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伯承邓小平纵横捭阖鲁西南

2016-08-30梁茂芝

军事文摘 2016年13期
关键词:定陶鲁西南刘邓

梁茂芝

刘伯承邓小平纵横捭阖鲁西南

梁茂芝

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了全面内战。时任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和政委邓小平,从1946年8月1日~1947年8月7日,率领大军在鲁西南一带纵横捭阖,连续进行了多次大规模战役,且连战连捷,大量歼灭了国民党军队的有生力量。然后挥师南下,千里跃进大别山,拉开全国战略大反攻的序幕。鏖战鲁西南,成就了刘伯承和邓小平两人一生军事生涯的辉煌亮点。1997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史诗经典大片《大转折—鏖战鲁西南》,就真实再现了刘伯承和邓小平在这一年多时间的光辉岁月。

保卫晋冀鲁豫解放区的南大门

1946年6月,蒋介石一手挑起的内战全面爆发后,中共中央军委为了策应我军中原部队突围,命令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组织发起陇海战役。

8月1日,刘伯承、邓小平率领大军来到鲁西南,进行陇海战役的最后准备工作。鲁西南地处苏鲁豫皖结合部,是晋冀鲁豫解放区的南大门,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刘邓大军于8月10日至21日组织开展了陇海战役,对陇海铁路汴(开封)徐(徐州)段的敌人实行正面反击作战。一举攻克县城5座、火车站12个,破毁铁路300余华里,歼敌16000余人。此役一举打乱了敌人的围剿计划,迫使他们不得不从追堵我军中原部队中,抽调重兵向汴徐段增援,从而有力配合了我军中原部队胜利突围。

8月下旬,刘邓大军清理完陇海战役的战场,回撤到鲁西南。蒋介石不甘心在陇海线被刘邓大军狠“咬”一口,便纠集30万大军,从徐州、郑州兵分两路向刘邓大军发起钳形攻势,妄图在鲁西南地区一举歼灭刘邓大军。

面对来势汹汹、5倍于己的强敌,刘伯承、邓小平气定神闲,冷静分析了敌情。他们发现,来自徐州、郑州的两路敌人分属两个不同的绥靖指挥部,除了蒋介石的嫡系整编第3师(军的编制)参加过入缅对日作战,战斗力稍强外,其余大多是杂牌军,行动上都磨磨蹭蹭,只要瞅准战机,各个击破,打破敌人的钳形攻势并不困难。因而,为了诱使敌人露出破绽,刘伯承、邓小平命令部队大踏步后撤。

国民党军整编3师师长赵锡田见刘邓大军一直往北退,以为已被他整编3师的赫赫威名吓破胆,为了贪功,便撇开友军,孤军冒进到定陶西25公里的大小杨湖村一带。刘伯承、邓小平见歼敌机会已到,于1946年9月3日~8日,组织3倍于敌的兵力,突然发起定陶战役。在菏泽、曹县、定陶、东明结合部以大杨湖村为中心的广大地区,歼灭整编3师、整编47师等部4个旅共17000余人,俘敌整编3师中将师长赵锡田,其余国民党军见状都惊慌后撤,一举粉碎了蒋介石的钳形攻势。

定陶战役是解放战争初期一个十分重要的战役。9月12日,延安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就专门为此发表《蒋军必败》的社论,指出定陶战役的胜利,“是继中原我军突围胜利与苏中大捷之后又一次大胜利。这三个胜利,对于整个解放区的南方战线,起了扭转局面的重要作用”。

接着,刘邓大军稍事休整,又于1946年9月29日~10月7日,在鲁西南发起巨野战役(龙缝战役)。战役在巨野县的龙固集、章缝集一带展开,歼灭号称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的第5军和整编11师各一部5300余人。1946年10月29日至31日,又在鲁西南进行了鄄南战役。在鄄城县以南的富春集、苏屯、大史庄一带,采取以优势兵力先包围、后分割歼灭的战术,向敌人发起进攻。国民党军整编68师119旅等全部被歼,消灭敌人8500余人,119旅旅长刘广信也做了俘虏。

1947年1月1日,刘邓大军突然大踏步前进,出其不意地插入敌人纵深部,进行鲁西南巨(野)金(乡)鱼(台)战役。至9日,先后攻克巨野、嘉祥,包围金乡。敌暂编第4纵队中将司令张岚峰在逃跑途中,被我鲁西南军分区13团通讯排于曹县青固集一带俘虏。16日,在定陶以东的西台集地区歼灭由菏泽出援的整编68师主力,攻克成武。战役历时16天,歼灭国民党正规军3个半旅、连同地方团队共26400余人,有力地配合了我军陈毅、粟裕部在苏北的作战,给徐州之敌与国民党控制的陇海路以严重威胁。

