响,我国的就业压力将会更大。如何改变贸易结构以应对低碳贸易壁垒是需要解决的难题。

低碳贸易壁垒对我国高碳产业的影响。推行低碳贸易壁垒的国家主要是欧美等发达国家,我国对美国和欧盟出口的商品以机电产品、家具、玩具和纺织品及原料为主,这些出口产品大多是高耗能、高含碳而低附加值的产品,极易成为低碳贸易壁垒的实施对象,将极大冲击我国企业对国际市场的出口。

低碳贸易壁垒对我国工业化的影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低碳贸易壁垒的实行将使我国许多不达标的企业面临被淘汰的风险。只有通过产业结构升级,不断提高出口产品中的熟练劳动和知识技术要素的密集程度,才能摆脱在低端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上与它国的过度竞争和贸易摩擦增多的局面,逐步改变长期以来在国际竞争中的不利地位。

低碳贸易壁垒中的利益博弈分析

(一)低碳贸易壁垒的博弈模型构建

研究假设。假设博弈中的参加者:产品输出的中国、产品引进的进口国,并且假设双方均为理性人。中国的理性人假设:中国以出口产品带来的利益最大化为目标,除了考虑产品的生产成本,还应考虑使用国外引进低碳技术时产品的附加低碳成本,进口国设置低碳贸易壁垒时,碳排放超标产品所面临的碳关税以及由此而造成的产品出口受阻、市场范围缩小等因素。进口国的理性人假设:除了考虑进口产品的价格以外,还要兼顾本土产品的市场。

出口国的成本、收益和策略空间。第一,中国的策略空间为(使用低碳技术,不使用低碳技术),假设中国从国外引进并使用低碳技术的概率为p(0≤p≤1),则不使用低碳技术的概率为(1-p)。第二,中国使用低碳技术时,若进口国不设置贸易壁垒,则其成本为产品自身的成本C和使用低碳技术的成本Cd;若进口国设置贸易壁垒,除了C和Cd以外,还需承担低碳贸易壁垒对中国造成的损失为H。在中国不使用低碳技术时,若进口国不设贸易壁垒,则其成本仅为C;若进口国设置低碳贸易壁垒,除了H以外,中国还要承担进口国对碳排放超标产品征收的碳关税B。第三,中国的收益主要表现在出口商品带来的收益,当使用低碳技术时,出口商品售价为P1,不使用低碳技术时,出口商品售价为P2(P2<P1);当出口国设置贸易壁垒时,若中国采取一系列积极结构调整政策,进行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升级,从长远来看可以有正收益U1。

进口国的成本、收益和策略空间。第一,进口国的策略空间为(设置低碳贸易壁垒,不设低碳贸易壁垒),假设进口国设置低碳贸易壁垒概率为k(0≤k≤1),则不设置低碳贸易壁垒的概率为(1-k)。第二,进口国的成本主要表现在进口产品所付出的价格成本,中国使用低碳技术与不使用低碳技术时,其购买产品所要付出的成本不同。当中国使用低碳技术时,进口国付出的价格成本为P1;当中国不使用低碳技术时,进口国付出的价格成本为P2。当进口国设置低碳贸易壁垒时,进口国国内产品整治的成本为M1;不设置低碳贸易壁垒时,进口国自身产品利益受损为M2。第三,对进口国收益进行分析,当设置低碳壁垒而中国不使用低碳技术时,进口国会得到收益碳关税B;当设置低碳壁垒而中国使用低碳技术时,由于中国产品成本上升,进口国国内产品竞争力上升,得到正收益U2。

综上,出口国中国与进口国的博弈分析收益矩阵如表1所示。

(二)博弈模型的混合策略解

在模型中,设中国的混合策略为S1=(p,1-p),进口国的混合策略为S2=(k,1-k)。

1.中国净收益。结合表1可得模型中委托方的净收益为:

按照纳什均衡定义,在给定进口国的混合策略S2=(k,1-k)的条件下,求p值使得中国的净收益L1达到最大,因此对公式(1)关于p求偏导,并令导数为0,可以计算出进口国设置贸易壁垒的概率:

2.进口国净收益。结合表1可得模型中进口国的净收益为:

按照纳什均衡定义,在给定中国的混合策略S1=(p,1-p)的条件下,求k值使得进口国的净收益L2达到最大,因此对公式(3)关于k求偏导,并令导数为0,得中国节能减排的概率:

3.模型混合策略解。综上所述,求p 和k可知模型的混合策略解为:

将混合策略解代入(1)和(3)式中,可以求出进口国与中国的均衡净效益:

