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原创真人秀节目的几个突破

2016-08-23滕岩

新闻世界 2016年7期
关键词:综艺节目原创传统文化

滕岩

[摘要]2012年以来,真人秀节目在各大荧屏热播,我国原创真人秀越来越多的进入观众视野且获得了较高的收视率与评价。我国真人秀节目在当下的传媒产业环境中,在形式和内容上有了较大的突破。

[关键词]原创真人秀;综艺节目;原创;传统文化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站2015年7月22日公布了《关于加强真人秀节目管理的通知》,要求真人秀节目努力转型升级、改进提高,丰富思想内涵,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实现积极的教育作用和社会意义。在此大背景下,我国原创真人秀节目峥嵘逐渐初现。

一、传媒产业链的主要突破

我国真人秀在2015年迎来一个高潮,据不完全统计,新生综艺节目高达200个以上。各大电视台大力度推出新节目,以至于观众们可以在周五、周六、周日晚上各黄金时段都可以观看到真人秀节目,原创节目真人秀在数量上逐渐抢占荧屏。真人秀作为文化产业的一种,具有“内容为王”的产业特质,加上信息技术和文化产业的融合,使得内容产业增值能力倍增。

(一)媒体环境:各媒体原创节目此起彼伏

“丰兮盛所伏,盛兮丰所倚”。综艺节目数量上的丰富、景象上的繁荣是相互依赖的。宽松的综艺生态环境是孕育原创节目的土壤,综艺市场上节目数量的增多必然会使之出现繁荣景象。韩国综艺节目被大量引进、改造,央视以及各大卫视意识到综艺节目市场的热度,及时把握住观众的脉搏,使真人秀节目在众说纷纭中不断成长。

近两年来,我国原创真人秀在媒体平台的数量和制作质量上都有了很大变化。央视、湖南卫视、浙江卫视、北京卫视、安徽卫视等电视媒体以及爱奇艺、优酷、土豆等网络媒体纷纷开创了自己具有代表性的原创节目。例如湖南卫视的原创真人秀《一年级》《奇妙的朋友》收视率在同时间段一直名列前茅,《一年级·大学季》夺下收视“三连冠”的称号;浙江卫视《二十四小时》、《我不是明星》同样取得了优异的收视成绩。

(二)制播重组:脱离惯性思维

“师夷长技以制夷”。原创真人秀最明显的变化体现在创造力的整合上,制播分离的制作形式、强强联合的制作团队,摆脱了之前的思维惯性,意识到真人秀的娱乐价值和文化价值。制播分离能够实现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央视表现最为明显,与国家语委合作等单位合作的真人秀节目纪实性、知识性、文化价值更加突出,地方台采取与媒体公司、视频网站、明星工作室等合作方式,顺应了媒介融合的潮流。团队的构成意味着思维的融合,新媒体公司敢于创新、具有开放性思维,电视台相对成熟稳健可以准确地掌握观众价值取向,二者的合作带来的是具有丰富内涵的视听盛宴。

(三)彰显传统:娱乐引导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指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我国原创真人秀节目符合中国文化大基调,紧紧围绕“励志、教育、传统文化”等主题,体现了其文化价值。央视热播综艺节目《叮咯咙咚呛》将“学戏”与“游戏”结合在一起,节目表现形式时尚化,用娱乐引导价值,做到了寓教于乐。

(四)关注“素民”:纪实性拍摄

关注“素民”不仅强调民众的参与性,也指明星脱去光环回归素人的现象。纪实性拍摄手法突破了以往综艺节目过于“秀”的色彩,强调情节写实、情感熏陶和人物形象塑造。其次,观众本身的好奇心理、窥探心理也是节目备受关注的原因之一。纪实性的拍摄主要分为三种表现形式:一是生活、身份体验型真人秀,如《花儿与少年》《一年级》《奇妙的朋友》等;游戏、任务类,如《叮咯咙咚呛》《百万粉丝》等;还有一类是舞台竞赛选拔真人秀,如《我不是明星》《中国好歌曲》《传承者》等。

二、“纯娱乐”惯性思维的突破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指出,现实社会的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受韩国娱乐节目的影响,我国综艺节目一度出现过度娱乐化现象,使得观众深陷“娱乐思维”,欠缺主流文化意识。如何在节目中做到寓教于乐,把握社会主流文化意识形态、传播正能量是综艺节目努力的方向。

(一)观众敏感什么

综艺节目的出友点往往立足于“新”,然而如今综艺节目琳琅满目,“新”已经不足为奇,大众关心的焦点是与自己相关、与社会相关,有讨论价值、实践价值、知识内涵,或者纯粹的“愉悦身心”的快感。例如“子女教育”、“夫妻情感”、“语言知识”等。以《超级演说家》为例,演讲节目并无特殊创新但是演讲内容是关乎社会热点、生活情感等话题。加强观众敏感内容的整合创作是综艺节目反馈给生活的一种有意义的“梳理”。

