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强》:反腐背景下的传统媒体转型

2016-08-11李天锐

廉政瞭望 2016年13期
关键词:都市报市长传统媒体

文_李天锐



《女强》:反腐背景下的传统媒体转型

文_李天锐

塌方式腐败、贪官在会议现场被带走、情妇揭腐……剧中的这些故事,都能从十八大后的贪腐案件中找到原型。

“要我还拖欠你们报纸的广告款?好啊,老规矩,你喝一杯白酒,我还一万!”

“你们欠了报社五百万,这样,我喝一整瓶白酒,你还一百万!马上给我拿五瓶!”

这个媒体人并不陌生的场景,出自新近热播的电视剧《女不强大天不容》(以下简称《女强》)。为了追回欠款连喝五瓶白酒最终住进医院的,就是本剧主角郑雨晴。该剧反映了她从一名实习记者成长为都市报社社长经历,以她的成功、坎坷与迷茫,探寻部分传统媒体人的职业生态,并涉及官场、反腐等重要领域。

编剧六六以在报社体验生活半年的积淀,关照现实的笔锋,紧扣时代“痛点”,触及了一些深层问题。尽管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浅尝辄止,剧中不少情节仍令人感慨。

传统媒体人的“三重焦虑”

作为一部传统媒体人的行业剧,《女强》以都市报记者视角,将轰动一时的PC项目事件、地沟油事件、黑煤窑事件、医院贩毒事件、新闻敲诈,以及最新的反“四风”等,自然地插叙进来,暗访、偷拍、飙车等手段,让人看得或虎躯一震,或会心一笑。

按理说,这类主角一路“打怪升级”,最终成为人生赢家的剧情,能让人感到酣畅淋漓。但因其聚焦传统媒体行业,全剧始终笼罩着淡淡的忧伤。笔者至少从剧中看到了传统媒体人的三重焦虑。

“地沟油的新闻被央视采用了,我们记者很有思想嘛,还冒着生命危险,真是脊梁啊。”

“市长同志,您大概忘了,她前不久因为PC事件搞标题党,差点被您命令裁掉,说她不合适当记者。”

“年轻人嘛,错误也犯,改正错误也快嘛。”

这段时任都市报主编傅云鹏与时任市长的对话,囊括了女主角郑雨晴记者生涯的两次重大事件——PC项目报道和地沟油事件报道。也是这两次事件,引发了郑雨晴和观众的思考。

PC项目事件可以概括为“一个标题引发的风波”。郑雨晴接到电话称某化工厂放毒引发村民激烈抵抗,她了解到化工厂的PC项目是可控的,采访后写出报道做解释,并对不规范之处提出建议。但因标题使用了“……PC项目是定时炸弹?”的表述,该市这一重点招商项目遭遇投资者撤资和居民上访,引发轩然大波。

郑雨晴觉得委屈,自己明明是在为政府说话,并进行正常的舆论监督。是上访者和投资商不认真看原文,曲解了本意。市长则痛批本地媒体捅了篓子,短短两百个字造成了数亿元的损失,一年招商的辛苦付之东流。郑雨晴最终屈服了,检讨了自己“哗众取宠”。事实上,在政府喉舌和舆论监督之间如何平衡,正是很多媒体人最感焦虑的问题。

与之相呼应的还有“标准化管理”模式与记者自由天性之间的矛盾。生性散漫的郑雨晴生孩子回来后,发现报社实行了“规范化管理”,不仅记者要实行坐班,每人一天还要打四次卡,自己还因缺工作量被取消了副高职称,气得当即找到领导理论。

第二重焦虑来自为了完成调查报道,利用和欺骗熟人,给其造成伤害带来的负疚心理。

郑雨晴暗访地沟油事件,找到她和丈夫吕方成的朋友小顾开的炼油厂。当时,小顾正打算向吕方成贷款两百万,郑雨晴便谎称丈夫派自己来调查,帮小顾撰写贷款可行性报告,小顾于是对她十分热情,有问必答。暗访的路上,郑雨晴都非常犹豫,甚至与人抱头痛哭,最终她仍坚持报道。报道刊出后,郑雨晴一战成名,小顾却被抓进了监狱。

为了维护食品安全,郑雨晴此举是正确的,小顾也罪有应得。但郑雨晴在暗访中的欺骗和隐瞒是否符合新闻规范,小顾是否能有更好出路,也引发了激烈争议,甚至发展成了一场媒体人如何慎用公器的讨论。事实上,许多记者获得舆论监督的新闻线索,正是通过熟人、朋友。如何在做报道时将对非公众人物的影响降到最低,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课题。

