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6羽毛球亚锦赛男单比赛技术对比分析
——以谌龙VS李宗伟决赛和林丹VS李宗伟半决赛为例

2016-08-30边福荦

体育科技 2016年4期
关键词:谌龙后场李宗伟

边福荦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体育部,广东 广州 510520)

2016羽毛球亚锦赛男单比赛技术对比分析
——以谌龙VS李宗伟决赛和林丹VS李宗伟半决赛为例

边福荦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体育部,广东 广州 510520)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录像观察法等对2016年亚锦赛目前世界排名前三的运动员的比赛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对林丹、谌龙和李宗伟的发球、前场、中场以及后场的各项技术进行了对比,找出三人之间存在的不足和差距,为中国羽毛球的发展提供一点借鉴。

亚锦赛;林丹;谌龙;李宗伟;技术分析

2016 亚洲羽毛球锦标赛迎来举世瞩目的林李大战精彩盛演,这也是林丹和李宗伟在国际赛场的第 35次交锋,林丹以 25胜 10负占得明显优势,但在最近的中国羽毛球公开赛上,李宗伟2比1击败林丹。作为2号种子、前世界排名第一的羽毛球名将李宗伟在本届亚锦赛中以 2-1击败排名林丹,与世界排名第一的谌龙争夺冠军,在激战了1小时22分钟后,李宗伟以2比1夺冠,这是他第二次夺取亚锦赛冠军。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 2016年亚洲羽毛球锦标赛林丹、谌龙及李宗伟的比赛为研究对象,结合半决赛和决赛的比赛数据进行分析。三名运动员的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三名运动员的基本情况比较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山西大学图书馆和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查阅各种体育报刊了解相关羽毛球赛事的解说和分析,然后在中国知网查阅有关羽毛球技术分析和比赛的论文。

1.2.2 录像观察法

通过反复观看比赛录像,查阅林丹与李宗伟的比赛录像,对三人的比赛进行技术分析,推敲每一局谌龙与李宗伟比赛的得分和失误情况。

1.2.3 数理统计法

利用现有的数据进行归纳,并结合之前的林李大战的数据,对林丹和谌龙在决赛中的得失数据进行对比和科学的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李宗伟、林丹和谌龙发球技战术对比分析

发球技术和接发球技术是羽毛球比赛的开始,也是羽毛球比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一个高质量的发球时获得比赛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是羽毛球技术中的一个最基本的技术之一,合理的利用发球规则是获得比赛胜利的重要法宝,羽毛球的发球技术的好坏是衡量一个运动员水平的重要测量手段和方法,单打比赛中,发球分为正手网前发小球、正手发平高球技术、正手发高远球技术、反手发网前小球、反手发平高球和反手发平射球,不论是哪种发球都应该建立在合理的比赛规则中才能促进比赛的最大利益化,合理的发球技术也是羽毛球比赛制胜的一个重要因素。

表2 三名运动员发球技术比较

表2的数据充分说明,三名运动员的发球水平基本一致,发球以反手网前最多,占到了发球总数的80%,说明网球小球,尤其是反手网前小球的技术是男子单打运动员常使用的一项基本技术,也是决定比赛走势的基本要素,反手平高球和反手平射球的使用比较少,这类发球主要是偷袭和变换发球节奏和比赛节奏时使用,只占到了发球总数的20%,正手平高球和平射球基本不使用。

2.2 李宗伟、林丹与谌龙前场技术统计对比分析

表3 三名运动员前场技术比较

表3结果显示,前场技术的搓放球使用较多,得分效果非常不错,勾小球技术需要较为细腻的手感和技术才能取得胜利,扑球、挑球的使用也比较多,因为羽毛球这个运动就是一个四方运动,是场内的控制与被控制的过程,最后就是推球技术。三位运动员的技能和水平都很高,搓放球技术的使用林丹和谌龙比李宗伟高,但从得分效果来看,三人基本一致,说明争斗网前球主要是搓放球的控制,加强网前技术的训练尤其是搓放球的技术,才能在网前争斗中取得主动权。三位运动员上网的频次也非常多,频繁的进行网前搓放球是成功的一半。场均搓放球,林丹56次,每局得分18.39分,占全部得分的 31%;李宗伟 43次,明显比林丹少,占27.14%,谌龙52次,占27.13%。

