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现状研究

2016-09-01

运动 2016年10期
关键词:校园体育文化安徽省

周 胜

(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安徽 铜陵 244000)



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现状研究

周胜

(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安徽 铜陵 244000)

本文通过对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体育制度文化建设及体育精神文化建设的研究,揭示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现状。研究发现,12所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其中的不足。关键词: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校园体育文化

安徽省共有156所省级示范高中,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的形式对安徽省12所示范高中(合肥一中、肥西中学、阜阳一中、阜阳红旗中学、淮南一中、凤台一中、铜陵一中、铜陵县一中、安庆一中、岳西中学、六安一中、霍山一中)的体育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回收后,删除无效问卷。为了保证问卷的有效性。问卷调查时采用现场发放、匿名填写、当场回收的方式。发放的教师问卷每个学校发放3份,包括体育教研室负责人和2位体育教师,共发放36份,回收33份,回收率为91.6%,其中有效问卷为33份,有效率为100%;学生问卷每个学校发放2个班级,共发放995份,回收916份,回收率为91.5%,其中有效问卷为876份,有效率为95.6%。

1 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情况

1.1校园体育场馆与器材设施

对安徽省12所学校体育场地调查的现状来看,各学校之间体育场地设施的数量、种类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市区与偏远郊区的差异尤为突出。在这12所学校中位于市区的合肥一中、阜阳一中、淮南一中、安庆一中、六安一中的体育场地设施无论是从数量还是场地规格来看,都比其他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的状况明显好出很多。据调查得知,安徽省位于市区的示范性高中体育场地设施条件较好,位于偏远郊区的示范性高中在体育场地建设则没有跟上脚步,多数学校体育场地连基本的体育课教学都无法满足,更无法保证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需求。在考察的安徽省省级示范性高中学校中,学校体育器材的配备结果也不理想,省级或市级具有地理优势的学校,其体育器材设施较为完备,地理位置不占优势的学校体育器材设施情况则有待改善。由调查数据可得,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学生对学校提供的体育场地、器材的满意程度普遍不高。数据显示,学生对学校提供的体育器材设施持满意态度的仅占13.8%,持较满意态度的占12.1%,学生认为学校提供的体育场地器材未达到自身对体育的需求,如学生对学校提供的场地器材持一般态度的占 33.1%,认为学校提供的场地器材较差的占18%,认为学校提供的体育场地器材差的占总调查人数的 22.9%。安徽省示范性高中体育教师对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满意度的调查表明,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已基本满足学生体育运动的需要,教师认为场地、器材能满足学生体育运动要求的占调查总体的9.1%,持较满意态度的6.1%,持一般态度的为42.4%,认为学校体育器材设施不能满足群体活动的占调查总体的 15.2%,严重不足的占调查总体的27.3%。访谈表明,学校体育的场地设施主要存在的问题在于体育场地器材设施无法满足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要求。由此可知,安徽省示范性高中体育教师认为学校现有的体育器材配备设施应进一步完善。

1.2校园体育标识

从访谈中可知,学校常用和常看到的体育标识有,体育标语、体育雕塑、体育专栏、体育壁画和体育海报。体育标语多出现在运动会期间,班级、年级、学校都会进行一系列的标语宣传,在学生的认知中印象较深。由此表明,安徽省省级示范中学的体育宣传力度是不够的,宣传方式单一、设施欠缺。学生对体育信息的关注力较低,基本保持一种漠不关心的态度,在心理上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就很低。信息化的时代,学校进行体育活动宣传的途径较少,重点在于学校与学生是否重视。

1.3学校体育竞赛经费来源和使用

体育竞赛经费是学校开展体育竞赛活动的经济保障,一方面,反映学校领导对体育竞赛活动的重视情况;另一方面,反映学校体育竞赛活动的开展情况。合理的体育竞赛经费的使用,便于学校竞赛体育活动顺利开展,也能激发师生的体育运动竞赛的热情。在访谈中发现,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的体育竞赛经费来源主要均为学校资金的支持,虽然有的学校有一定的企业赞助,但赞助的企业不多,赞助的资金也不雄厚。各学校也成立了体育社团,但对学生都是免费的,不存在收费情况。调查表明,学校财政分配到体育竞赛项目的份额并不大,在满足学校每年正常的运动会、小型体育单项竞赛活动等情况下,基本无多余的消费。

2 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体育制度文化建设

2.1体育基本规章制度

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习惯;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进取精神。为保证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学校会实施相应的规章制度。学校体育工作在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由学校组织实施,并接受体育行政部门的指导。《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体育教师工作条例》和《国家体质测量标准》的实施情况为100%;《场地器材设备条例》的实施情况为90.9%;《学生体育竞赛管理规定》的实施情况为84.8%;《成文的体育教师、学生奖励制度》的实施情况为54.5%;《运动员守则及校园文明规范》的实施情况为42.4%。