1947年1月24日至2月4日,为拖住冀鲁豫战场国民党军主力王敬久集团,配合我军陈毅、粟裕部攻取莱芜,刘邓大军二出陇海(亦称出击豫皖边战役),先后攻克鲁西南的定陶、单县、曹县的3座县城以及河南、安徽的柘城、太康、鹿邑、杞县、亳县等5座县城,收复了陇海路南北广大地区,共歼敌16000余人。

刘伯承精辟地指出:“我们守着解放区的大门口,晋冀鲁豫战略区是四战之地,我们的子弟兵是四战之军,东配山东、苏北,西配延安,南配中原,北配冀热辽。这是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要兢兢业业地挑起担子。”邓小平和刘伯承成功地担着这副沉重的担子,不仅保卫了整个解放区的南大门,还有力地配合了其他各战略区的作战。

从左至右依次是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

晋冀鲁豫野战军在定陶战役中俘获的大批国民党军官兵

发起转入战略进攻的鲁西南战役

解放战争进行到1947年6月,全国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蒋介石的“全面进攻”被粉碎后,改为向山东和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同时对晋冀鲁豫解放区实施蓄谋已久的黄河战略,指望以所谓抵挡40万大军的黄河天险来阻挡解放军的南进。

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审时度势,根据战争形势的变化,及时制定了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决定举行全国性的反攻,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敌,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从根本上扭转全国的战局。

为实现这一战略意图,邓小平、刘伯承决定在处于敌要害部分的鲁西南地区实施中央突破,跨越黄河天险,发起鲁西南战役,打开战略进攻的南下通道,直驱大别山,从而达到我军的预期战略目的。

1947年6月30日夜,邓小平、刘伯承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2、3、6纵队12万大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从张秋镇至临濮集300华里宽正面上,发起渡河作战,以偷袭和强渡相结合的战术,一举突破敌人黄河防线,拉开了鲁西南战役的序幕。

晋冀鲁豫野战军士气如虹

刘邓大军一举突破黄河防线,大大震动了南京国民党军事统帅部。国民党陆军总部的高官连连惊叹:“余日来最担心之情况,今竟出现矣!”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也惊叫:中国发生了“六卅事件”。

蒋介石为挽回败局,堵住这一缺口,立即自豫皖苏抽调第32、66、58三个整编师和整编63师的153旅,在王敬久统一指挥下,从陇海铁路分两路北援。153旅于7月4日进到定陶,与退守菏泽的整编68师组成西路;整编32师、整编68师经鲁西南单县、金乡北进,与在鲁西南嘉祥的整编70师组成东路,并以整编58师及整编66师的199旅驻在金乡为后应。企图以整编55师坚守郓城,吸引刘邓大军屯兵城下,以东路军结成重点攻势,从巨野向西攻击刘邓大军的侧背,和西路军形成钳击之势,逼迫刘邓背水作战,企图将刘邓大军消灭于鲁西南,或将他们重新逼退黄河以北。

这时,刘伯承和邓小平住在黄河南梁山和郓城交界地区的河西村,他们在农民包承章家的四间堂屋里运筹帷幄。情况起了变化,如何驾驭新的形势而稳操胜券?刘伯承、邓小平根据王敬久主力尚远在单县以南,郓城守敌战斗力较弱,敌人分路北进,便于我在野战中各个歼灭等情况,捕捉新的战机,决定将计就计,采取“攻其一点,吸其来援,啃其一边,各个击破”的战术,首先围攻郓城,吸引敌人援军,先啃掉较弱的定陶、曹县西路之敌,然后各个击破王敬久集团。

7月7日晚,刘邓大军1纵等部对郓城之敌发起总攻。经一夜激战,全歼敌整编55师师部和29、74两个旅15000余人,攻克了郓城。

围攻郓城的同时,刘邓大军2纵奔袭曹县,守敌闻风而逃,7月5日收复鲁西南的曹县。7月10日夜,刘邓大军6纵对定陶发起总攻,全歼守敌整编63师的153旅4000余人,收复了定陶。

这样,战役第一阶段宣告胜利。它不仅使敌人钳击刘邓大军的计划完全归于失败,还使刘邓大军开辟了北起黄河边的郓城、鄄城,南至陇海铁路北的定陶、曹县、金乡的广阔战场,长驱直进敌军主力的侧背,完全处于主动地位。

胜利打开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通道

7月10日,在定陶之战告捷的同时,敌东路援军的70、32、66三个整编师,已分别进到巨野东南方向的六营集、独山集、羊山集地区。各师彼此间隔20~30华里,形成了一条断断续续的“一字长蛇阵”。

