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童谣传唱
——让启蒙文本与本土文化根脉相连

2016-08-19乐亭县教育局苏秋华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乐亭县乐亭根脉

乐亭县教育局 苏秋华

童谣传唱
——让启蒙文本与本土文化根脉相连

乐亭县教育局 苏秋华

“扯了了,拽了了,砸个面,做饽饽。做了多?一笸箩……”“一网打不住鱼,两网打不住鱼,三网打了一条大花鱼……”日前,笔者来到乐亭县第三幼儿园,看到中一班的孩子们一边做着游戏,一边唱着节奏鲜明、韵律和谐的乐亭本地童谣。

乐亭是伟大的革命先驱李大钊的故乡,历史悠久,文化昌盛,尊崇书教,是有名的“冀东文艺三枝花”大鼓、皮影、评戏的发源地。2006年,乐亭县正式成为国家级“十一五”课题实验县,开始了主课题“开发利用农村当地资源,促进教师幼儿共同发展”下的子课题“唱响民间童谣,传承民族文化”的研究。多年来,乐亭县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以童谣传唱为切入点,努力挖掘民间童谣中适合幼儿教育的教育资源,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开发童谣在促进幼儿发展中的独特功能。

广泛搜集

县教育局利用10个月时间,面向全县教师、学生和家长,开展了大范围的搜集民间童谣活动。从搜集到的400余首民间童谣中筛选出了200余首,按照内容、语言风格和难易程度进行了归类,编写了《乐亭童谣》校本教材并在全县推广。

创新改编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和教育教学的需要,乐亭县教育局对其中的60多首童谣进行改编,保留了童谣中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对一些不适合幼儿学习的语言进行了调整,并赋予童谣新的教育目标。如将传统的《拉大锯》改编成“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门口唱大戏。接闺女,叫女婿,小外甥儿你也去。你去我去他也去,都去姥姥家看大戏。”吟唱的过程中加入了指向性的游戏动作,孩子们在快乐的童谣传唱中轻松地区分了“你、我、他”。

多样传唱

边玩边唱:比如《马兰开花二十一》,一二三四五六七,马兰花开花二十一……利用跳皮筋使吟唱突出了节奏,协调幼儿动作,提高配合度。边演边唱:如《扯了了》,一问一答,韵味十足。两个幼儿面对面,手拉手,自然地随着节奏一“扯”一“拽”,童谣脱口而出,声音可高可低,节奏可快可慢,动作感强,表现力足,体现出生命的活力和乡土气息。边画边唱:学习童谣《从前有座山》时,教师引导学生边吟唱边用简笔线条依次画出山、洞、门、锅、盆、碗、勺和豆,既避免了语句颠倒,又训练了幼儿对物体大小和空间的感知能力。

有趣的童谣,不仅让人感受到其明快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内蕴的生命力,还以其幽默的风格深深地吸引着幼儿。比如,《老爷爷老奶奶争热炕》调笑了那些为了小事就吵吵闹闹的人,《小耗子儿上灯台》嘲讽了馋嘴的小老鼠下不了灯台的尴尬情景。幼儿从心眼里觉得“好玩”“真逗”,会情不自禁地踏着节拍唱读,这一过程潜移默化地向幼儿传递着达观、热情、幽默和快乐。同时,内容广泛、题材丰富的童谣来源于生活,又真实地反映着生活,大大拓宽了幼儿的知识面。家长们都感觉,孩子从童谣中学了不少知识,说起节日民俗、天文气象甚至一些生活常识、道理,就像一个小大人儿。

乐亭民间童谣以短小整齐的形式,明白浅显的语言,琅琅上口的韵律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乐亭人,而经过整理改编的乐亭童谣,在走进全县一百多所大大小小的幼儿园之后,使园本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丰富了幼儿的知识,发展了他们的语言能力、创造能力和协调能力,也使幼儿的童年成长变得更加温馨美好。县三幼副园长赵竞梅感慨地说:“民间童谣是对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所经历的美好生活和纯真童年的完美提炼,是现代幼儿成长中重要的精神乳汁,我们充分挖掘童谣的教育资源,让启蒙文本与本土文化根脉相连,有效促进了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切合了时代发展的脉博。”

猜你喜欢

乐亭县乐亭根脉
锻铸
——云南各民族中国精神根脉
有趣的乐亭话
寻绎事物根脉 梳理文化源流 张崇琛
在抗“疫”一线践行人大初心使命——河北省乐亭县各级人大代表抗击疫情在行动
乐亭大鼓生存现状及其发展方向预测
乐亭大鼓让校园盛开德育之花
美术作品
董集镇:守住文化的根脉
灵石县马和村晋祠庙及其乐亭考
参加中华辞赋高级研讨班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