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新经济发展的点滴思考
——以杭州为列

2016-08-15文包海娟

杭州 2016年8期
关键词:杭州经济发展

文包海娟

关于新经济发展的点滴思考
——以杭州为列

文包海娟

“新经济”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信息技术(IT)革命以及由信息技术革命带动的、以高新科技产业为龙头的经济。通俗地讲,新经济就是我们一直追求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经济。

在我国,新经济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适应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要求,区别于以往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2016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提“新经济”,并指出新经济不仅仅是指三产中的“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和业态,也包括工业制造当中的智能制造、大规模的定制化生产等,还涉及到一产当中像有利于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股份合作制,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等等。

杭州加快发展新经济的重点和着力点

首先,信息经济是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

“杭州+阿里巴巴”可以说是一个电子商务时代的起源,也正因如此,一大批相关人才与资源都聚集杭州。杭州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新业态迅速发展起来。2014年,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以“发展信息经济、推进智慧应用”为主要内容的“一号工程”。“十二五”时期,杭州信息基础设施加快提升,光网覆盖率提升至96.3%,互联网出口扩容至3.6T;信息经济、智慧应用成为引领发展的新动力,2015年实现信息经济增加值2313.9亿元,对全市GDP增长贡献率达到45%以上。

“十三五”规划纲要调整梳理杭州市产业体系,提出重点发展以信息经济为引领的“1+6”产业集群,推动杭州产业迈向中高端,塑造“杭州质量”。杭州将打造万亿级信息经济产业集群,聚焦信息与软件服务、电子信息产品制造、移动互联网、集成电路、机器人、信息安全等特色领域,不断拓展信息经济新兴领域。研究制定信息经济领域核心技术发展路线图,大力发展核心芯片以及高端传感器、服务器、存储设备等关键设备。深化国家高端软件及应用系统集聚试点建设,推动云操作系统、工业控制实时操作系统、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人机交互系统等领域的研发和应用。并以此为基础,深入推动制造产业智能化。

其次,智能制造成为制造业发展的主旋律。

“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是创新驱动发展,主线是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主攻方向是智能制造,最终实现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杭州市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战略,提升先进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打造高端智能装备制造新高地。大力发展以绿色环保、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高档数控机床、集成电路等为重点的核心基础产业,加快发展以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机器人、航空航天、增材制造(3D打印)等为重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工业云及工业大数据创新应用,加快工程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建设。推动生产过程智能化,全面提升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企业管理和销售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加强智能研发,建设一批“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发展智能服务,培育一批信息工程服务公司,推广个性化定制、众包设计、网络协同开发、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

最后,创新创业将成为在杭州的一种生活方式。

新经济是技术创新的结果,是创新型经济。“十三五”,国家更是吹响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角。杭州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重要抓手,将创新创业作为发展的最强动力引擎,积极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清障搭台,充分激发广大群众智慧和创造力,促进众创空间蓬勃兴起,推动各类创新要素融合互动,打造“创新创业新天堂”,使创新创业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基于此应运而生,成为杭州实现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升级的重大战略平台,并已上升为浙江省级“十三五”创新发展的重大战略平台。在这条东起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至浙江农林大学的“走廊”上,有浙江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有未来科技城(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青山湖科技城(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浙江省自主创新示范区),集聚了一大批高层次人才;有阿里巴巴、淘宝城等一批企业园区以及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有梦想小镇、云制造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以及一批与创新创业紧密结合的金融机构。在这里,大学教授、科研人员乃至高校学生创办高科技企业,技术入股、公司兼职蔚然成风,具备了打造全球人才创业新高地的区位、生态环境、人才、政策等一系列优势。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将借鉴美国硅谷、波士顿128公路的经验和教训,争取在未来几年内逐步构建起一个全方位、立体式、充满生机的创业生态系统。

加快发展新经济需关注的几个问题

要加快为诚信立法,严惩失信行为。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期,特别是以信任关系为前提的“互联网+”信息时代,信用成为现代经济运行的生命线,缺乏信用制度的支撑,新经济将寸步难行。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十二届全国人大已将信用立法列入立法规划。然而,目前社会对公民个人征信的要求和体系建设较为完善,但对企事业单位甚至政府机关的诚信约束仍不到位或者说不够严格。法治意味着法律法规至高无上的地位,不受强权的影响,排斥政府内的随意性和特权,排斥政府内部有广泛而又可自由裁量的权力。要制定对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公民个人等一视同仁,共同维护和遵守的诚信法律法规体系,为新经济发展构建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

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政府职能转变,关键是解决“越位、缺位、错位”的问题,重点是进一步规范权力的运行,减少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比如,政府扶持新兴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容易造成投资者一哄而上,反而造成产能过剩。当形势骤变,企业又争相降价出逃,就会扰乱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同时,政府的扶持补贴也容易滋生企业的寄生惰性,离开政府扶持就难以生存。政府在推动新经济发展时,一定要把握政策扶持的度,避免一哄而上导致行业无序竞争。此外,政府掌握着大量的数据资源,有些开放了,有些没有开放。要深入推进政府信息资源公开、数据开放和共享应用。积极搭建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向社会公开更多的资源数据,让商业公司去开发利用,为新经济发展创造开放的市场资源。

要培育发展环境,完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培育发展新经济,政府最根本的途径是培育发展环境,培育肥沃的创业创新土壤,让各类创新要素集聚耦合、裂变反应。一是聚集创新创业资源。人才是产业生态系统最核心的“物种”。围绕人才聚合财政资金、产业资本、技术、科研设备、众创空间、孵化器等要素资源,引导各类人才投身新兴产业创业创新。二是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政府要大力倡导鼓励敢为人先、勇于创新、宽容失败、允许试错的价值取向,形成“创新-成功-再创新”的良性循环,“创业-失败-再创业”的创业文化,以及开放性、包容性、公平性和多样性的社会环境,让创新创业内化为城市的文化基因。三是引导培育创业投资。鼓励创业成功者做天使投资人、创业导师,使后续创业者能够借助其启动资金、资源网络和创业经验,加快实现从创业者到企业家的转变。持续扩大政府基金规模与种类,引导其他基金更多投向种子期、初创期的企业。

(作者单位:杭州市信息中心)

猜你喜欢

杭州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杭州复工复产进行时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杭州院子
杭州旧影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