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高频电子线路》实训课程改革探讨

2016-08-23梁德智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7期
关键词:分散式多层次交叉

梁德智

【摘要】高职高专实训科目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点,当前理论课与实训课的分散教学模式对提升教学效果存在一定的不利影响,本文对产生的不利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基于课程教学目的要求及以往的教学实践对高频电子线路这类无线通信课程的实训教学环节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分散式 交叉 个性化 多层次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131-02

作为专业课程的一环,实训课程既是对课程理论知识的总体实践,又是对学生们使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次总体检验。实训课程在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形成相关的职业态度和素养。因此加强实训课程的实施与改革、建设实训实习基地已成为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学科建设中的重点。

一、实训课程现状分析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的内容是学习高频信号处理电路的原理、结构和实际应用,学习内容主要应用于无线电收发领域,而对应的课程实训目的则是强化理论概念、提高感性认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前《高频电子线路》实训内容主要以指导学生设计、制作简单的无线遥控、通信类应用电路为主。当前《高频电子线路》课程及实训的安排依然是以时间集中的、在理论课程结束数周后进行的、在期末集中2-3周进行实训的分散式的传统实训教学模式为主流,这种教学模式存在着对教学不利的方面,如:

1.分散式教学,学生难以即学即用

分散式教学模式虽然能将实训的时间集中于一个较短的时间段完成以便于教师进行管理,但是,这样会使得学生无法在理论知识学习的时候及时理解课程知识的应用,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同时由于学生进行实训时已经是结束理论学习的数周以后,长时间不接触的知识点所导致的遗忘使得学生实训设计制作的难度增加、时间延长、课题实物制作的成功率降低,增加了学生的挫折感。对于《高频电子线路》课程实训而言,因为实训要求的电路复杂,验证困难,在集中安排实训时间的情况下由学生自主设计制作的电路一次成功率非常低。

2.实训基地及设备的时效利用不均

由于采用分散式教学模式,实训基地及其设备就会出现较长时间的闲置,使校方花费大量财力、物力建设的实训基地、实训仪器设备得不到充分的利用。而在实训课程的2-3周内则被学生集中的、频繁的超负荷使用,呈现出教学资源短暂性不足,也会使器材的损坏率上升,提高了基地和设备的维护成本。同时,短时间内突击制作出来的作品,故障率高且使用寿命短,不但无法重复使用,制作产生的残次品的处理也成为实训基地头疼的问题。

3.实训课题难以取得实践性能与制作难度间的平衡

对于《高频电子线路》这样的涉及通信、电子类专业能力的实训科目而言,设计制作一个成品,需要经过电路设计、电路板制作、电路组装、性能调试等步骤,如果电路部分出现问题,还需要进行问题查找和对设计制作进行改进,而这些步骤可能在整个实训过程中还需要重复多次。对于学生而言,集中在2-3周内完成实训任务时间是非常紧迫的,由此也导致了实训课题的选择困难。如果选择的实训课题贴近实际应用的电路,设计制作的难度将会提高,学生在短时间内赶工制作的作品成功率将会降低,有可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而如果选择简单课题进行实训,虽然会使学生的成功率增加,但简单的制作无法贴近当今已然越来越复杂的实际应用电路,学生常会自感制作的只是“玩具”,而无法在制作过程中将自身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也无法了解、接触专业的前沿知识,导致实训教学的效果降低。

二、改革策略探讨

1.理论与实训课交叉整合

缩短理论与实训课的时间间隔、延长实训时间、理论教学与实训交叉同步进行。这样学生可以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用实训实操巩固,践行了“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交叉过程。整个实训在课时数不增加的前提下连续制作时间更长,学生可以更充分、更灵活的支配课内外时间进行课题研讨及设计制作,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作品的测试和改进,同时制作时间的延长可以减少实训基地及仪器设备的闲置时间,避免仪器设备短期内超负荷使用的时效利用不均问题,减少器材的损坏率。

2.实训教学多层次个性化

将《高频电子线路》的实训课程内容分成多个层次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基础部分是进行无线信号收发电路的制作,但更实用化、细致化,如自制小型收音机、无线门铃等,在制作时可根据知识掌握程度选择使用分立元件或是模块部件;在此之上仍有余力的学生可以使用一些后续课程会接触到的、更贴近专业应用的实例进行制作,如维护机器人遥控系统、制作无线网络通信收发模块等;更高层次的则可自行组成小组或由院、系组成工作室进行专题学习研究。如此,形成一套立体的学习架构,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方向和位置进行个性化学习研究。同时,在实训的设计制作中鼓励或要求学生掌握并使用电路仿真软件,将电路的仿真运行步骤纳入制作的过程之中,既可扩展知识面、掌握新技能又可以快速有效的判断设计的合理性,增加制作的成功率,通过仿真电路的测试与调整也可以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建立综合性实训基地

《高频电子线路》实训制作的内容可大致分为发射机和接收机两种,实训基地应适时更新、配置足量的设备以满足教学的需要,如无线频谱仪、高频无线信号源等。建立综合实训基地,配备较先进的、综合性能较强的仪器设备以满足不同课程的需要,有效减少空置率,以较小的投入产生最大的效益。将每一批实训制作中具有典型特点的学生作品保留下来,作为课程范例和实例教具,建立展示柜进行展示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结束语

将理论课与实训课科学的整合,构建合理的课程结构,实施多层次、个性化的实训方案,加强实训设备仪器的投入及更新,建立综合实训基地等措施可提高实训基地、仪器设备的综合利用率,可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设计制作更贴近现代最新技术,提高设计制作的质量,使实训课程收到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高艳东.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J].教育论坛,2015(30).

[2] 翟志华.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6).

[3] 刘静波.高频电子线路教学的建设和探索 [J].电器电子教学学报,2006(4).

猜你喜欢

分散式多层次交叉
“六法”巧解分式方程
我国各地分散式风电发展规划概览
分散式空调恒温恒湿机组的电气控制
构建多层次外语实验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多层次案例教学法在独立学院统计学教学中的实践
连数
硬式内镜器械清洗消毒集中式与分散式的管理效果比较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多层次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
连一连
凯文·凯利《连线》杂志创始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