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伦敦奥运会前后我国羽毛球女单的研究

2016-08-30翔李

体育科技 2016年4期
关键词:女单世锦赛竞技

高 翔李 维

(1.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广东 广州 510500;2.北京体育大学,北京100084)

伦敦奥运会前后我国羽毛球女单的研究

高 翔1李 维2

(1.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广东 广州 510500;2.北京体育大学,北京100084)

采用文献资料、录像分析及数理统计等方法,结合当前国际羽毛球女单形势,分析伦敦奥运会前后我国女单的发展特点,总结伦敦奥运前我国羽毛球女单取得优异成绩的成功经验,探析近些年发展孱弱的根源。结果表明:伦敦奥运会及之前的几届世锦赛,我国羽毛球女子单打经常上演“中国德比战”,而在伦敦奥运会后该项目受到较大挑战,主要受竞技规律的转移、自身实力不足及异军突起等因素影响。

羽毛球;女单;伦敦奥运会

羽毛球属于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目,我国女子单打在世界大赛中多次夺得冠军,一直让国人引以为傲。然而,伦敦奥运会后,2013年世界羽毛球锦标赛中国女单的八连冠被终结。之后连续两年的世锦赛女单成绩均不尽人意。近年来,西班牙的马琳、韩国的成池铉、印度的内瓦尔、泰国的拉查诺等国外优秀女单逐渐成长起来,世界羽毛球女单的格局发生了变化,我国女单已不是一枝独秀。本文重点研究伦敦奥运会前后我国女单的发展特点,探寻新时期羽毛球的制胜因素[1]。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9-2015年六届世界羽毛球锦标赛及 2012年伦敦奥运会女单1/8、1/4、半决赛、决赛成绩。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文献,了解中国羽毛球女单研究现状。

1.2.2 录像分析法

观看2009-2015年六届世界羽毛球锦标赛及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国女单的比赛,并进行好记录。

1.2.3 数理统计法对比分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伦敦奥运会前后我国女单的表现

2009、2010 及2011年世锦赛,我国分别派出四名女单选手参赛,且三届世锦赛均由中国运动员摘得桂冠,其中,2009、2010年上演了中国德比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国女单王仪涵、汪鑫、李雪芮都进入四强。年轻的李雪芮凭借2011年的出色发挥,连夺四项国际大赛冠军,神奇地搭上奥运会“末班车”,并一举夺得金牌。伦敦奥运会前三届羽毛球世锦赛及伦敦奥运会羽毛球女单比赛,我国运动员在技、战术、体能、心理素质等方面均展现中国军团的特色,力压世界各路高手。而伦敦奥运会后,女单形势发生较大变化,中国老队员在激烈竞争中,面对各路高手,略显无能为力之势。2013、2014年仅有李雪芮进入四强,但最终分别在决赛中负于泰国选手拉查诺、西班牙选手马琳;2015年世锦赛是里约奥运会的“模拟考试”,但三位女单运动员均发挥失常,无缘四强,创造中国羽毛球女单11年来最差战绩,中国的集团优势荡然无存。

表1 伦敦奥运会前三届羽毛球世锦赛中国女单的比赛成绩

表2 伦敦奥运会中国羽毛球项目女单的比赛成绩

表3 近三届羽毛球世锦赛中国女单比赛成绩

2.2 我国羽毛球女单面临的挑战

2.2.1 竞技优势的转移

优势国家有一个相对稳定的优势周期,这是世界羽毛球竞技优势转移的一大规律[2]。图 1显示,历届世锦赛我国女单拥有统治性优势,连续八届夺得冠军,但近三年连续三届与金牌无缘,伦敦奥运会后是中国女单发展的低谷时期,这体现运动员在奥运周期竞技状态的阶段性特征,也是竞技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20多届世锦赛,女单夺冠的国家较为单一,可能与受中国军团的压制等因素有关。丹麦、印度尼西亚这样的传统强国也会有“东山再起”的那一刻,丹麦夺得首届世锦赛女单金牌,时隔 20年,1997年重夺女单冠军;印度尼西亚也曾时隔四年重显神威。西班牙的马琳连续两届摘得世锦赛女单金牌,奠定了西班牙的优势。此外,泰国小将拉查诺极具实力,不容小觑。各个国家女单的崛起,反映优势国家竞技优势转移的现象,这也是事物发展规律的体现。

图1 历届世锦赛女单金牌分布

2.2.2 自身整体实力不足

当前我国三位女单仍是世界顶尖选手,但存在技术不够全面,特长技术不够突出,打法不够果断等问题。其中,李雪芮攻击能力强,但心态还需磨练,场上表现不够顽强。王仪涵身材高挑、进攻威胁性大,但缺乏一些细腻技术,过于追求速度和力量,面对自己不占身高优势、速度更快的选手时,就无法打出自己的特点。王适娴属于拉吊型选手,节奏变化和多拍拉锯能力比较强,不过由于身体素质存在不足,难以对抗意志顽强的对手,比赛中总是出现过多的失误,容易心浮气躁,不擅长“逆风球”[3]。

陈兵、田麦久[6]认为隔网对抗性项群运动员的退役年龄为26.2岁,而我国新生代尚需磨砺,小将孙瑜等难当重任,后备人才的发展较为滞后。田麦久[4]研究显示运动员25岁以后,心理素质因参加世界大赛较多,好于年轻队员,而技能、体能呈现下降趋势,这也可能是王适娴、王仪涵在世界大赛中屡受重创的原因所在。而李雪芮备受伤病的困扰,连续两届世锦赛决赛的失利让其对世锦赛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影响比赛的正常发挥。

