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干预对中学男生身体自我认知影响的实证研究

2016-09-01王雄伟姜小平

运动 2016年10期

王雄伟,姜小平

(1.天台福溪中学体育组,浙江 台州 317200;2.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北京 100084)



运动干预对中学男生身体自我认知影响的实证研究

王雄伟1,姜小平2

(1.天台福溪中学体育组,浙江 台州 317200;2.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北京 100084)

随着多维自我认知的发展,越来越多对其组成部分的细致研究随之开展。而多维自我认知也为关注其中一个认知维度如自我身体(PS)提供了可能。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探究12个星期的运动干预对中学男生身体自我认知产生的影响,次要目的是调查身体自我认知和一些生理参数改变间的关系。

运动;身体自我认知;体适能

192名中学生参与了此项研究,受试者被随机平均分配到足球组、跑步组、骑车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每星期3天,每天进行40min的相应运动,而对照组不参加任何规律性运动。对受试者身体自我认知维度进行的4×2×5的多变量变异数分析结果表明,包括对照组受试者在内,所有受试者的身体自我认知在实验结束后都有提高。对受试者生理参数进行的4×2×3的多变量变异数分析结果表明,足球组受试者的最大摄氧量(VO2max)比其他组的提高幅度更大。且研究结果发现,各组受试者的肌力和身体脂肪比例没有太大差别,身体自我认知改变和生理改变间没有太大联系。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的第1个假设是,和对照组相比,有运动干预的受试者实验最后在身体自我认知的各方面、最大摄氧量、肌肉力量和身体脂肪比例方面都有明显的改善;第2个假设是,身体自我认知的改变和生理参数改变并不相关。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运动干预对中学男生身体自我认知的影响。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前期搜索图书馆的相关文档,在中国知网搜索“身体自尊”“自我认知”“运动干预”等关键词,收集核心文献20余篇,国外文献6篇,为本研究打下了理论基础。

1.2.2实验法 来自各个班级的200名男学生自愿参与了本次实验,经选拔共192名符合实验(Mage =14.84,SD=1.87)。为了符合研究的要求,受试者都是健康男性,原本习惯于静坐的生活方式,没有规律运动背景但是具备初学足球和骑车水平,受试者也都是不吸烟的健康男性学生。

(1)运动干预和实验步骤。第1次测试后,所有受试者被随机分到足球组(n=48),跑步组(n=48),骑车组(n=48)和对照组(n=48)。每个组持续运动12周,每星期运动3天,每天运动40min。每次运动首先是5min的热身,然后是30min个人运动目标心率范围内的主运动,最后是5min的平静阶段。每个人的目标心率范围是根据美国运动医学学院(ACSM,1993)的指导确定的(60%~70%的储备心率)。除了获得运动技能,运动强度也是每组强调的重点。12个星期的试验期间,受试者的心率保持稳定(60%~70%)。运动期间,受试者的心率由Polar Vantage NV心跳监测器监测。对照组受试者不能参加任何组织体育运动,也不能继续他们的日常运动。

(2)心理测试。身体自尊问卷(PSPP)是Fox和Corbin(1989年)设计的,用以评估受试者的身体自我认知。该量表包含30个条目,形成5个身体自我认知子量表:运动能力(例如,有些人觉得自己不善于运动而有些人会认为自己善于各种运动)、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体力以及身体自我价值感。每个子量表包含6个条目,每个条目包含2个相反的描述。受试者需回答哪个描述更符合他们,是部分符合还是完全符合,每项由数字1~4来表示程度,数字越大表示自我认知越积极。每个子量表总分数处于0~24之间。Asci和Zorba (1999)证明了土耳其版本的身体自尊问卷(PSPP)对大学生及中学生进行运用的有效性和可信度。本研究的完整量表内在一致性位0.93,各子量表的内在一致性也较好,运动能力量表的内在一致性为0.82,身体状况量表为0.80,身体吸引力量表为0.79,体力量表为 0.82,身体自我价值感量表为0.82。

1.2.3数据分析法 研究采用多变量变异数分析(MANOVA)分析了各组数据间的等值底线。混合设计的MANOVA测量了组中各因素的交互作用。对身体自我认知值和生理参数的平均差(前侧值减去后测值)进行双变量相关分析,检测生理和心理变量之间的关系。基于统计学意义和表示组建差异程度的效应值的大小,我们分析解释了研究结果。

2 结果与分析

192名受试者中有192位(足球46位,骑车48位,跑步48位,对照组48位)完成了实验的前测和后测。足球、跑步和骑车组的运动参加率分别为95%、92%和95%(有4位同学请过1次假)。

研究用多变量变异数分析测试了5个身体自我认知维度和生理参数间的原始差别。结果并没有发现各身体自我认知维度上的差异,Wilks’lambda=.56,F(5,41)=1.61P>0.05,最大摄氧量VO2max、身体脂肪比例和肌力上也没有差异。

