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级媒体转型发展的实践探索

2016-08-23凌道文

新闻世界 2016年7期
关键词:转型发展实践探索

凌道文

[摘要]“十二五”之初,歙县广播电视台适时提出“强化主流媒体意识形态和产业发展两大功能,打造全省一流的县级广播电视台”发展目标。2012年初,以新闻转型为龙头,全力推进创收转型、管理转型、职能转型等四个转型,四年间,舆论宣传、产业发展、社会服务赢得了新时空,焕发了新活力。

[关键词]县级媒体;转型发展;实践探索

面对新媒体的挑战,传统主流媒体转型迫在眉睫。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是党和政府对主流媒体的要求。只有通过转型发展,才能更好彰显主流媒体权威性、引导力、公信力等优势,才能更好地履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基本职责,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新闻转型提升引导力

新闻转型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需要。变会议记者为项目记者,一个新闻策划就是一个项目。改变领导活动、会议的报道语态,围绕人民群众需要什么、解决什么来开展项目服务。

为完成这种转型,歙县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所做的基础工作有政治、政策、理论学习,于是就有了新闻晨会;记者新闻业务、职业素养的提升,有了对其它媒体的学习观摩、自身业务竞赛平台的搭建、调动记者积极性的考评机制的出台;有了为转型搭建的平台即各类新闻栏目的创新设置。

建机制推进转型。按照“三贴近”要求,2012年3月,出台《歙县广播电视台关于强化创优推进转型工作方案》,改进新闻晨会学习制度,规范新闻策划制度,创新岗位练兵制度,改革节目评价制度,稳步推进新闻节目、栏目创新。2013年初,重新制订《歙县广播电视台新闻宣传转型方案》,深入推进新闻宣传的体制机制创新、内容形式创新、方法手段创新。具体做法是,每周周一早晨七点半早会,当班新闻编审选择中央台、省台、市台新闻力作视频和本台新闻篇目加以播放,展开学习、讨论、借鉴;推行新闻策划常态化、制度化、表格化,每周周六开一次策划碰头会,出一张选题责任清单;每季度一循环,健全评价机制,常年开展好新闻竞赛。

创平台推进转型。根据歙县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成立了“深化经济新闻报道”和“创新社会新闻报道”报道组,开设了《新闻聚焦》《经济周刊》《身边事》《问政新语》等专栏。按照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思路,探索新闻平民化、故事化、服务化新路径。具体做法是:大型新闻专栏《经济周刊》,采取与主要经济部门联手的方式,注重通过微观分析、比较,透过现象揭示歙县工业、三农、旅游发展走势;“创新社会新闻报道”,主要结合新安江补偿机制项目实施,将原有的《文明在线》栏目改为《新安文明风》,同时,与县政法口单位合办政法类栏目《身边事》,以案释法,以身边人说身边事,解疑释惑、疏导情绪、化解社会矛盾,建设“平安歙县”,深受群众喜爱;随着“观点为王”时代来临,歙县台创办《问政新语》栏目,针砭时弊,表明态度,同时重头新闻增加了记者感言和编审点评等,不断增强媒体的公信力、吸引力;2013年12月,歙县台开始启动滚动字幕新闻发布平台,迅速、及时将重要新闻信息第一时间提供给全县干部群众。在《歙县新闻》中开辟了“图说歙县”摄影新闻专栏,巩固、壮大了通讯员队伍。

练队伍推进转型。健全“走转改”长效机制,开展“千户人家,百个村庄,歙县农民调查”活动,要求记者住农家、爬山头、做调查。开展以好新闻周评、季评、年度评选为着力点,以头条新闻为抓手的岗位大练兵。以每季度进行的好新闻评选为例,除了设置一、二、三等奖,还设了最佳拍摄、最佳制作、最佳题材、最佳播音等9个单项奖。实行“传技能、帮弱者、带新人”工作机制,实现内宣与外宣双丰收。

新闻转型成果主要体现为:内宣方面,广播、电视新闻发稿量由2011年的不足1万篇条,增加到2014年1.66万篇条,年均增20%,其中电视新闻条数两年实现翻番;外宣方面,2012--2015年连续四年在中央电视台发稿数位列全省县级台前三名,在安徽电视台发稿每年达170条以上,获安徽电视台宣传先进单位,在黄山市电视台发稿保持第一。