2.2体育课程制度

体育课是体育教学工作的依托,指按一定的计划和《新课程标准》进行的有目的、有组织的体育教学过程。体育教学是由体育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其中,学生体育课程的选择和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对学校体育教学的开展工作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下面2个方面分析安徽省省级高中体育教学的影响。目前,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的体育课仍处于传统的排课模式,课程固定以球类、田径为主。学校开展体育竞赛本身就少,与体育课相协调的情况很难实现。如表中数据反映,教师认为体育竞赛对体育课程的选择,影响小和没有影响,占被调查教师总数的27.3%和54.5%;学生认为,影响小和没有影响的占学生总数的40.4%和41.8%。这充分说明了体育竞赛在学生体育课的选择上并没有十分突出的作用,影响效果并不大。

2.3课外体育活动制度

课外活动是学校为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而开展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文学、体育、美术、音乐等,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那么,课余体育活动作为校园体育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校课余活动的开展情况能否满足学生的要求。调查表明,在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41.3%的人认为文艺活动较多,37.3%的人认为体育活动较多,21.4%的人认为学术活动较多。总体来说,学生认为学校还是提供了较多的课外体育活动。

2.4体育社团

学生为了实现共同意愿和满足个人兴趣爱好,自愿组成的群众性学生组织为学生社团。学生社团是我国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学生社团应在保证完成学习任务和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可以活跃学校的学习氛围,丰富课余生活,提高管理自己的能力。学生社团可以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交流思想、切磋技艺、相互影响、扩展友谊。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与能力的绝佳平台。学校课外活动渗透了德智体美劳均衡发展的理念,以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的特点,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艺与体育等活动。在我们考查发现,其中2所学校开设了学生体育社团。我国学校校园的学生社团组织,被迫依附于院系党支部、团委等行政单位,接受学校学生会的统一管理,缺乏独立自主性。

表1 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体育竞赛中可以反映的校园文化精神(多选题)n=876

表2 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体育竞赛对学生体育观念影响n=876

3 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体育精神文化建设

3.1学校办学理念与校园体育精神

在校训中除岳西中学出现“强身”二字,其他学校均未有与体育相关的字眼。而且这些校训,可以随意打乱,校校皆可,毫无个性。学校也没有结合自身的特点对自己的办学理念提出独特的要求,因此,在学校发展中很难形成独特风格和办学特色。校园体育文化的核心是校园体育精神文化,体育精神反映体育的整体面貌、水平、公正、公开、特色及凝聚力、感召力和号召力的,标志着体育的理想、信念、节操,以及体育知识、体育道德、体育审美水平,是体育的支柱和灵魂。

表1数据显示,34.8%学生认为在体育竞赛中体现意志精神;56.4%学生认为自己在体育竞赛中体现竞争精神;47.3%认为在体育竞赛中体现遵纪守法; 23.1%认为自己在体育运动竞赛中能体现创新精神;69.8%认为在体育运动竞赛中体现集体主义;53.5%的学生认为自己在体育运动竞赛过程中能够体现责任感。学校办学理念与校园体育精神是紧密相关的,然而在调查中显示,只有岳西中学的校训中“立德、敬业、益智、强身”明确提出了有关体育的要素“强身”,其他学校校训中没有体现学校办学理念与校园体育精神的结合。

3.2学校体育竞赛对学生的体育观念建设

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大多数学生对于体育传统的、表层的观念可以理解接受,但大多数学生还难以领会体育对人造成的深层次的影响。通过体育运动竞赛能使身体更健康这一观点是毋庸置疑的。

表2显示,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学生认为通过体育运动竞赛能增进人际关系占56.8%,提高体育兴趣的占36.2%,改善精神面貌的占32.1%;通过体育运动可以培养终身体育观念占4.8%;认为通过体育运动竞赛能丰富业余生活占28.2%。另外,认为体育运动竞赛还有助于个性培养、开阔实验、增强自信心等。由以上这些数据可以给我们提供的信息是,学生的基础的、有关的体育观念是正确的、扎实的,但也应大力引导学生积极认识体育深层次的理念,这对繁荣校园体育文化也是至关重要的。

4 结 语

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现状并不令人满意。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上的不足,主要是

体育场地器材、体育标识和体育经费的建设和投入的不足。第二,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体育制度文化建设和实施上的不太完善,尤其是体育规章制度显得更为典型。第三,安徽省级示范高中体育精神文化的建设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 1 ]陈媛媛,马小平.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6(1):10-13.

[ 2 ]杨越.体育强国:未来10年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对体育事业的需求[ J ].体育科学,2010,30(3):3-10.

[ 3 ]国家教委.关于评估验收1000所左右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的通知,教基[1995]17号

[ 4 ]吕炜.关于示范性高中创建工作的思考[ J ].陕西教育:行政版,2009(9):22-23.

[ 5 ]崔瑞华,刘玉.对我国学生体育竞赛发展的思考[ J ].体育学刊,2008,15(5):70-71.

G807.3

A

1674-151X(2016)05-069-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6.10.036

投稿日期:2016-05-02

周胜(1972—),中学中级,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校园体育文化安徽省
成长相册
成长相册
成长相册
安徽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9%
安徽省首次从国外进口熊蜂
2017年安徽省各市主要经济指标
团体操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以武术为例
论新课标下高中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
论校园体育文化的形成基础与传承条件
探析校园体育文化发展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