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空论剑之苏-35

2016-08-11梁姗姗

科学大众(中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相控阵米格雷达

梁姗姗

自从有媒体爆出中国有意购买苏-35战机的消息后,该机的关注度猛增。苏-35作为苏-27战机的最后一款改进型,其主要的改进之处是弥补了苏-27系列战机对地打击能力落后、电子设备陈旧等短板。自推出苏-35之后,俄罗斯相关报道不惜笔墨地将其描述为“距离第五代战斗机只有一步之遥”,这种说法不无道理。

战斗力倍增的战机

苏-35采用了先进的相控阵雷达系统,该雷达探测距离可达350千米。其中,对舰船等大型目标的探测距离约为400千米。像F-22这类隐形战机在面对苏-35机群时,雷达散射截面平均值大概为0.1平方米,苏-35能在距离170千米时发现F-22 的行踪。在边扫描边跟踪的模式下,苏-35 可同时截获和跟踪30个目标,并能用8枚主动雷达制导导弹攻击8个目标。

在航电系统方面,苏-35与苏-27系列型号相比有了全新改观。苏-35采用了高度整合的数位电脑系统。座舱内的战术控制系统主要由两个从与之前的传统类比式系统相比有了更大的改进,使得苏-35的性能大大优于传统的第四代战机。

在发动机方面,苏-35为了提高整体竞争力,一改原始设计时所采用的AL型涡轮风扇发动机,配备了由土星公司专门为第五代机设计的具有超强动力的最新型117S发动机。117S发动机作为AL型发动机的升级产品,是一款全向推力矢量发动机。相较的风扇直径增加了3%,采用先进的低压涡轮和高压涡轮技术,同时,它使用了精密数字式控制系统。这些新技术使得该发动机的整体推力跃升了16%,推力达到1.45万千克,推重比超过10。装备如此强劲的“心脏”,使得苏-35超机动性能大幅提升,能以1 200千米/时以上的速度进行超声速巡航飞行。

此外,苏-35战机还改进了机身结构,采用大量的钛合金,将其使用寿命延至6 000飞行小时,足以使用30年以上。它的翼展增至15.3米,比苏-27战斗机增加了0.6米,垂尾内安装了油箱,从而使内部燃油载荷增加了20%,达到1.15 万千克。值得一提的是苏-35战机还可 携带两个1 800升副油箱,一改苏-27系列战斗机从不采用副油箱的历史,这也是苏-30MK系列战机无法比拟的。改装后的苏-35正常推重比为1.53,最大推重比达1.75,燃油系数达0.41。可以说,除了在隐身方面乏善可陈外,苏-35的性能与第五代战机不分伯仲。

苏-35有着出色的拦截性能。在目前俄军的战机编制中,主要由米格-31扮演着这一角色。米格-31配备相控阵雷达,具有下视、下射能力,以空对空导弹为主的综合武器系统,航程远,有卓越的高超声速飞行性能,能执行多种作战任务,其主要对象是美国的超声速高空战略侦察机、B-1B超声速战略轰炸机及空射巡航导弹。机载设备主要有,机头雷达罩内有一部采用相控阵天线的“阻击网”雷达,搜索距离为200千米,跟踪距离为90千米,可以边跟踪边扫描方式同时跟踪10个目标,由火控计算机选择出4个威胁最大的目标予以攻击。

米格-31是一款出色的高空高速的截击机。17 500米高度最大平飞速度为2.83马赫、海平面为1.22,最大巡航速度(高空)为2.26马赫,最大实用升限 2.06万米;在以2.35马赫超声速巡航时作战半径为720千米,其携带的R-33空空导弹能攻击120千米外的目标。米格- 31的指挥管制能力也比较突出。由4架米格-31组成的机群,足以控制800至900千米的空域。

与米格-31相比,苏-35几乎可包办米格-31的拦截任务,且拥有更好的管制能力。4架苏-35构成警戒正面达2 500至3 200千米,纵深350至400千米,而且针对的主要是战斗机大小的目标。这样的预警范围大大超越了米格-31。尽管对840千米外目标,苏-35的拦截能力稍弱于米格-31,但苏-35拥有更强的探测能力,可以弥补这一缺陷。

与苏-27相比,苏-35由于采用了大量新技术及新设备,其战斗力倍增,据评估,苏-35的战斗力是苏-27的10倍,其整体性能已超过美 军改进型F-15、法国“阵风”和欧洲的“台风”等三代半战机。苏-35对一个国家空军作战能力的帮助是整体的,绝不只是“看得比较远、打得比较远,又有超机动性等空战优势”那么简单。苏-35能携带多

种性能先进 的武器。该机最多有14个外挂 点,可携带多种空对地武器,在昼夜复杂气象条件下实施对地攻击。应该说,苏-35是把传统战机发展到极致的产物,以“走极端”的方式达到与最先进隐身战机抗衡的能力。

完虐F-22

尽管苏-35的各种单一探测手段都不具备完全破解隐身性能的能力,但其多样化的组合仍能有效规避F-22的威胁。首先,苏-35战机在正负120度范围内对雷达散射截面为0.01平方米目标的主动预警能力,赋予战机对已发射武器的隐身战机发动反击的可能性。有资料显示,苏-35战机对雷达散射截面0.01平方米目标探测距离达90千米,而一枚空空导弹的雷达散射截面就是0.01平方米级别。这就意味着,在面对F-22发射的中程导弹(射程90至100千米)时,具备正负120度视野的苏-35,能使导弹的有效射程降至40至50千米,这大大削弱了 F-22“先敌攻击”的威胁,使得苏-35能从容地准备反击。

除了能躲避F-22的攻击外,苏-35 还可以利用其他自主探测系统,主动威胁F-22。在雷达捕获目标或发现可疑区域后,苏-35可策动红外线探测仪搜索该区,瞬时视场达150x24度,其依照雷达指示将视野转到可疑方向,便可确保目标一定在红外凝视视野内。一旦红外线探测仪捕获目标,理论上能为导弹校正,增加对隐形战机发动攻击的可行性。另一个有力设备是位于主翼前缘的主动相控阵雷达,它可用于超远程离敌我识别、探测目标等,敌我识别操作距离约400千米。2套主动相控阵雷达可构成正负100度的视野。L波段雷达波长约为X波段的10倍,因此隐身战机的吸波涂料与隐身外形对其效果较弱,因 此也有可能提前发现隐身战机。

事实上,不管F-22的雷达散射截面有多低,都不可能对所有方向都隐身。因此,在面对苏-35机群时,即便其平均值只有0.1平方米,F-22仍然可能在距离170千米的范围被发现,这时苏-35便可发射远程空空导弹对其进行攻击。

猜你喜欢

相控阵米格雷达
超声波相控阵技术在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一种相控阵天线波束指向角计算方法
隐形飞机哪里躲
俄罗斯将用米格—35替代现役米格—29战斗机
班上的“小雷达”
能分身的雷达
彩图吧
玻璃蛋中的那粒米
蒙住雷达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