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鬼”摔跤的地域性特征研究*

2016-08-30杜彩凤

体育科技 2016年4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特征体育

杜彩凤 张 翔

(忻州师范学院体育系,山西 忻州 034000)

“二鬼”摔跤的地域性特征研究*

杜彩凤 张 翔

(忻州师范学院体育系,山西 忻州 034000)

“二鬼”摔跤是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在不同的地域都开展着,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归纳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二鬼”摔跤在不同地域的称呼、起源、表演形式、道具及传承、保护方面的特征,皆在促使“二鬼”摔跤能因地制宜的传承和保护下去。

“二鬼”摔跤;地域;特征

同一种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因地域的不同而各具特征,不仅反映了不同区域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追求,而且也反映了该区域的历史文化、社会生活、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二鬼”摔跤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我国多个地域开展,“二鬼”摔跤的地域性指的是由于该项目在不同的地区开展,因而受到当地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双重影响,具有了鲜明的地域特征。本研究分析“二鬼”摔跤在不同地域的称呼、起源、表演形式、传承和保护方面的特征,皆在促使“二鬼”摔跤能因地制宜的传承下去。

1 “二鬼”摔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级别分析

表1 “二鬼”摔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级别统计

从表1可以看出:“二鬼”摔跤在不同地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级别不同。在山西省中有省级、市级、县级三种级别。开展的地域较多,说明此项目在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河南省的洛阳、夏邑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河北省是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见,“二鬼”摔跤是河北省文化的品牌。

2 “二鬼”摔跤称谓的地域性特征

“二鬼”摔跤在我国不同区域流行,不同区域称谓存在差异,这些差异是不同文化内涵和不同民族、不同人群所推崇的不同含义。从而使得“二鬼”摔跤在称谓上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

2.1 山西省“二鬼”摔跤的称谓

“二鬼摔跤”在山西称谓有“二鬼跌跤”、 “二鬼板跌”、“二鬼半跌”、“抱跤人”、“小鬼摔跤”、“二人摔跤”、“两个洋鬼子摔跤”。 由于受三晋文化和地理位置的影响,在山西不同的地区称呼也不同,三晋各地风俗文化的具有强烈继承性,历史上,晋东南曾是是晋国与中原往来和韩、赵、魏相争的必经之途,表现了与河内一体的特性,“二鬼跌跤”和 “二鬼板跌”是晋东南的称呼。河东也就是现在的晋南,此地地重族厚,文化发达,与关中联系密切,“小鬼摔跤”和 “二鬼半跌”是晋南称呼。晋北是少数民族南下的主要通道,其兴衰受历代民族政治、风俗的影响,体现与边塞一体的特性。“抱跤人”是晋北地区的称呼。

2.2 河南省“二鬼”摔跤的称谓

“二鬼”摔1跤在河南称谓是“二娃摔跤”、“二喜摔跤”、“二鬼”绊跌【】。意义在于民间百姓希望自己喜添贵子、多子多福之意。

2.3 河北省“二鬼”摔跤的称谓

“二鬼”摔跤在河北称谓较多,有“二贵”摔跤、“二鬼扳”、“焦孟斗”、“老少斗”、“鞑子摔跤”,目前是河洛文化的文化符号,在清朝时,康熙帝为捉鳌拜,亲自挑选少年侍卫演练摔跤,少年侍卫在民间称为“贵人”,因此这种摔跤故称为“二贵”摔跤。这个称呼一直延续到现在。

3 “二鬼”摔跤起源的地域性特征

3.1 山西省“二鬼”摔跤的起源

山西文化俗称三晋文化,这个文化是以华夏文化和晋文化为核心,容纳边塞游牧文化以及佛教为代表的印度、希腊文化长期发展而形成的一种别具风格的文化系统,而“二鬼”摔跤在正是这种边塞游牧文化在山西的表现,山西的“二鬼”摔跤起源有两种

(1)是军事活动,由战士背草人战骑兵演变而来,据资料表明,匈奴进犯进攻崞县(今原平市)时,蒙恬将军发明的一种攻破匈奴铁骑的一种战术,后来与当地的民风习俗活动结合,形成了民间体育活动。“二鬼”摔跤是汉民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交流的有力见证。

(2)是由蒙古族摔跤比赛而创造出来的,意义有三种:其一有祭鬼神之意;其二是取奇特与惊险之感;其三是鬼很机灵,取其机灵之形。这种起源体现的是祭祀文化。

3.2 河南省“二鬼”摔跤的起源

“二鬼”摔跤在河南已经流传至今已有 100多年的历史,这种技艺源自河南夏邑县,资料显示,在光緒年間,夏邑县经常闹鬼,于是当地人们在中元节那天放河灯,招引众饿鬼归宿正道。河灯结束后,就表演“二鬼”摔跤,意思是如果有些鬼还不走正道,就用这种表演打斗的形式,把鬼吓跑。“二鬼”摔跤在河南是与民俗活动放河灯有着密切的关系。

3.3 河北省“二鬼”摔跤的起源

河北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隆化县位于燕山北部大衍岭南麓冀北山区,满族居多。隆化县是清朝历代皇帝在此建起行宫,而且皇帝每去一处,都会举行盛大的摔跤、赛马等各种活动,“二鬼”摔跤由此而生。河北的

