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对策探索

2016-08-19曹述雄

大科技 2016年7期
关键词:新课改数学知识教学方法

曹述雄

(江西省瑞昌市白杨镇中心小学 江西瑞昌 332200)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对策探索

曹述雄

(江西省瑞昌市白杨镇中心小学 江西瑞昌 332200)

在全球化发展的形势下,综合国力比拼日益激烈,而实质上,这也是各国人才之间的竞争。小学数学作为学生的启蒙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逻辑能力的培养有重要意义,新课改下,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也应加强对教学方法的创新,提升教学效果,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本文就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对策进行了探索。

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对策

前言

学校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我国对学校教育十分重视,由其是作为基础教学的小学教育。数学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对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有重要作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始终难以得到提升,新课改下,教师也应对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以保证教学质量的提升。

1 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

1.1 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

人们的生活中,数学知识随处可见,且很多地方都需要应用数学知识,例如商场折扣会让人们想到数学,购买商品时,人们会运用数学知识等。据相关研究表明,学生对与自身相关的事物会重点关注,将知识与其熟悉的事物相连接,能够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新课改也要求教师,将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能够从熟悉的事物中获取数学知识,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2 培养学生创造力

创造力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迫切需要的能力,具备创造力的人才是社会急迫需求的人才,新课改也明确指出,要求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创造力进行着重培养。数学是一门智慧性学科[1]。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不仅能够获得思维能力等的提升,同时也能够加深对自身的认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传授的同时,也应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运用数学知识探索自我、探索生活,实现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以使学生创造力得以提升。

2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对策

2.1 坚持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

新课改下,要想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师应先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转变原有单纯传授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令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发挥自身指导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例如在认识“圆”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小组为单位,讨论自己身边的事物中哪些是圆形,并记录在本子上,小学生十分喜欢发现事物、探索事物,在与熟悉的同学进行讨论时,能够积极发表自身观点,教师在学生谈论的过程中尽可能的减少自身干预,适当调节班级秩序即可。在小组讨论完成后,教师分别询问各组都找到多少圆形事物,并请找到最多的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将讨论成果展现给全班同学,并由其他小组进行补充,能够实现学生之间思维的碰撞,使学生在其他同学的提示下,获得自身思维的拓展。随后,教师在学生热情还未消退的时候趁热打铁,向学生介绍圆的特点、概念、相关定理等,学生便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并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实现了对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同时,小组讨论也使课堂气氛得到了活跃,学生能够从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也有重要作用。

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喜欢在生活中和游戏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不同的身份,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也可以与学生互换角色,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生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例如在学习《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前,教师可以请学生提前做好准备,自己预习课程,并在下节课时以教师的角色为全班学生讲解这一部分内容。小学生模仿能力和想象力较强,在课程开始后,教师会惊喜的发现,一些学生模仿教师的教学步骤和方法为学生讲解课程内容,一些学生甚至自己准备的教学用具。在学生讲解过程中,教师也应注意聆听,在学生讲解过后,再对其中不足的部分予以补充,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主观能动性的以充分发挥,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得以提升,并体验到教师教学的辛苦,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认真的学习。

2.2 为学生创设数学生活情景

新课改要求教师将学生生活实际与小学数学教学充分结合,因此,教师在对教学方法的创新中,应根据学生兴趣爱好,为学生创设数学生活情景,使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获取数学知识,更好的理解教师教授内容。

例如在学习过“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相关内容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相应的数学生活情景,“小明买回了一只小仓鼠,但是笼子坏了,家中也恰巧没有盒子,他的手边只有20cm的铁丝网,要想为小仓鼠围出一个最大面积的长方形活动区,小明该怎么办?”并为学生提供20cm长的铁丝,请学生假设铁丝为铁丝网,围出最大面积的长方形。学生对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内容以及开放性的问题十分感兴趣,能够快速融入到情境中,主动动手尝试各种方法,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和学习效果的提升有重要作用。同时,通过这一情景的运用,学生在日后遇到同样的问题时,也能够立即回想起这一情景,十分有利于数学知识的巩固记忆与运用。

再例如在学习“比例”时,教师可以导入数学生活情景,“有一天,你去商店看中了一双袜子,但是并不知道这双袜子是否合适,又不能脱鞋去试,只知道拳头一圈长度与脚底长度比例为1:1,你会怎么办?”学生很自然的会选择用自己的拳头与袜子进行比较,教师再为学生例举几个生活中常见事物的固定比例后,学生的求知欲望被立即激发,渴求教师讲解更多关于比例的知识,这时教师再进行深入讲解,将会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也能够获得应用意识的培养。

2.3 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

在现今时代,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运用,教学工具也得到了革新,要想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师也应积极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

小学生好奇心强,耐心有限,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经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教师可以制作精美的PPT,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加减法计算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制作精美的PPT,设计小熊吃西瓜的图片故事:①展现出熊妈妈将西瓜分成八块的图片;②再向学生呈现出两只小熊放学后分别吃掉两块西瓜的图片;③为学生展示熊妈妈又为小熊添了八块西瓜的图片,请学生计算出最后剩下几块西瓜。学生被色彩艳丽的图片和有趣的故事深深吸引,能够主动根据图片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索,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也可以运用一些动画、视频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图形的拼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自己制作视频,在视频中做出各种拼组图形的动作,学生在观看视频时,会被教师手中不断完成的各类精美拼组图形所吸引,并跃跃欲试,希望能够亲自动手实践,这时教师再为学生留下课后作业,请学生运用各类图形拼组成与视频中并不相同的形象,并比拼哪位同学拼的最多最好。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能够很好的完成教师安排的任务,并在拼组过程中,实现了思维的发散,实现了对学生思维为能力的培养。

3 结论

新课改下,面对新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师也应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创设数学生活情景,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并最终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1]刘瑞艳.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5,5(15):306~307.

[2]赵宏丽,邵丽艳.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J].亚太教育,2016,1(1):22~23.

[3]宋金胜.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5,12(36):188~189.

G623.5

A

1004-7344(2016)07-0031-02

2016-2-20

猜你喜欢

新课改数学知识教学方法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