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接纳情绪3大误区

2016-08-10李岩

孩子 2016年8期
关键词:打人宝贝生气

李岩

最重要的就是要允许孩子哭,而不是尽快停下来。

孩子有情绪当然要接纳。不过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时候,家长会发现在接纳的过程中总是困难重重,结果也常常收效甚微。

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家对情绪接纳认识不够彻底,存在一些误区。

“有情绪”和“发脾气”是一回事吗?No!

打个比方,“呼吸道感冒”和“咳嗽”是一回事吗?不是。前者是一种状况,后者是这种状况的外显表现。同样,“有情绪”是一种状态,而“发脾气”是行为表现,是表达情绪的方式。

通常,我们会认为“有情绪”和“发脾气”是同一问题的两种不同说法。正因为混淆这两个概念,结果使得我们在处理情绪的过程中进退两难:既认同“接受情绪”的理念,又不可能接受无理取闹的行为。

分清二者的区别非常重要,因为这涉及一个基础概念:接受情绪≠纵容行为。例如,我们接受孩子生气的情绪,不意味着允许他摔东西或打人。有了这个区分,下一个问题就简单了。

接纳就是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吗?当然不是!

对孩子有益的情绪调节手段,既不是允许他摔东西或打人,也不是立刻答应买玩具、吃零食,甚至不是马上说“好了好了,那就再下一盘棋吧,这次让你赢”。所有这些做法都有一个潜在的危险:让情绪越来越依赖于外部,而不是依靠内在的调节能力。

可是不满足他,孩子就会有情绪呀。

是的,得不到满足,他就会本能地不高兴;而此时正是我们发挥作用的时候。

我们绝不是要躲避孩子“有情绪”的状况,而是要在孩子有情绪时,帮他恢复平静。

哭闹,算不算“不合理”的情绪表达方式?视具体情况而定。

哭闹,实际上是由两个行为组成的:“哭”和“闹”。

先讨论“闹”。“闹”也分为不同情况。

一种情况是,“闹”的行为具有真实的破坏性,比如摔东西或打人。这当然要及时阻止行为,但更重要的是我们阻止时的态度是什么:觉得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还是“我知道你很生气,我会帮助你”?

更多情况下,孩子只是在态度或言语上“闹”,比如他会说“讨厌你”“打死你”,行为上并不具有实质性的破坏。当孩子态度恶劣、出言不逊,他其实是在说“我很不舒服”,因此我们最重要的回应是“镇定的关爱”——既认真关心、又不紧张焦虑,比如“是吗,这么生气呀”,“就是哈,真没想到”,“嗯,我知道,来抱抱好吗”。

对于“哭”,家长更是不能理解:我已经做到了接受情绪和陪伴,孩子为什么还是哭个不停?似乎我们接纳孩子的情绪,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尽快“不哭”。事实上,哭是人类天然的、健康的、不具破坏性的释放情绪、进而恢复平静的自我调节方式。帮孩子调节情绪,最重要的就是要允许孩子哭,让孩子安全地、安心地、痛痛快快地哭够,而不是尽快停下来。

当然,充分释放之后,孩子自然也就不哭了。

案例示范:跟着感觉走

“怎样帮孩子调节情绪”这件事,恐怕很难写出电脑操作手册那样的说明书。很大程度上靠的是“找感觉”。下面这个案例,是几段真实故事的组合(为了讨论方便),目的是和大家一起找找感觉。

桃桃:“我要吃冰激凌。”

妈妈:“你在咳嗽呢。等感冒好了就可以吃。”

“我不管!就要现在吃!”

“不行,宝贝。”虽然不同意,但妈妈的表情却没有丝毫不耐烦。

“讨厌!你是世界上最讨厌的妈妈!”

“是够讨厌的,宝贝气死了。”妈妈的语气和表情十分真诚,毫无说笑之意。显然,在态度上,妈妈跟桃桃是一伙的。

(通常,孩子还会想办法再跟大人多磨几个回合,但只要大人自己的情绪不被牵动,事情本身又没有更复杂的背景,那么冲突就不会再升级了。这里为了进一步讨论,我们让孩子继续发脾气。)

桃桃气急了,抓起一件玩具要往地上摔。妈妈正好在旁边,及时把玩具抢过来,但并没有教训桃桃“生气也不能摔东西呀”,反而还更加关切:“这么生气呀,来,妈妈抱抱!”

桃桃大吼:“走开!不要你抱!”紧接着开始嚎啕大哭。显然,桃桃此时还没有准备好接受妈妈的安慰。妈妈既平静又认真,拉过来一把椅子想坐在桃桃身边。

“不要!出去!讨厌!”

妈妈站起来后退了一步,但桃桃还是不依不饶:“出去!我叫你出去!”由于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妈妈并没有被激怒:“好的,宝贝,我在门口陪你。”随后退出房门,站在门外。

桃桃敞开嗓门大哭。1分钟后哭声渐小,妈妈凭经验觉得差不多了,试着慢慢走回去,在桃桃身边坐下,轻轻拉起她的小手。这次,桃桃没有拒绝。于是妈妈把桃桃抱过来。桃桃趴在妈妈怀里,开始第二轮放声大哭。一边哭,一边历数自己在幼儿园的遭遇,以及妈妈的各种“罪行”。

对于桃桃所说的,有些事妈妈早就知道,有些却是第一次听到。然而妈妈并没有急于追问任何事情的来龙去脉,也没有内疚地表示“是妈妈错了”,更没有为自己辩护申冤,只是一边轻轻抚摸着桃桃的后背,一边认真地听,偶尔地、恰到好处地重复这样一些回应:“是吗……啊,真的呀……就是的,太气人了……”

就这样过了很久,桃桃渐渐放松下来,唠叨的内容也从“气人的事”过渡到“好笑的事”。

这时妈妈突然想到了什么,认真地问:“刚才你说,有个妈妈答应第二天给她的宝贝买公主裙,可是第二天就忘了,而且第三天也忘了。记性也太差了吧,这是谁家妈妈呀?”

桃桃笑着说:“是我妈妈。”

“啊!你的……是我?哎,好吧,这可太糟糕了!”妈妈一脸沮丧,桃桃哈哈大笑。接着,妈妈不甘心地说:“虽然我记性差,但我可是揪尾巴的高手,你敢跟我比吗?”

桃桃一下子跳起来,因为“揪尾巴”是她这几天最喜欢的游戏。

接下来,妈妈一边虚张声势、自吹自擂,一边却笨手笨脚、连连失利。之后的10分钟充满了笑声,刚才残留在桃桃心中的所有阴沉,早已无影无踪了。

猜你喜欢

打人宝贝生气
生气了怎么办?
生气了怎么办?
孩子总打人怎么办
打人的年纪
宝宝“打人”,就是不友好吗?
生气汤
“神奇”宝贝
快乐宝贝秀
快乐宝贝秀
《宝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