(三)低碳贸易壁垒的利益博弈分析

博弈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是否使用低碳技术,主要受进口国的成本收益影响。根据公式(4)分析,进口国设置贸易壁垒时,M1越高,中国使用低碳技术的概率越大。因为当M1提高,相应的产品价格就会提高,在与中国产品进行竞争时会丧失价格优势,所以进口国会提高对中国产品的碳关税无疑也削弱其价格优势。进口国对中国碳排放超标产品征收的碳关税B越高,中国使用低碳技术的概率越小,因为当碳关税太高时中国出口产品需要交纳巨额碳关税,造成中国在出口中获利太小,所以中国可能会选择产品不出口转而在国内销售,造成中国使用低碳技术的概率下降。当进口国设置低碳壁垒,中国使用低碳技术时,进口国国内产品由于竞争力上升得到的正收益U2越大,则中国使用低碳技术的概率越小,因为U2越大,进口国产品的竞争力越强,这种竞争力建立在中国产品成本提高的基础上,中国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将会放弃使用低碳技术来降低生产成本,所以造成中国使用低碳技术的概率降低。

进口国设置低碳贸易壁垒的概率与中国低碳技术成本、碳关税额度以及使用低碳技术与否的价格差有关。中国低碳技术成本Cd越高,进口国设置贸易壁垒的概率越大,因为Cd越大,中国要使用低碳技术所付出的成本就越高,产品竞争力就会降低,所以中国企业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将会放弃使用低碳技术,而进口国为了保护自己国内的利益将会设置低碳贸易壁垒,从而使贸易壁垒设置的概率变大。进口国征收的碳关税B越高,中国高碳产品出口收益越低,可以以此倒逼中国使用低碳技术来降低产品的碳排放,但是由于中国产品的碳排放降低,进口国设置低碳贸易壁垒的概率也会随之下降。中国使用与不使用低碳技术造成产品的价格差(P1-P2)越大,出口产品越易丧失价格优势,无法对进口国实行倾销,进口国设置低碳贸易壁垒的概率就会越小。

综上,我国应该积极发展低碳产业,加大低碳技术的引进与开发,降低低碳技术的成本,使本国产品保持对进口国国内产品的价格优势,确保我国外贸产业的长足发展。

我国应对低碳贸易壁垒的对策措施

积极参与谈判,制定互利共赢的新规则。我国应当在国际气候变化及减排问题上坚持立场,团结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大国结成利益联盟,积极参加环境条款的讨论和谈判;推动建立以历史累积排放量为标准确认温室气体损害责任、以人均GDP或人均可支配收入为标准确定减排成本的分担、建立发达国家的减排成本补偿机制等,制定互利共赢的新规则。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低碳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能效低碳排放的产业。一是提高“高碳”产业准入门槛,并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二是调整结构,推进产业和产品向利润曲线两端延伸;三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四是将低碳发展纳入国家产业振兴规划,为低碳发展创造条件。

加大低碳技术的引进和开发,降低低碳技术成本。低碳技术引进和开发的关键是加强节能技术与清洁能源技术攻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技术以及发展低碳前沿技术。

健全法律规则,与国际标准接轨。我国应按照国际标准制定、完善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以及与贸易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缩小与发达国家特别是贸易伙伴国的环保水平差距。同时,我国应建立预警机制,及时掌握信息,尽量减少损失,并积极遵守国际公认的标准和制度。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仍是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短期来看迅速完成工业品技术创新和技术升级,完全达到国外规定的碳排放标准仍需要一定时间。低碳贸易壁垒必然会对我国工业进程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对此应尽快制定互利共赢的新规则、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提高低碳技术水平、健全法律法规和与国际标准接轨,从而缓解低碳贸易壁垒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带来的冲击。

参考文献:

1.王蕴琪.低碳贸易壁垒的内容、影响及应对措施[J].企业经济,2012(3)

2.买梦阳.中国应对国际贸易壁垒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5(2)

3.陈莹莹.美国征收“碳关税”的意图与中国对策的观点综述[J].经济研究参考,2010(36)

4.王磊.美国碳关税政策对中美贸易的影响[J].财经科学,2010(273)

5.宋晓燕.从国际贸易法谈我国应当如何应对碳关税[J].经济论坛,2009(9)

6.沈可挺,李钢.碳关税对中国工业品出口的影响——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评估[J].财贸经济,2010(1)

7.郭印,王敏洁.国际低碳经济发展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J].改革与战略,2009 (10)

基金项目:▲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赠款项目“吉林省碳排放峰值预测及应对气候变化长远战略研究”(编号:2014031)

中图分类号:◆X196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混合策略进口国贸易壁垒
贸易壁垒破解策略分析
国际贸易中的环境贸易壁垒问题及对策
论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
自2009年以来中国首次成为未锻压铝及铝材净进口国
混合策略的汉维辅助翻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连续混合策略对长期蜈蚣博弈的分析①
比利时和英国:欧盟最大的香蕉进口国
2013年中国与欧盟分列全球最大钢材出口国和进口国
Technical trade barriers cost Chinaexporters US$57.432 bln in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