研究是通过4×2×5混合设计的多变量变异数分析(组别:游泳组/跑步组/骑车组/对照组;时间:前测、后测;5个自我身体认知维度)探究了不同种类的运动对身体自我认知的影响。结果表明,运动对身体自我认知各维度的影响很大,Wilks’lambda=0.58,F(5,41)=5.55,P<0.01.η2=0.42,power=0.98,η2值反映了运动的重大效应。但是,不同的运动方式对各运动组没有产生太大影响,Wilks’lambda=0.61,F(5,41)=1.35,P>0.05,η2=0.15,power=0.73,且对组×时间的交互作用也没有重大影响,Wilks’lambda=0.57,F(5,41)=1.54,P>0.05,η2=16,power=0.80。实验12个星期后,每个组包括对照组的5项身体自我认知都有提高。

研究通过4×2×3混合设计的多变量变异数分析检测了不同运动干预对生理参数的影响。结果显示了运动方式对运动前后生理参数(Wilks’lambda=0.26,F(3,43)=35.63,P>0.05,η2=0.74,power=0.99)和组×时间的交互作用(Wilks’lambda=0.59,F(3,43)=2.46,P>0.05,η2=0.16,power=0.82)产生了显著影响,但是对不同的组没有太大影响,Wilks’lambda=0.74,F(3,43)=1.34,P>0.05,η2=0.09,power=0.50。η2值表明了运动方式对运动前后生理参数和组×时间的交互作用产生了重大影响。随后对每个生理参数的单变量变异数分析表明,组×时间对最大摄氧量产生了重大影响,F(4,41)=4.45,P>0.05,η2=0.25, power=0.85。研究用Scheffe测试结合调整过的阿尔法层次(P=0.01)对各组进行了两两比较。结果表明,足球组受试者的最大摄氧量比其他组增加的更多。实验前后测出的身体脂肪比例和肌力在各组中均没有明显差异(表1)。身体自我认知和生理参数的平均差间没有显著关联(表2)。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于探究12个星期的运动干预对男性中学生身体自我认知的影响,同时也探究了身体自我认知和心理提高之间的关系。研究也把运动干预对生理参数的影响是作为一个子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并不支持第1种假设。运动之后和对照组相比,虽然所有运动组的受试者在自我身体认知5方面都有提高,但这些提高幅度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效应值的检测结果表明,运动前后数据中42%的变化可归于运动干预,而不同运动方式导致的数据变化中有15%的变化可归于运动干预。虽然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要求,但效应值的分析显示了运动干预对身体自我认知的实际意义。

与对照组相比,所有运动组受试者运动后的肌力和最大摄氧量都有提高,身体脂肪比例都有所下降,但是这种改变并不显著。只有足球组的最大摄氧量有了显著的提高(20%)。各组的运动强度(储备心率的60%~70%)和时间都一样,足球组最大摄氧量和对照组相比有这样明显的提高,原因并不明确。每个人自身背景不同,所以虽然每个人参与相同的实验,对实验的反应可能会不同。也可能与锻炼量对身体自尊有非常显著的作用,对身体自尊的运动能力、身体状况、身体素质维度具有非常显著作用。

表1 2种变量的在不同组前后测数据的平均方差和标准方差n=192

表2 研究中变量间的关联(运动前后的平均差)

3 结 论

对受试者身体自我认知维度进行的4×2×5的多变量变异数分析结果表明,包括对照组受试者在内,所有受试者的身

体自我认知在实验结束后都有提高。对受试者生理参数进行的4×2×3的多变量变异数分析结果表明,足球组受试者的最大摄氧量(VO2max)比其他组的提高幅度更大。且研究结果发现,各组受试者的肌力和身体脂肪比例没有太大差别,身体自我认知改变和生理改变间没有太大联系。这与先前的男学生在实验前后身体自尊及各维度差异性比较:实验后的身体自尊水平虽然比实验前高,但主要集中在身体是否强壮和身体状况是否良好这2个方面。

[ 1 ]Fox,K. R. Exercise,self esteem and self perceptions. Physical activity and psychological well being London:Routledge. 2000:88-118.

[ 2 ]Asci,F. H.. The effects of step dance on physical self-perception of female and male university studen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2002(33):431-442.

[ 3 ]Taylor,A. H.,& Fox,K. R Effectiveness of aprimary care exercise referral intervention for chan-ging physical self perceptions over 9 months. Health Psychology, 2005(24):1-11.

[ 4 ]Cash,T. F. A‘negative body image’:Evaluating epidemiological evidence. In T. F. Cash,& T. Pruzinsky(Eds.),Body image:A handbook of theory,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 New York:Guilford.2002:269-276.

[ 5 ]解朝爱.体育锻炼对初中生身体自尊的影响[ 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18(12):73-74.

[ 6 ]薛林峰.不同体育锻炼对身体自尊的影响[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7):916-918.

G806

A

1674-151X(2016)05-066-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6.10.034

投稿日期:2016-04-05

王雄伟(1970—),中学一级,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