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16-08-19高佳作

大科技 2016年7期
关键词:高中物理物理德育

高佳作

(长沙市雅礼中学 湖南长沙 410000)

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高佳作

(长沙市雅礼中学 湖南长沙 410000)

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的教育。渗透德育是新的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德育的性质决定了德育具有广泛的渗透性,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素质起着关键作用。本文对高中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必要性、重要性、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简要论述,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德育;渗透;物理课堂;教学

1 引言

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把其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但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迫于高考的压力,教师更多地是把教学重点放在了物理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上,而忽略了另外一个重要的内容—德育。现如今,在新课改中强调三维教学目标,其中就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号召广大物理教师在自身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培养其良好的品德,使之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中综合性人才。本文就高中物理中的德育进行初步的分析与归纳,提出几点看法,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2 高中物理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1 素质教育时代背景的要求

社会对学校教育的最终要求和评价表现为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中学时期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对学生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有着重要的铺垫意义。素质教育理念要求教师不能向学生传授基础的学科知识与专业技能,更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建设,规范其言行举止,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中学物理教学中应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掌握物理概念、规律及培养能力有特殊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挖掘其中的德育教学因素,使学生在掌握物理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激发学生积极的进取精神,实事求是刻苦钻研的优良品质,给学生以巨大的学习动力,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2.2 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迫切要求

高中阶段学生正处于世界观逐渐形成时期,新形势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面临严峻挑战。而物理知识及其发展的本身有着诸多的德育教育因素,能够很好的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去应对和解决问题,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建设,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帮助其形成优秀的行为平的。尽管物理学科中所蕴藏的大量德育因素,但在教学时却又要通过教师的思想、观点、方法和品德有所取舍。智育与德育是课堂教学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德育渗透是十分必要的。

2.3 《中学德育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

学校的课堂教学是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主要手段。物理学科对于完成德育教育任务有重要的作用。《中学德育大纲》指出: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通过物理教学,学生在学习有关物质最普遍的运动形式和物质基本结构的知识中,受到观察、实验、物理思维等优良品质的熏陶。这些都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投身于祖国社会主义建设打下必要的基础。

3 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3.1 巧用物理知识渗透唯物主义教育

高中物理作为一门理论性与逻辑性兼具的学科,其中包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内容。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和方法,体现在物理知识本身和教学过程中,脱离内容,纯粹介绍哲学观点很难实现教育的目的。因此,教学中要有目的地深入挖掘与探索物理学知识点背后蕴含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与观点,为学生日后的实践、研究及学习活动提供指导。

例如在进行分子热运动、机械运动讲解时,强调运动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运动和物质不可分割的哲学观点。介绍绝缘体和导体、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以及电磁联系时,可进行“事物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渗透。再在讲到单摆、质点、自由落体运动、理想气体、点电荷等物理模型时,可以渗透如何处理主要与次要矛盾理论:在进行电场磁场,物体的相互作用时,原子核的聚变和裂变、光的二像性讲解时,可以在教学中进行对立统一规律渗透;讲解物态变化,静摩擦力变化、光电效应、透镜成像以及光的全反射等能够科学的进行“量变引起质变规律”渗透。从而不仅能够使有效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同时还能帮助其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通过物理的科学性,能够让学生明白怎样发现问题、怎样看待问题、怎样解决问题。教导学生要尊重客观规律,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问题。在讲授“摩擦力”时告诉同学们,摩擦力可以让运动的东西静止下来,可以防止车子打滑,然而,摩擦力还能磨损机器设备,造成设备折旧甚至损坏。通过摩擦力正面作用与负面影响的讲解,才能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摩擦力对人们的生活有利与有害的两面性,从而有效帮助学生真正树立起一分为二看待事物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2 活用物理学史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可以通过介绍中外物理学家的爱国事迹进行。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我国科学文化的辉煌成就,学生形成深厚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优化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思想素质,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

在物理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介绍,尽可能地向学生展现我国在高科技领域的重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如:早在宋代时期,沈括就已经论述地磁场偏角,早于西方400多年,春秋末期的著作《考工记》就已经对惯性现象进行记载,哈雷彗星、“地动仪”的发明等都遭早于西方几百年。再如,在讲力的平衡时可介绍我国古代《墨经》中关于力和运动的论述都先于西方国家,墨家比阿基米德早200年就知道等臂杠杆的平衡条件。在介绍人造卫星时,可介绍我国的人造卫星的发射与回收,洲际导弹的研制成功,神州飞船和“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都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讲微观粒子运动时,向学生介绍我国北京的正负电子对撞机的情况。学电磁学时,介绍我国上海是第一个简称磁悬浮列车的城市。讲电阻定律一节中的超导现象时,可介绍我国的超导研究与实践已处于国际前沿。

3.3 妙用物理实验渗透科学态度教育

科学的态度对学生的一生都很重要,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科学成长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科学严谨的物理实验作为坚强的后盾,在物理实验过程中,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如在进行焦耳测定热功当量的实验原理讲解时,可对英国物理学家焦耳(从1840~1878年)的科学态度进行详细介绍,其在对热功当量进行研究时,大约进行400多种实验才取得成功。运用实例说明了一项发明背后所需要承担的巨大努力。科学上的每一项发现,均离不开前人的刻苦奋斗,没有付出努力,就不回取得成功。物理学家们探索各种问题时反复出现的基本方法是:观察现象,发现问题——提出假设,科学实验——总结升华,揭示规律——回到实践,检验认识。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可以以此为契机,有目的、有计划地反复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肃认真和按科学规律办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百折不挠、锐意进取,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团结协作,遵纪守法的工作作风,发展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3.4 在教师教学中渗透良好品德

学生如果想要养成优秀的行为习惯、良好品德。教师就应当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以和蔼的态度吸引人,严谨的作风塑造人,文明的习惯引导人。老师的一举一动,都体现了老师的思想、观点、思维方法、志趣、品德和精神面貌。因此,教师必须注重自身形象,以自身为榜样,以良好的勇于创新的精神、坚定地信念、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为学生行为习惯、良好品德的养成提供坚实的保障。

其次对物理问题的研究要准确、严密。课上老师要制造应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的场景。在具体教学中,除了在课上进行必要的讲解外,可通过物质结构的测量,超导现象及人造卫星发射研究等情况介绍,利用学生的好奇、好胜心理,从而达到教导的目的。此外,在开展物理实验教学中,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在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挖掘新知识,激发同学们的创新潜能,提高同学们的自主学习、勇敢创新意识和自主创新能力。

4 结束语

总之,思想道德教育应该渗透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一定要注意其策略性,充分体现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高中物理教学强化思想道德教育意识、坚持德育渗透,能够使学生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端正学习态度,从而提高学习成绩。更能使学生毅力、意志、品质、修养等各方面受到全面教育从而受益终身。

[1]陈志光.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J].中国教育技术博览,2011.

[2]梁旭.中学物理教学艺术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

[3]张鹏飞.浅议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如何实施[J].东西南北·教育,2014,(12):70.

G633.7

A

1004-7344(2016)07-0033-02

2016-2-13

高佳作(1998-),高三1316班。

猜你喜欢

高中物理物理德育
只因是物理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处处留心皆物理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