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文专业古代文学情感教学初探

2016-08-16孙玉安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6年8期
关键词:情感教学法教学改革

孙玉安

内容摘要:古代文学是高校中文专业的必修课、基础课、主干课,是一门典型的“厚积”才能“薄发”的学科。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古文功底薄、阅读兴趣低、学习效率低等问题,古代文学又是一门应用性较弱的课程,在古文教学中,教师教学难、学生学习难成为一大难题。本文立足于当前教改热潮,意在初探中文专业的古代文学教学改革,重点阐述如何运用情感教学法解决古代文学的教学难题。

关键词:教学改革 古代文学教学 情感教学法

在中文各专业中,“古代文学难教”、“古代文学难学”成为不争事实。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结合当前已形成的教改理论与实践,我们提出“古代文学情感教学法”以救时弊。

“情感教学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综合,是教学起点、教学过程与教学目的综合。在逻辑结构上,情感教学既作为一种教学思维存在于教师脑海中,也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存在于实践教学中,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在时间结构上,情感教学起于教学之前的师生情感铺垫,在教学过程中师生情感因素始终贯穿,在教学结果上要达到师生情感共同发展的教学目的。”

一、应用古代文学“情感教学法”的重要性

㈠情感教学可以大幅提升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

古今文化“历时性”差异大导致古代文学难教与难学,学生读古文陌生,学起来更费劲。合理运用“情感教学法”于教学中,可以充分调动教授者与学习者的参与热情,让教与学的双方都能在适宜课程开展的情感氛围中展开教学。布鲁姆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已是艰涩难懂的古代文学只有在富于情感地讲述中才能生成学习兴趣,继而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拖沓的教学效率得到提升,教学效果焕然一新。

㈡情感教学对促进大学生吸收、积淀传统文化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

陈越光说“一个人,如果他从来不知道孔子、老子、孟子、庄子是何许人,从来没读过、听过《诗经》、唐诗、宋词,如果他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都一无所知的话,他就没有资格说他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近年来,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呼声越来越大,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融中华传统文化于教育体系中,“国学专业”也正在成为众多高校的热门专业,而古代文学无疑是承载中华传统文化最多的课程。情感教学法借助其自身的情感优势,让青年学子更有兴趣、更主动地接受中华传统文化,促进青年学子更好地继承中华民族文化精髓,为中华文明得发扬光大打下坚实基础。

㈢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层面

近些年,大学生热点安全问题频现,如南昌航空大学彭某(男性)身穿丝袜与高跟鞋非正常死亡案,西安音乐学院药某连捅八刀致死案,复旦大学林某投毒、致舍友死亡案等,这些案件反映出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着不少心理、情绪、价值观等问题,问题均指向了情感,情绪压力没有得到正常释放,或压抑,或躁狂。在健全人格培养上,情感教学具有先天优势,所蕴含的传统美德,如“温柔敦厚”的伦理情感、“天下为公”的责任意识、“中和圆满”的审美思想等都是构建健全人格必不可少的要素。立足于情感教学,通过“歌咏志、诗传情”的方式,感动学生,产生共鸣,真正深入学生内心,让“美”与“正确”真正为学生所习得。

㈣从应对大学生就业问题、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角度。

中文专业学生由于学科弱势,就业率往往不如应用型强的理科生,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角度出发,教师以“情感教学法”培养学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极大的提升学生情商水平;另一方面,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可以通过笔头书写与口头表述等方式锻炼,中文专业学生最应掌握的两个能力的水平得到提升。在未来就业上,掌握了高水平书写与口语表述能力的毕业生必然广受市场欢迎,尤其是走向教师岗位的师范生在大学期间打下了坚实践基础。

二、“情感教学法”在古代文学教学中的可行性。

㈠教师层面。

高校中文专业的教师具有充沛的情感因素,远如近代教育史上著名的清华四大国学导师“梁、陈、王、赵”,都是广受学生欢迎的性情中人;当代大学教师更能与学生打成一片,感情上的共鸣首先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教师作为成熟的个体,其情感也相对成熟和稳定,各种高级情感诸如道德感、理智感和审美感都达到相当成熟的水平。这对教师在教学活动的重要情感地位上发挥积极作用提供了现实可能性。”教师丰富的情感体验阅历是古代文学情感教学能够开展的充分条件。

㈡学生层面。

当代大学生从90后走来,有着更为鲜明的个性、创新的思维、敞开的心态,尤其是更为细腻、强烈的情感体验,这些都需要在大学生活中得到响应,他们更喜欢情感交流、积极参与的课程,因此,情感教学法最适合于当代大学生。另一方面,90后大学生个性突出、思维新颖,若单方灌输或理性说教授课,势必事倍功半,效果了了。大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需要是古代文学情感教学能够开展的必要条件。

