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十世纪美术钩沉·刘秉衡

2016-08-22

国画家 2016年4期
关键词:画学艺文刘氏

二十世纪美术钩沉·刘秉衡

江峡云帆图 30.3cm×82.7cm 纸本设色 1971年 广东省博物馆藏

春江柳色图 32.7cm×85.8cm 纸本设色 1975年 广东省博物馆藏

刘秉衡、陈琳合作 凌波微步图68.7cm×33cm 纸本设色 1976年广东省博物馆藏

行楷词札

调寄何传

刘秉衡没有专门的关于画学思想的专著。他的画学思想,都贯穿在无数的小文章中。这些文章大多刊发在《自立晚报》中。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刘秉衡以笔名“平之”在《自立晚报》的“自立艺苑”版开设“艺苑随笔”栏目。这些专栏文章前后累计有一百多篇,每篇文章大致在一千字左右。这些散发着作者艺术结晶的小文如同一颗颗碎玉散落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长期以来并未引人注意。【11】2007年底,刘秉衡家属及其弟子们有将刘氏遗作捐赠给广东省博物馆的义举。与此同时,其弟子更将历年搜集之刘氏艺文剪报见示于笔者。笔者遂有机会接触这些第一手资料,着手整理并将其公之于学界。

除《自立晚报》的专栏文章之外,在刘秉衡的一些自刊的诗文集如《刘秉衡艺文集》《澄怀集》和《晴翠阁题画诗》【12】等书中也有不少刘氏文章。刘氏之艺文所涉范围极广,反映出作者广博的学识与丰富的阅历。这些文章从内容上分,大致可分为古代画艺及艺文评述、当代画艺及艺文评述、书画创作随笔和有感而发之散文等。当然,所有文章中,对美术史贡献最大的莫过于画学思想。

在这些画学的文章中,有关于画风之比较者(《古今画风管见》)、美学心理者(《灵感气质与作品》《艺术与修养》)、创作与欣赏者(《治艺与赏艺》《论艺观艺》《白玉堂珍藏书画展》《读画记》)、技法与传承者(《传移模写与宋元画法》《谈传统艺术》)等等,几乎包括了绘画美学之各个方面。这些文章,虽然每篇仅仅千余言,但却微言大义,为我们认识这段时间海外华人艺术家的艺术观以及哲理文心提供了珍贵依据。在以往的研究中,很少有学人关注到这一点。刘秉衡艺文之广播,正可以填补这一空白。

在对于当代港、台艺术史的研究及其资料整理方面,刘秉衡可谓功不可没。在一些小文中,涉及不少美术史资料,而刘氏所处之时代已经渐行渐远,我们要清楚地认知那个时代,已经不是轻而易举之事,需要借助大量时人文献钩深索隐,而刘氏文章正为学界提供了这样的机会。如他对邓芬画艺的评述,就体现出不同于后人评述之风范:谓邓芬仕女“意于清艳出尘,系人心素”,而意笔花鸟、人物,水墨荷花、梅竹等则“神生野逸,萧然雅淡,倍为知音者所心折”;【13】而对于台湾画家马晋封,则叙其生平,评其画艺,为学界所未有;【14】对于广东“国画研究会”、广东南社国画会的记述,则为了解民国时期活跃于广东的美术社团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广东国画研究会简史》《广东南社国画会概略》)。据不完全统计,在刘秉衡文章中所涉及之当代书画家或诗人、收藏家主要有吴肇钟、刘少旅、罗叔重、刘源沂、陈友篪、邓芬、黄君璧、李灵伽、叶公超、张大千、苏世杰、邓剑刚、庄一村、劳允澍、谭美容、关德兴、周世聪、张纫诗、凌巨川、张谷年、吕女是、许漱冰、仇启云、罗苏民、陶寿伯、顾青瑶、张虹、刘衡戡、钟寿仁、何康德、张景祁、刘建余、马晋封、喻仲林等数十人。很显然,这些书画家或诗人、收藏家大多活跃于港、台地区。而对于这一地区书画家的研究一直是内地学术界的弱项,这些资料正可以拾漏补遗,丰富和完善近现代美术史的研究。