2.3 李宗伟、林丹与谌龙中场技术统计对比分析

表4 三名运动员中场技术比较

表4结果显示,抽球作为中场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得分的重要手段,是比赛中运动员被动情况下的一个防守技术,也是运动员转防守为进攻的重要方法。中场技术在单打中作为过渡性的手段,合理的使用会得到有效的成绩,从表2数据看出,林丹的中场与李总伟比较,各个技术和得分效果不及李宗伟,林丹每局中场得分为1.16分,谌龙得分1.8分,李宗伟的得分是2.1分,中场技术以挑球和抽球技术为主,其他技术结合使用,攻防结合,其中挡球技术占到了得分效率的 56%以上,而抽球技术的使用占到了中场全部技术的60%,李宗伟的各个技术得分效果排名是抽球、挑球、挡球和拦球。

2.4 李宗伟、林丹与谌龙后场技术对比分析

表5 林丹与谌龙后场技术比较

羽毛球的后场技术主要有高远球技术、平高球技术、披吊球技术、披吊直线球技术、披吊斜线球技术、杀球技术、头顶杀球技术、头顶后场进攻技术等,虽然后场技术可概括为高、吊、杀,但是通过转换以及变化莫测的转变为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发展的平台,也是比赛胜负的关键,表5结果显示,高远球李宗伟81次、谌龙 79次、林丹 73次,得分的效率以李宗伟的 29.79最高,其次是谌龙和林丹。从李宗伟的后场得分情况来看,击球次数虽然最多,但是得分的效果确实不高,而相比较于林丹和谌龙,击球次数都少于李宗伟,但是得分的效果却是高于李宗伟,说明中国这两位运动员的技术在后场方面高于李宗伟。

3 结论与建议

3.1 李宗伟目前的技术发挥非常好,技术状态也很娴熟,比赛的状态非常完美,但李宗伟中场得分没有林丹和谌龙多。

3.2 谌龙的技术比较全面,身高臂长是一个优势,但必然带来脚步的灵活性稍差,谌龙的前场技术得分效果不是很明显,导致了网前技术的争斗中处于被动。

3.3 林丹随着年龄的增大,体能和技术的发挥受到限制,尤其是在比赛的后程,由于体能的不充足,导致技能的发挥不全面,最终导致在激烈的比赛中难以抗衡。

[1]田张晓.浅析羽毛球发球策略中的混合战略[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

[2]孙新宇.新赛制下我国羽毛球男子单打的现状分析[J].体育科学研究,2009.

[3]潘真理.对王莲香的技术运用与基木战术探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

[4]雷激死.羽毛球技术发展的回顾与未来趋势[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echnology in 2016 Badminton Championships Men's Singles Competition——A Case Study on Chen Long VS Li Zongwei Finals and Lin Dan VS Li Zongwei Semi-finals

BIAN Fu-luo
(Xinhua College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520, Guangdong, China)

With the promotion and development of badminton, badminton has become the public prefer to the second national sport. This article USES literature review related badminton match of technical analysis for the study of literature, through video observation data of Asian championship game, sorting and analyzing the Asian men's singles badminton tournament in 2016 video as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 of the game, against the world's top three athletes data is analyzed, through reviewing Lin, dragon and lee's serve, front, midfield and analyzed the back of the technology, find out the deficiencies and the gap between three people, offer a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badminton.

Asian championship; Lin dan; Chen Long; Li Zongwei; technical analysis

边福荦(1985-),辽宁本溪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篮球教学训练理念与实践。

猜你喜欢

谌龙后场李宗伟
谌龙:老将的坚守与坦然
一个谌龙球迷的内心独白
谌龙:儿子做伴 新帅加持
近年内西班牙国家队防守战术分析
谌龙: 儿子做伴 新帅加持
我国优秀男子单打运动员谌龙的后场技术分析
我国优秀羽毛球女单选手李雪芮后场技术分析
羽毛球运动员MARIN后场技术分析
——以里约奥运会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