㈢课程层面。

古代文学饱含古人浓郁的情感因素。中华文明五千年,诗词歌赋中蕴涵了文人墨客的“浓情蜜意”,既有“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的眷恋亲情,又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亲密友情,还有“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炽热爱情,更有“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化外之情。古代文学课程是蕴涵显性情感因素的一门学科,是情感教学能够开展的客观保障。

三、古代文学情感教学的实施策略

㈠教师情感因素的形成

教师应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实践,要了解当下大学生情感特点,适应大学生情感体验需求,以师生情的互通为教学切入点。古代文学教学突出的是“美”的情感,“除了熟悉古代文学作品之外,还要熟悉古今中外的美学理论,还要有比较丰富的审美实践。既要有敏锐的鲜活的审美感觉,又要有高水平的独特的审美判断。”[3]教师把自身“美”的情感体验带入课堂,有利于更好地展开情感教学。

㈡和谐师生关系的培养

和谐的师生关系指的是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关系。“培养民主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能够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做到不独断专行;培养自由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能够包容学生的原则内的个性言行;培养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尊重那些认知能力较差的学生。”当代高校普遍存在着任课教师只负责上课、不管其他的现象,传统的饱含师生情的师生关系,现在更像是冰冷的雇主与雇员关系。这要求教师首先要主动一些,给予关心,加以爱护,师生关系的融洽对课程的顺利开展才能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㈢情感教学的实践

1、言语教学法

充满情感的课堂语言配合适时的举止动作是古代文学情感教学课堂应有之义。在学习古代文学作品时,尤应注意情感语言的运用技巧,比如情绪饱满的朗诵。以笔者所在的高校为例,“教师口语”作为专门学科成熟开展,教师普遍具有较高水平朗诵能力,比如在品读《大雅·生民》时,能传达出远古的庄重,在吟唱《小雅·鹿鸣》时,能展现宴飨的和谐,学习《魏风·硕鼠》时,能呐喊出百姓的愤怒,在鉴赏《豳风·七月》时,又能诉说出农夫的沧桑,最悦耳的还是教师读出《邶风·静女》中的活泼的时候。高水平的朗诵,加上恰当的教姿教态,将有助于把古代文学作品中饱含的情感因子传达并感染给学生,学生才能更好得把握古人寄予到作品中的浓郁情感。

2、情境教学法

在现代课堂上,情境再现的手段非常多,而以教学微视频为核心的“微课”更是教师的得力助手,帮助教师灵活地构建各种教学场景,更有利于将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情境加以再现。以下以笔者教学经历为例,简介如何构建情感课堂。

在学习魏晋文学时,涉及到“魏晋名士”与“魏晋玄学”两个历史概念,直接而又深刻地影响着魏晋文学教学,如果这两个概念对学生说不透,势必影响教学效果。但“玄学”属于哲学范畴,复杂难懂,名士风度又常为后人狭隘理解为饮酒与服药,从专业文献的角度长篇大论在课时上既不允许,学生也未必愿意听、听得懂。

首先,古今向来不乏关于魏晋名士的名画,笔者选择著名画家傅抱石的《竹林七贤图》,在网上下载图片,在课堂上展示,初步从静态视觉角度让学生感知魏晋名士;其次,某知名科教频道有关于魏晋文学的节目,利用刻录软件,截取其中解读魏晋名士与魏晋玄学的内容,制作成“微课”播放,进一步从动态视觉与听觉上让学生感知;最后,给学生介绍专业研究文献,鲁迅先生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此文本就是大学讲义,行文洒脱幽默,正和魏晋风度有着极高契合度。

纵观整个教学过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既有表面现象的感受,又有专业实质的认知,学生很容易在教师构建的魏晋情境中明白魏晋风度与魏晋玄学的内涵。

3、生活教学法

“生活教育”源于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当代教育越来越强调教学实践,工科生在实验室、操作间操作,艺术生通过演唱会、野外写生表达艺术。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下,中文专业、尤其是古文教学更应加大实践教学。大学有汉服社、文学社、古诗社等反映传统文化的社团,城市的博物馆、展览馆等有关于传统文化的展出,学术机构经常组织国学交流、古代文学交流,各地有广泛分布的古代遗迹等等,以上内容都大大提高了大学生结合课堂内理论与课堂外实践的机会,学生在生动的生活场景中最易获得直观的情感体验,它对学生身心情智发展影响的意义更加深远。

总之,大学古代文学教学要让学生感受到古文中充沛的“美”的情感,掌握自身鉴赏美的方法,进而在未来工作生活中,传播古代文学、乃至古代文化中“美”的情感。

(作者单位:沧州师范学院文学院)

猜你喜欢

情感教学法教学改革
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情感教学法的运用
分析情感教学法应用于高中英语教学中的策略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妙用情感教学法让阅读课堂增值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