创收转型增强硬实力

拍卖代理,创收实现高效转型。2011年,歙县台在黄山市所有主流媒体中,率先实行广告代理经营权对外公开拍卖经营,成功实现广告收入与其他创收分离。不仅实现了纯广告收入年均增长25%以上,而且有效预防了腐败行为发生。

净化荧屏,创收实现绿色健康转型。歙县台自2012年初就提出“自我革新,净化荧屏,全力转型”,坚决清理不良违规广告。同时,增加投入10余万元购买既能弘扬主旋律又让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影视剧、科教片,大大丰富了荧屏内容。

举办活动,创收实现职能扩张转型。歙县台在建设、房管等部门鼎力支持下,先后于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成功举办了七届歙县房地产展示交易会,拓展了媒体创收的新空间,不仅实现了“人民群众、开发商、政府”三个满意,而且累计创造直接经济效益600多万元。

创办企业,创收实现协作共赢转型。2011年夏,歙县台创办了黄山市激情岁月文化传媒中心,为企事业单位策划制作形象片、专题片、纪录片等专业服务。协助《黄山日报》开展“黄山市十大经济人物评选”,与歙县纪委联合开展首届廉政格言警句原创大赛,与企业联手举办歙县首届电视书法大赛、歙县首届美好乡村评选活动、歙县首届广场舞大赛活动、歙县首届物业技能大赛、首届歙县好声音活动等,点点滴滴,精耕细作,形成多渠道创收的良好局面。

创收成功转型,不断激发了欠发达山区县主流媒体的发展活力,为歙县台新闻宣传事业快速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管理转型增强凝聚力

公开、透明,以科学的制度管人管事管物管钱,是歙县台管理转型升级的基本路径。2011年以来,歙县台通过议事决策民主化,财务公开透明化,公车管理规范化,文明创建全员化,陆续出台了政务、财务公开等一批制度,规范程序,公开上墙,强化监督,极大增强了全台干部职工的凝聚力,实现了廉政与勤政的高度统一,形成了浓厚的干事创业氛围。

职能转型扩张影响力

新华社原社长李从军提出:“消除贫困,媒体应有更大作为。”中央电视台原著名主持人敬一丹认为,随着时代变迁,党的主流媒体更应当关注、帮助弱势群体。

歙县地处皖南重丘陵地区,山区农业人口占五分之三以上,存在相当数量的贫困人群。歙县台服务职能转型的着力点,是激活社会慈善潜能量,组建慈善基金会。结合多年关爱贫困学生的实践,2011年10月,歙县台以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诞辰120周年为契机,广泛发动爱心人士20余名,筹集240多万元,经省民政厅批准,创立安徽省陶行知慈善助学基金会。

由歙县台牵头创立并管理的基金会,从2012年开始举办各类助学行动,始终坚持“零开支、零投诉、零风险”,赢得社会各界的肯定。

到2015年底,基金会共筹集基金总额达550多万元,发展行知志愿者400多名,累计资助从小学到大学贫困生1100多人,发放助学金120多万元。歙县台的目标是到陶行知先生诞辰125周年时,基金总额达1000万元,资助贫困学生超2400人次。

—个欠发达地区的县级广播电视媒体,主动作为,推行服务职能转型,创立规范的基金会,开创了全国县级主流媒体之先河,极大提升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影响力和感召力,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自身的知名度和社会美誉度,为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起到了积极作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改革的总目标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专家解读认为,其根本是“实现人的现代化”。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要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式手段等,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歙县广电台在稳步推行四个转型的同时,歙县广电人的再转型也水到渠成。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党和政府及人民群众对新闻宣传的要求越来越高,党的新闻宣传工作者必须率先更新思想观念、转变思维方式、改变观察视角、探究全新表达。

猜你喜欢

转型发展实践探索
“微课程”转化“数学后进生”的实践探索
转型发展形势下国际市场营销学教学方法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大学本科高年级怠学现象调查与对策研究
浅谈新时期煤矿员工教育培训的实践探索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煤炭企业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
新常态下钢铁企业的转型发展以及建议
试论“央视新闻”公众号的成功运行对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借鉴意义
互联网金融发展对我国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