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述雏鸡育雏技术要点

2016-08-11张光玺

科学种养 2016年8期
关键词:圈舍雏鸡光照

张光玺

刚出壳的雏鸡个体小、胆子小,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健全,不能很好地适应外界环境温度,抗病能力极差,消化机能也不健全;但其生长发育快、代谢旺盛。因此,做好育雏阶段的饲养管理,是养鸡生产中一项细致而重要的工作,直接影响着雏鸡的生长发育、成鸡的生产力、种用价值以及经济效益。现将雏鸡育雏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一、育雏前的准备工作

进雏前应对圈舍、饲养用具等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检查圈舍封闭性以及照明、加热设备等。若采用网上育雏,网格大小要合适,避免造成雏鸡夹脚;水槽不宜过宽,防止雏鸡打湿羽毛。一般在接雏前一天舍内进行预热,温度最好达到35℃以上,除了起到消毒的作用外,还能保证鸡舍内干燥且温度适宜。

二、雏鸡的选择和运输

1. 雏鸡的选择。应选择活泼好动、精神状态好、身体有温暖感、腹部柔软、叫声清脆响亮、脐带愈合良好的个体。

2. 雏鸡的运输。运输时间最好不超过24小时,以便及时潮口和开食,且盛放雏鸡的用具必须干净,未受污染,保温、透气良好,数量要适中。运输车辆注意通风,以免雏鸡缺氧窒息死亡。

三、进入育雏舍后的饲养管理

俗话说“三分饲养,七分管理”。除良好的饲养外还应该注意各项管理工作,如合理控制密度、给予适宜光照、适时开食、注意保温防湿、做好清洁卫生和防疫保健等,这样才能提高雏鸡的生长发育速度和成活率。

1. 饲养密度。育雏期间按雏鸡个体大小进行分群饲养,一般1~7日龄饲养密度为20只/米2,以后根据雏鸡个体大小、公母等及时分群。

2. 潮口与开食。雏鸡第一次饮水叫开水或潮口。第一次饮水对提高雏鸡成活率起着关键的作用。雏鸡尽可能在出壳后12小时内完成潮口。经过远距离运输后,雏鸡应先喂给30℃左右5%~10%葡萄糖水或0.1%高锰酸钾溶液并按量加入电解氨基多维等药物,既可对饮用水消毒,又能达到清理肠胃、促进胎粪排出和减少应激影响的作用。实践证明:雏鸡刚进舍时温度应控制在34~36℃(保持该温度1~2小时,待潮口完全恢复正常育雏的温度),使雏鸡保持轻微脱水、饥渴状态,以保证潮口完全。雏鸡的第一次喂料叫开食,开食一般在潮口后2~3小时进行。开食时选用优质的雏鸡全价颗粒饲料并少量勤添。

3. 温度与湿度。温度和湿度对雏鸡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在实际饲养管理过程中,如果温度适宜,雏鸡则分布均匀、活泼好动;温度过低时,雏鸡互相挤压,层层堆叠;温度过高时,雏鸡好动,张嘴喘气。根据实践经验,笔者认为除潮口时温度控制在34~36℃外,其余时间按1~3日龄33±1℃,4~6日龄30±1℃,7~10日龄28±1℃控制,10日龄以后根据雏鸡是否“扎堆”等实际情况适当调节温度(雏鸡分布均匀表明温度合适,此时可尝试适当降温,一般选择在育雏的第三天和第七天进行)。遇晴天可打开育雏舍进行通风,一般从5日龄开始选择中午气温高时段通风半小时左右,可提高舍内氧气含量,降低氨气和二氧化碳含量。在整个育雏过程中相对湿度以60%~65%为宜,育雏后期舍内温度下降、雏鸡产粪量增加等因素会造成湿度难控制,可延长通风时间并在通风时提高舍内温度以降低湿度。

4. 光照。合理的光照是育雏成功的重要因素。由于刚出壳的雏鸡个体小、视力弱,1~3日龄可24小时采用加热灯强光照射,在提供热源的同时可帮助雏鸡尽快熟悉环境,保证潮口完全,并能延长采食时间和增加采食量;3日龄后在降低舍内温度时可逐步换掉加热灯改为普通照明灯泡;7日龄后雏鸡个体增大,生长发育较快,为有效防止互啄恶癖发生,除照明全部使用较暗的光源外,每天逐步缩短照明时间直至20日龄时完全适应自然光照。

5.坏境卫生。雏鸡天性胆小,外界稍有异常刺激就有可能引起混乱炸群,影响正常生长,因此除圈舍、用具定期消毒外保持环境安静。

四、疾病预防和免疫措施

在实际育雏过程中,免疫接种是预防雏鸡各类传染病发生的有效手段,一般根据各地疫病流行情况制定相应的免疫程序,常规免疫马立克氏病、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鸡痘和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疫病疫苗。

此外,温度、湿度等变化容易诱发雏鸡鸡白痢和球虫病等,除保证坏境卫生外须在饮水或饲料中投入预防药物,如阿莫西林、诺氟沙星等(预防时药物要交叉间隔使用),发病时药物用量要增加,同时补充多糖、多维等以增强免疫力、减少应激。

(作者联系地址:贵州省遵义县平正仡佬族乡农业服务中心 邮编:563112)

猜你喜欢

圈舍雏鸡光照
节能环保 光照万家(公益宣传)
节能环保光照万家(公益宣传)
管好种公猪可提高受胎率
夏季严防雏鸡中暑
春光照瑶乡
优选雏鸡四法
冬季发酵床与加温舍养猪环境观察
雏鸡白痢的诊断与防治
管好种公猪可提高受胎率
雏鸡磺胺类药物中毒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