这时,刘邓首长根据毛泽东主席关于“要放手消灭敌人,歼敌越多对山东粉碎敌人重点攻势,乃至尔后跃进大别山均极为有利”的指示,决心抓住战机,不给敌人调整部署的时间,连续作战,挥戈直指东路援军,斩断长蛇阵,扩张战果。

7月13日,刘邓大军各纵队迅速完成了对敌人的分割包围。王敬久发现部队被分割包围后,进退维谷,举棋不定。先令驻在六营集的整编70师向南、驻在羊山集的整编66师向北,向驻在独山集的整编32师靠拢。后又改令整编32师向北靠拢整编70师,会合后一起向南靠拢整编66师。刘邓大军1纵抓住整编32师向北运动的机会,以追击和截击等手段,在运动中分割兜击敌人,歼敌149旅。敌整编32师师部仅带残部141旅到达六营集。

7月14日,刘邓大军1、6纵开始对六营集紧缩包围圈,当晚发起总攻。刘、邓首长考虑,如四面围攻,则迫使敌人作“困兽之斗”,我军将付出较大牺牲,并判断敌人不可能向南突围与整编66师靠拢,惟有向东突围,向济宁靠拢。于是,决心采用“围三阙一”的打法,三面攻击,网开一面,虚留生路,暗设口袋,纵敌突围,于运动中将敌歼灭。遂以6纵从六营集南、西、北三面猛攻,以1纵在六营集以东的开阔地带布成袋形阵势,网歼敌人。当夜八时,敌人遭猛烈攻击之后,果然利用夜色和青纱帐作掩护,以整编32师为左翼,整编70师为右翼向东突围,争相夺路逃生。共19000之众的入网之敌,在刘邓大军的四面围攻下,立刻溃不成军,迅速在六营集以东方圆10华里的洼地以内被全歼。

这时,在敌人的这条长蛇阵上,只剩下龟缩于羊山集的整编66师了。这个师装备精良,战斗力比较强。他们依托的羊山集,坐落在起伏5华里的羊山制高点“羊身”山脚下,北面靠山,三面环水,易守难攻。敌人在羊山集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企图凭险死守待援。

蒋介石为挽救在鲁西南战场上的败局,于7月19日飞往开封坐镇指挥,立即调重兵驰援羊山集;同时,严令王敬久就近率整编58师和整编66师的199旅,立即由金乡北渡万福河,解羊山集之围。这时,在万福河北岸狙击敌人的冀鲁豫军区独立第1、2旅,根据刘、邓指示,在正面敞开一个缺口,诱敌先头部队199旅北渡万福河,然后切断其与整编58师的联系,突然将敌包围,冒着倾盆大雨,激战2小时,将敌人全歼。

7月23日,中央军委致电刘邓:对羊山集之敌,判断确有迅速攻歼把握,则攻歼之。否则,立即集中全军休整10天左右,直出大别山。刘邓首长经过分析,决心集中全力,迅速歼灭该敌。

7月27日夜,刘邓大军对羊山集发起总攻,以2纵一部由西向东攻击,以3纵第7旅和6纵第16旅由北向南攻击,以3纵一部由东向西攻击,并调用野战军司令部的榴弹营和1纵炮兵团,加强火力,重点夺取羊山各制高点。经一昼夜激战,全部夺取村北制高点,将整编66师残部压缩于羊山集村内予以全歼。至此,历时28天的鲁西南战役胜利结束。

鲁西南战役共歼敌4个整编师师部及所属9个半旅,共计56000余人,俘敌中将师长宋瑞珂、陈颐鼎,中将副师长理明亚、罗哲东等高级将领。鲁西南战役的胜利,打开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南下通道。8月7日,刘邓大军由鲁西南出发,分东西中三路南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插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心脏—大别山区,拉开了战略大反攻的序幕。

部队要离开晋冀鲁豫解放区和鲁西南这一战略要地了,刘伯承、邓小平和万千将士回望着鲁西南这方热土,心情都久久难以平静。此时此刻,邓小平前不久说过的一句话在大家的心头久久回响:“冀鲁豫真是个好战场,我们到哪儿都有翻身群众支援,到哪里都有粮食吃。我军取得的胜利是和边区人民的支持分不开的!”

挺近大别山形势图

责任编辑:刘靖鑫

猜你喜欢

定陶鲁西南刘邓
鲁西南地方民歌传承与保护策略*
10kV用户分界开关在定陶电网的应用分析
刘邓大军:抢渡淮河挺进大别山
激战汝河
抢渡沙河
小平找牛
鏖战鲁西南
鲁西南夏直播花生保护性栽培绿色生产技术
试论“西北(比)至定陶”
鲁西南民间彩印花布民俗图案的艺术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