作为一个画家,刘秉衡不仅长于文论,更擅词赋。他有《晴翠阁题画诗》《晴翠阁词》等行世。这些诗词虽然知者不多,但对于我们了解刘秉衡的画艺之文化内涵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吕灿铭有《奉题秉衡道长画展》诗曰:“谁言画学只天才,读画藏书万卷开。自有文章惊海内,指挥余翰亦抡魁。”【15】这是对于兼擅诗文、辞赋的刘秉衡的高度赞扬,也是客观评介。而另一好友吴肇钟亦有《题秉衡艺文集》诗云:“隔江时有诗人访,风露潇潇红叶村。却被画家收拾去,小桥流水护柴门。辋川仍是在江湖,题扇何须倩竹奴。逸气胸中消不尽,偶逢诗句又成图。”【16】说明刘秉衡是诗心与画意相结合。古代文人画家大多诗书画“三绝”。观刘秉衡之画,颇感其蕴含之诗意;而其诗词,则不乏画境。这种“古风”是和刘秉衡长期以来所受到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及其自身的文化修养分不开的。这不是从笔墨上可以轻易得到的。

刘秉衡同时也擅长书法。他不以书艺自矜,故书迹传世不多。即便如此,我们仍然可以在其画上的题跋、诗札、信札及少量的书法成品中了解其淡雅而颇具书卷气的文人书法。

刘秉衡毕生从事美术教育,他将其写画心得及诗歌文论与弟子们分享,因而桃李满天下。他的艺术精神,已经在其弟子们的传承下,继续在艺坛散发着馨香。

当然,对于刘秉衡之画、之文、之诗、之词、之书,以及诸艺之有机融合和对港、台艺术之影响,还有很多可以探讨的话题,但限于笔者所涉之学术领域,此文姑作引玉之砖,希望借此引发更多的学人关注这一段美术史并付诸研究。

戊午小札

注释:

【1】凌巨川《刘秉衡教授艺文集序》,《刘秉衡艺文集》12页,香港:1979年印行。

【2】刘秉衡《广东国画研究会简史》,《澄怀集》4页,香港:1978年印行。

【3】关于潘和、姚礼修生平及其艺术风格,参见朱万章《广东国画研究会及艺术风格解读》,载朱万章《岭南近代画史丛稿》,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8年。

【4】王中秀编著《黄宾虹年谱》361—362页,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年。

【5】刘秉衡《写生杂忆》,《山水之道·刘秉衡水墨画捐赠展》13页,香港:香港艺术馆,2005年。

【6】前揭《刘秉衡艺文集》12—13页。

【7】广东省博物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编《守望传统:广东国画研究会·一九二三至一九三七年》60—63页,香港: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2006年。

【8】前揭《刘秉衡艺文集》14页。

【9】前揭《刘秉衡艺文集》15页。

【10】朱锦鸾《山水之道·刘秉衡水墨画捐赠展》之《序言》,《山水之道·刘秉衡水墨画捐赠展》6页,香港:香港艺术馆,2005年。

【11】这些文章中,有五篇被选登在《山水之道·刘秉衡水墨画捐赠展》中,分别是《谈传统艺术》《古今画风管见》《灵感气质与作品》《治艺与赏艺》《写生杂忆》,参见前揭《山水之道·刘秉衡水墨画捐赠展》9—13页。

【12】刘秉衡《晴翠阁题画诗》冯丽鸿抄录本,香港:2005年。

【13】刘秉衡《邓芬先生书画遗作展览会序》,载潘兆贤编著《邓芬画艺介评》5页,香港:采薇楼书斋,1986年。

【14】刘秉衡《马晋封画展序》,台北:《自立晚报》,1984年10月21日。

【15】前揭《刘秉衡艺文集》14页。

【16】前揭《刘秉衡艺文集》15页。

新雨后

万物静默如谜 直径150cm绢本设色 2014年

猜你喜欢

画学艺文刘氏
梁潮印风得意忘象篇
主持人语
画学丛谈·花鸟画(下)
从松年《颐园论画》看晚清画学之变
艺文活动早知道
艺文活动早知道
往顶上跑
小陈老师来上课
后母
回望雁峰天一涯——雁峰刘氏《沁园春》的文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