“二鬼”摔跤起源于满族的摔跤,是满族摔跤与汉族摔跤的结合。形成一种符合当地民俗民风的体育项目。

4 “二鬼”摔跤表演形式及道具的地域性特征

4.1 山西省“二鬼”摔跤的表演形式及道具

山西省的“二鬼”摔跤在以前都是单人表演,后发展为四个人同时表演,表演的动作和常规摔跤中的一些经典招式相结合。表演的服饰是蒙族习俗。道具高一米五以上,差不多和真人一样。“二鬼”摔跤表演伴奏没有音乐,主要是锣鼓伴奏。山西的“二鬼“摔跤表演形式注重动作的真实性。

4.2 河南省“二鬼”摔跤的表演形式及道具

河南省的“二鬼”摔跤 表演形式可以概括为一人,两鬼,三场合,四段。目前已由1人表演增至6到8人,技术由5式增加到10式,音乐伴奏以打击乐为主,一般为鼓、大小锣、钹。舞台上,场地上,桌子上都可以进行表演。道具是用木头刻绘成两个鬼头,演员两只手拿板,板上安有假脚和鞋子,上肢四臂是假的,互抱着脖子,下肢四腿是演员的两腿和两臂。“二鬼”摔跤,一般与其他舞队配合演出,在整个舞队行进或场地表演时,它不表演,舞队场地表演间隔期间,它进行穿插演出,起一种调节作用。

4.3 河北省“二鬼”摔跤的表演形式特征

河北隆化满族“二鬼”摔跤为单人表演形式,表演者背负一个装成两个人的木架,呈摔跤架式,服饰上以满族的旗装为主,人物头饰延用了清代的蓄辫子头,并把辫梢叼在嘴里,以双腿和双臂扮作两人,做手脚互摔的动作。表演道具和桌子差不多高,表演者必须直接用手拿双鞋,而且在表演时必须蹲下,双手直接摸地,为的是动作灵活,表演逼真,有独具一格的艺术魅力。表演中,还伴有锣鼓点,增加气氛,是武术套路、摔跤技巧和舞蹈技艺的结合。

5 “二鬼”摔跤传承和保护现状的地域性特征

表2 “二鬼”摔跤传承人统计表

5.1 山西省“二鬼”摔跤的传承和保护现状

2009年4月24日,“二鬼”摔跤申请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忻州市政府为弘扬“非遗”文化,忻州市体校凤凰山摔跤训练基地专门开设了“二鬼摔跤”训练班,让更多的年轻人学习与传承这一古老的艺术。目前只有朱彦青和儿子朱小毛两个技艺人从事“二鬼”摔跤这个项目。清徐只有徐沟、王答、孟封、清源等地有老艺人传授技艺。但学艺人员较少。(见表2)

5.2 河南省“二鬼”摔跤的传承和保护现状

河南的洛阳“二鬼”摔跤传承人李长发是远近有名的艺人,曾经参加“中国文化年”,展示了洛阳民间文化,洛阳现在会“二鬼”摔跤的人屈指可数了,因此,这门技艺目前的传承人已经出现断层了。

河南的夏邑县为保护“二鬼”摔跤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夏邑县文化部门制订了五年计划,首先对“二鬼”摔跤的老艺人进行普查,然后进一步挖掘、整理二鬼摔跤的文化。夏邑县文化部门计划将促进“二鬼”摔跤与其他民间舞蹈的融合,以达到繁荣民间舞蹈的目的。现在,夏邑县仅存一支表演队伍,但因各种原因,此民间舞蹈面临失传。(见表2)

5.3 河北省“二鬼”摔跤的传承现状

隆化县文化部门自 1987年就开始挖掘、整理“二鬼”摔跤文化,并开始在全国各地进行表演。经过不断提高,逐渐成为隆化乃至河北省的文化品牌,多次在国家级各类比赛中获奖,在全国引起了很大反响。在2008年1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目前有两个专业培训基地,一个是在隆化扑火大队基地,另一支就设在隆化县职教中心。这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可以作为艺术教育课程,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6 结论

“二鬼”摔跤因地域的不同,显现出来不同的地域特征的造型、道具、服饰和表演形式,但由于各种原因,“二鬼”摔跤在各地域濒临衰败,目前陷入表演人员老化、无专业表演队伍、无服装道具、对外宣传力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无活动经费等困境,应该引起重视,因地制宜的保护和传承。

[1]肖海英.论民族民间艺术的艺术特征与当代价值—以民俗表演“二鬼摔跤”为例[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12( 4) :24-27.

[5]李晓通,寸亚玲,张成胜.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人类学溯源[J].体育文化导2015(10):53-57.

[6]徐玉良,韦晓康.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5.

[7]赵岷,李金龙,李翠霞. 中国摔跤文化的历史解读[J].体育文化2008(06):34-39.

[8]李玮,毛明春忻州民族传统体育挠羊摔跤项目的发展现状调查[J].体育科学与研究,2013(06):81-83.

[9]李金娟,王军英,李劼晟.山西省民俗体育活动现状研究——以清徐县为例[J].体育科学与研究,2014(06):60-62.

Perspective on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wo Ghosts ”Wrestling

DU Cai-feng , etal.
(Xinzhou teachers university, Shanxi, Xinzhou ,034000 )

“Two ghosts” the wrestling is our country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important content, all is developing in the different region,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logical reasoning analysis of "two ghosts" wrestle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name, origin, form, property and inheritance, protection features, both in "two ghosts" wrestling to design their pass.

“Two Ghosts ”Wrestling;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忻州师范学院青年基金课题QN201507。

杜彩凤(1980-),山西临汾人,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特征体育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与数字特征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Tough Nut to Crack
抓特征解方程组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文化遗产是“价值富矿”
我们的“体育梦”
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
抓特征 猜成语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