2.2.3 异军突起

近年来,国际羽联为鼓励更多的国家参与到羽毛球赛事中,颁布限制优势国家参赛人数的新规,羽毛球女单呈现“百家争冠”的竞争局面,许多国家迎头赶上。2013年世锦赛,天才少年拉查诺拿到泰国历史上首个羽毛球世界冠军;马琳成为继1999年的马尔廷之后,15年来又一位夺得世锦赛女单冠军的欧洲选手,同时她也成为首夺且能够卫冕羽毛球世锦赛冠军的西班牙选手。虽然一个马琳还不足以说明欧洲女子羽毛球的全面崛起,但至少说明沉寂多年的欧洲女子羽毛球有了崛起的希望。中华台北的戴资颖、韩国的成池铉目前世界排名前十,打法犀利,拥有雄厚的实力。印度的“双子星”内瓦尔、辛德胡,日本的“未来星”奥原希望、山口茜形成了印度、日本的集团优势,这四人最大的优势是体能好,技术较全面,场上表现积极,意志尤其顽强。

2.3 未来备战的策略

2.3.1 后备人才的培养

优势项目后备人才的储备与竞技优势的转移规律息息相关,近几年我国羽毛球女单主力一直由“一李二王”承担,孙瑜等新生代尚需磨砺。因此,继续发现和培养羽毛球女单后备人才至关重要,同时妥善处理新老交替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2.3.2 自身技术的完善我国羽毛球女单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四方球”是其传统的技术风格,通过拉吊结合调动对手。国外运动员、教练员、科研团队对我国运动员这一套技术研究较为深入,不断寻找限制我国的新技术,并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技术风格“男性化”的运动员接连在世界大赛创造佳绩,其最大特点就是加强了进攻的威胁性。新技术的出现往往会引起整个技术体系的震荡,破坏原有的技术结构,建立新的技术结构,使技术在较短的时期内得到长足的发展[5]。现阶段我国女单运动员必须与时俱进,突破自我,探寻新的制胜因素。

2.3.3 科学训练

“三从一大”原则,较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竞技体育的蓬勃发展。而随着时代进步,教练员在践行“三从一大”原则的基础上追求科学训练,两者对立统一,才能够较大幅度的促进运动员成绩的提高。科学训练要求提高运动成绩的同时尽量少受伤病的困扰,延长运动寿命。另外,国内外涌现出较多优秀女单运动员,熟悉他们的技术特点有助于比赛的发挥。模拟训练是针对此问题的最理想方法,它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科学训练的目的性。应当认真培养和精心挑选模拟对手,男性化打法是当今的潮流,应借助男子模拟对手的帮助,增加比赛强度[5],从容应对进攻凶猛打法,通过模拟比赛总结经验,为在重大比赛中取得优异运动成绩奠定基础。

3 结论

3.1 伦敦奥运会及之前三届世锦赛我国羽毛球女子单打连续登顶,且多次包揽冠亚军,优势明显。而伦敦奥运会后连续三届世锦赛无缘金牌,最近一次世锦赛无人进前四。

3.2 竞技优势的转移、自身实力不足及异军突起等可能是影响我国羽毛球女子单打成绩的重要原因。

4 建议

4.1 从世锦赛失利中总结经验,重视后备人才的培养,只有不断培养优秀的年轻运动员,羽毛球女单的竞技优势才可能源远流长。

4.2 商业操纵的竞技体育虽导致运动员缺乏周期性训练,但这是时代潮流,为适应这一潮流,中国女单需探索训练的最佳方法和途径,形成具有威胁性的特长技术,另外,通过参加系列赛、超级赛,锻造更强的心理素质。

[1]魏栩,姚侠文.里约奥运周期单杠发展特点及我国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5,38(4).

[2]周艳丽,周珂,杨改生.世界羽毛球竞技优势转移的轨迹与动因探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4,14(6).

[3] 李军,李蓉.世界羽毛球锦标赛竞技格局与中国羽毛球队备战策略思考[J].2014,33(7).

[4] 田麦久.论运动训练计划[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9.

[5]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6] 陈兵,田麦久.我国奥运选手成才训练过程的时间特征[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4,17(3).

[7] 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On Chinese Badminton Women's Single Players before and after London Olympic Games

GAO Xiang, et al.
(Guangzhou Sports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00, Guangdong, China)

Through literature, video analysis,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badminton women's singles situation,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ondon Olympic Games before and after the development of women's singles in China, summarizes the London Olympic Games badminton women's singles in our country has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excellent results, analysis the root of the development of weak in recent years. Results show that the London Olympic Games and in the past, China's badminton women's singles frequently in the world series "China Derby", and the project after the Olympic Games in London is bigger challenges, mainly by the transfer of competitive law, its strength and the meteoric rise and other factors.

badminton; women's singles; London Olympics

高翔(1991-),湖南常德人,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能训练。

猜你喜欢

女单世锦赛竞技
爵士啦啦操“跳跃类难度”动作运用分析——以2019年啦啦操世锦赛前六名为例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星问答
我国优秀羽毛球女单选手李雪芮后场技术分析
最多观众的世锦赛伦敦田径世锦赛10天卖票70.5万张
花与竞技少女
同台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