第三重焦虑是本剧探讨的主旨之一——传统媒体如何应对新媒体冲击。剧中的应对办法包括向政府要钱承办活动,搞众筹,与网络公司、资本等合作,但都市报始终没能摆脱困境。

年轻时的郑雨晴,一心想探明事实真相,立志做一个好记者。

让许多业内人士感慨的,还有剧中传统媒体人在夹缝中生存的艰辛——报社有人赚外快给新媒体写稿,因为缺人,郑雨晴睁只眼闭只眼;郑雨晴欲怒告新媒体转载新闻不给稿费,却因法律不健全输了官司;纵观剧中主角的结局——郑雨晴的老师刘素英去搞物业管理,好领导傅云鹏病退,助手陈思云回家养胎……没有一人留在媒体。有人说,这不是巧合,而是大时代使然。有意思的是,该剧拍摄时最火的新媒体还是微博,播出时微信朋友圈都已过时。

贯穿全剧的反腐元素

“郑雨晴同志,现在向你通报,原都市传媒集团董事长吴春城,原都市报社副社长李文全,因涉嫌严重违纪,正在接受组织调查。”

全剧开篇设定在十八大后的2013年(随后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倒叙),组织上紧急召回了在海南参加新媒体学习的郑雨晴,在窗外一片滂沱大雨声中,宣布了原班子成员“塌方式腐败”和郑雨晴主持集团工作的任命,就此奠定了全剧的反腐基调。其中一些故事情节,也和现实中的反腐风暴有明显联系。

剧中的吴春城原为职业经理人。其上任老总后讲究效益,给每个编辑记者都安排了广告经营任务。至于其思想性格,除了与雨晴的直接冲突,就是通过其力挺的张国辉对雨晴的打压来间接表现的。吴春城被查,据传是由其关系密切的传媒集团女副总罗美林举报的。罗后来患上严重的抑郁症,因故跳楼身亡。

另一个隐藏颇深的“大老虎”,是直接管理媒体的原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后任市长的江宏,这一悬念直到最后一集才揭晓。客观地说,江宏并非庸碌之辈,他对报社原领导傅云鹏很尊重,当初雨晴接掌集团,也少不了他的首肯。但其后来利欲熏心,与张国辉沆瀣一气,涉嫌在新区建设及某生物孵化器项目中以权谋私,后因贪腐接受组织调查。

围绕江市长的腐败大案,有三大值得注意的情节,一是江市长腐败的线索,是由官场内部曾多次受江斥责的规划局原局长捅出来的,他打进了都市报爆料热线,促使盖子揭开;二是时任报社副总的张国辉,是在女儿婚礼现场被纪委办案人员带走的,江市长则是在会议现场被带走接受调查;三是江市长的女儿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支持雨晴将能证明江市长贪腐的录音交给纪委,“大义灭亲”。这些细节,都能从十八大后的贪腐案件中找到原型。

初心和情怀的回归?

与反腐情节同步,剧中也出现了一批鲜活的人物形象。最令笔者感佩的便是雨晴的老领导傅云鹏,他为人正派,“从没睡过一天懒觉”,时常在尊重领导意见与支持记者进行舆论监督中搞平衡。其处境有多难,初次执掌报社的雨晴看望傅云鹏时的声声痛哭,道尽个中辛酸。除此之外,耿直真诚的刘素英、文艺青年李保罗、为了报社发展拒绝电视台高薪聘请的栗主任等人亦是可圈可点。

毋庸讳言,《女强》也存在许多问题,如在反映媒体生存状态上不够专业,对社会热点的探讨浅尝辄止,对新媒体的展现停留在表面等,特别是情感线上的絮叨和恶俗的三角恋情节,以至于后期的郑雨晴被有的观众质疑“人设崩坏”。

但正如有评论指出的那样,也许不够深入,也许轻描淡写,但这种有意识的探讨的勇气,已经承担了足够多的社会意义。毕竟在看过了同期打着职场剧旗号的爱情片、以男男CP卖腐为卖点的美食剧之后,在见证了优秀的传统媒体人如潮般离职之后,光是《女强》剧中强调的“初心”和“情怀”四字,就足以让许多业内人士心生敬意。

在全剧结尾,郑雨晴用手机拍摄车辆事故现场。对于她的结局,剧中仅透露其受到“市委卢书记”、“纪委王书记”器重,离开报社高升。她升到哪儿去,是否还会在媒体系统,这个结局有什么深层寓意,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答案。

猜你喜欢

都市报市长传统媒体
以15秒播出一个温暖的片断——温州都市报的抖音号运营实践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好市长(外一则)
试论《都市报道》与“民生民情”
新形势下都市报文化新闻创新探析
市长给我娘送礼了
市长的爹
请市长作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