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和MRI对中晚期胆囊癌周围脏器侵袭和转移的诊断价值

2016-08-23龚志高河南省驻马店上蔡县人民医院放射科河南驻马店463800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9期
关键词:胆囊癌诊断率脏器

龚志高(河南省驻马店上蔡县人民医院放射科,河南 驻马店 463800)



CT和MRI对中晚期胆囊癌周围脏器侵袭和转移的诊断价值

龚志高
(河南省驻马店上蔡县人民医院放射科,河南 驻马店 463800)

目的 分析CT和MRI对中晚期胆囊癌周围脏器侵袭和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50例中晚期胆囊癌患者,分别对其行CT及MRI检查。结果 本组胆囊癌患者MRI与CT的诊断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胆囊癌周围器官侵袭及转移的诊断率显著CT(P<0.05);其中MRI对肝脏转移的诊断率为96.67%,显著高于CT的73.33%(P<0.05)。结论 CT与MRI在胆囊癌的诊断中均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但MRI对周围脏器侵袭与转移的诊断效果优于CT,适于推广。

CT;MRI;中晚期;胆囊癌;周围脏器

胆囊癌属于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无典型的症状表现,患者往往无法察觉,一旦出现显著的右上腹疼痛症状则疾病可能已步入中晚期,且伴有周围脏器侵袭与转移,预后极差。目前,影像学设备是诊断胆囊癌的主要方法。本研究对比了50例中晚期胆囊癌患者的CT与MRI诊断资料,旨在评价CT和MRI对中晚期胆囊癌周围脏器侵袭和转移的诊断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中晚期胆囊癌患者50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术后实验室病理检查证实;术前行CT及MRI检查。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并发症;未经病理证实。50例患者中男20例,女30例;年龄33~78岁,平均年龄(58.6±5.6)岁;临床分期:Ⅱ期5例,Ⅲ期10例,Ⅳ期20例,Ⅴ期15例。

1.2方法:本组患者均行CT及MRI检查。CT:检查前常规禁食10 h,检查前服用1000 mL清水,之后应用GE公司生产的16排螺旋CT行常规扫描及增强动态扫描。MRI:检查前常规禁食8~12 h,采用GE公司产生的1.5TMRI行常规扫描及增强动态扫描。

1.3观察指标:①观察对比CT及MRI对中晚期胆囊癌的诊断情况。②观察对比CT及MRI对胆囊癌周围器官侵袭及转移的诊断情况。

1.4统计学处理:通过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与统计,计数资料以率(%)来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本组CT及MRI对中晚期胆囊癌的诊断结果对比:50例中晚期胆囊癌患者中,CT检查确诊45例(90.00%),MRI检查确诊48例(96.00%),本组胆囊癌患者MRI与CT的诊断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本组CT及MRI对胆囊癌周围器官侵袭及转移的诊断情况对比:术后病理检查证实,本组50例患者出现周围器官侵袭及转移50例,MRI诊断48例(96.00%),CT诊断40例(80.00%),MRI对胆囊癌周围器官侵袭及转移的诊断显著高于CT(P<0.05);其中MRI对肝脏转移的诊断率为96.67%,显著高于CT的73.33%(P<0.05)。见表1。

3 讨 论

胆囊癌属于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表现为右上腹疼痛、黄疸、消化不良、右上腹肿块、发热等。由于胆囊癌的症状表现与胆囊炎、胆结石等胆系疾病的症状十分相似,所以早期诊断率仍不够理想。腹部超声是胆囊疾病的传统检查方式,虽然具有操作简便、费用低廉、可反复等特点,但其无法有效辨别出胆囊癌转移灶所累及的范围、息肉样病变性质、多发性结石有无胆囊癌等情况,漏诊及误诊率极高。所以,近年来临床普遍采用CT与MRI对胆囊癌进行诊断。

表1 本组CT及MRI对胆囊癌周围器官侵袭及转移的诊断情况对比(n)

胆囊癌根据形态变化可分为腔内型、肿块型、混合型及厚壁型,其中以厚壁型最为多发。有研究发现,胆囊腔内结节超过1 cm且伴发结石时,可高度疑似为胆囊癌,且结节直径越大发病率越高[1]。针对高度疑似胆囊癌的病灶可采用CT及(或)MRI检查,其中CT增强扫描时,可见增厚的胆囊壁显著强化,且门脉期呈持续性强化,十分利于胆囊癌的诊断。腔内型主要表现为结节状、分枝状肿块,且肿块突向胆囊腔内;肿块型表现为胆囊窝变大,伴有不均匀的肿块,边缘不清晰;厚壁型表现为胆囊有弥漫性或局限性的增厚,且不均匀。本文研究显示,本组胆囊癌患者MRI与CT的诊断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许多报道结果一致[2-3]。可见,CT与MRI对胆囊癌的诊断无明显的差异性,两种方法均具有一定的软组织分辨率及空间分辨率。然而,由表1可见,MRI对肝脏转移的诊断率为96.67%,显著高于CT的73.33%(P<0.05)。结果说明,相较于CT,MRI可以在矢状位、冠状位及轴状位等方位成象,便于直观的观察出腔内型及肿块型胆囊癌的充盈情况及胰胆管的病理变化,所以对软组织的诊断效果更为确切。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运动伪影干扰,MRI对于网膜、腹膜的显示效果不够理想,所以需要结合CT等检查方法保证诊断效果。

总之,CT与MRI在胆囊癌的诊断中均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但MRI对周围脏器侵袭与转移的诊断效果优于CT,适于推广。

[1] 林国福,程莎莎,梁健.CT和MRI对中晚期胆囊癌周围脏器侵袭和转移的诊断价值[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2,5(12):562-564.

[2] 苗长海,张焱.胆囊癌的常用影像学诊断技术及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23(5):10415-10417.

[3] 黄海,何承祥,肖诗铭,等.急性胆囊炎与胆囊癌影像学的诊断鉴别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4,8(10):49-51.

R445;R735.8

B

1671-8194(2016)19-0163-02

猜你喜欢

胆囊癌诊断率脏器
miR-142-5p通过CCND1调控胆囊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基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评析新冠病毒致多脏器损伤作用及中药干预作用
鳖甲及其复方制剂抗脏器纤维化研究进展
在达古雪山巅
自噬蛋白Beclin-1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10~2014年中山市情感障碍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构成变化
胆囊癌的治疗现状
肺炎支原体抗体联合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手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137例临床分析
意外胆囊癌26例临床病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