(二)观众需要什么

以往的综艺节目善于追着观众走,观众喜欢什么节目就提供什么。而真人秀源于生活,悲欢情愁才能填补受众内心的空白,有一定的审美内涵才能给受众深层次的体验。韩国综艺节目大多在娱乐、搞笑、出丑上做得很出色,但是精神层面上的有用性往往不够,以至于它的作用只停留在“哈哈一笑”上而不能对人的认知、行动带来影响。我国真人秀更加关注内容上的有用性,以《叮咯咙咚呛》为例,它既利用了娱乐效应、偶像心理,又以“戏曲”为内容满足了受众内心的精神需求,使得观众既有收获感又有愉悦感。

(三)观众期待什么

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一个期望效应的实验并发现给予期望多的学生在各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进步,这一现象被称为“期望效应”。

观众的期待,节目制作方的期待,这些不仅关乎综艺节目的未来走向,同时也如同“期望效应”一样可以起到暗示、推动的作用。制作方和观众应该多投入一些关注度、信任与期望,进而使得真人秀可以逐步打造出自己的品牌。正如电视剧《甄嬛传》一样,剧情、语言、拍摄技巧等都极具中国特色并且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关注和认可。对于文化认知,制作方还应放眼体育、饮食、建筑等其他方面。

三、“互联网+”时代下的转型与突破

波兹曼认为,媒体能够以一种隐蔽却强大的暗示力量来“定义现实世界”。其中媒体的形式极为重要,因为特定的形式会偏好特定的内容,最终会塑造整个文化的特征。这就是所谓“媒体即隐喻”。“互联网+”的到来对各行各业带来巨大影响,新媒体媒介生态环境极为活跃,这对综艺节目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一)内容的博弈与填充

如今网络真人秀已经在各大视频门户网站逐渐活跃起来,例如爱奇艺的《奇葩说》同样异军突起收获大量粉丝以及较高的点击率。真人秀节目在网络平台的播出不足为奇,但是作为网络自制剧,无论在主题的开放性、形式上的新颖性给观众带来新的视听体验,这恰恰是电视真人秀所不能比的。网络自制剧原创性高,且具有小众化倾向,电视真人秀往往大手笔大制作,正如陆地所提出的新媒体不宜寄生传统母体的“豆芽理论”,网络平台上综艺节目的生长速度和变异速度可以有效避免传统媒体易于画地为牢的现象。

(二)受众的粘性

在互联网这张大网中,人人都处于其中的一个结点,受众彼此之间的粘性、受众对网络平台的忠诚度都在这张大网上滋生蔓延,信息的传递、口碑的营造随之不断变化。各大门户网站或客户端平台为了扩大用户量每年在各种独播权的竞争中不惜投入巨资,以乐视TV为例,在2015年独揽未播先火的电视剧《芈月传》以及综艺节目《蒙面歌王》等,还与芒果TV同时播放湖南卫视《全员加速中》《花样姐姐》等,可见其强大的用户吸引力。真人秀节目的受众以年轻人居多,大家喜欢在“美拍”、“小咖秀”上录制搞笑、文艺等各种风格的小视频并传到网上与网友们共同分享,表明年轻人内心对于“秀自己”的冲动感。真人秀节目在互联网的孕育下,迎来了发展机遇。

(三)UGC、IP的推动

UGC(用户原创内容)对于原创真人秀是一种隐形的推动力。UGC作为一种用户使用互联网的新方式,网民的观点和态度在互联网平台上撞击出新的传播力量。UGC现象不仅在网络平台上出现,在现实生活中也常常发生,尤其在大学校园中,例如在《超级演说家》节目的播出过程中,各高校社团组织纷纷开展自己学校的“校园演说家”等活动,深得大学生喜爱。

同时,在电视剧、电影中愈来愈火热的“IP”概念也逐渐走入真人秀节目中,《西游奇遇记》便是利用四大名著中“西游记”这样一个超级“IP”,观众在观看节目时对其有一种想要“一探究竟”的吸引力。网络IP的应用在原创真人秀中的表现不是很明显,如何带动全民参与,如何利用UGC模式造势,扩充IP概念的范畴,这些都是媒体人需要继续努力发掘的一种力量,并且这种力量的扩散速度将是病毒式的。

猜你喜欢

综艺节目原创传统文化
2021年本刊原创题(二)
2021年本刊原创题(一)
完形填空原创专练
新时期电视综艺节目发展问题及未来趋势
从鲍德里亚的后现代传媒看综艺节目的流行
探析韩国综艺节目大势下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
网络自制综艺节目如何赢得市场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