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语文教学的策略

2016-08-10俞玲玲

成才之路 2016年19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心理健康道德

俞玲玲

摘 要:语文教材情理交融,可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效的帮助。从研究教材寻找突破点、着重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注重课外活动的参与、每天一记五个方面,研究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语文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健康;德育;道德

中图分类号:G444;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9-0019-01

心理健康教育往往比知识教育更为重要,心理健康发展有利于学生的理想人格的形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语文教材情理交融,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学生茁壮成长的需求,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结合多年实践,对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语文教学的策略进行研究。

一、深入研究教材,寻找突破点

语文教材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表现,也是教师组织教学的重要依据。教师要对语文教材深入研究与挖掘,找出有效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突破点。语文教材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朗读课文、情境表演、课堂辩论之中,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例如,通过反复朗读《小马过河》中小马与老牛、松鼠、妈妈之间的对话,学生可以对比分析小马两次过河时不同的心理状态,感悟到如果自身遇到困难要多思考,敢于实践,不能过分依赖别人。这样一来,学生自身的感受会帮他们自我反省,消除平时在生活中过分依赖父母和教师的行为,树立自立自强的意识。再如教学《落花生》时,可以通过辩论会的形式让学生各抒己见。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分成落花生队和苹果队,两方在激烈的辩论当中体会己方和对方的心理。教师要针对不同课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教材为中心,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既让学生学会客观全面地分析评价他人,也让学生感悟到要注重心灵美。

二、着重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是语文教学和心灵健康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展现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场景,帮助学生分析教材中的思想情感,提高学生的领悟力,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比如,教学《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时,可以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模式,精心制作PPT短片,并播放火车开动时远去的画面,同时深情地叙述:“车轮滚滚,列车远去,载走的是人,载不走的是情。一边是志愿军,一边是朝鲜人民,他们的告别声一声叠过一声,千言万语化成了一句话——”学生朗读:“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人!”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师生好像身临其境,在依依不舍的深情里不能自拔,继而与代表正义、和平与善良的情感文字产生共鸣。而利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加容易体会教材中人物的心理,感悟先进人物高尚的道德情操,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

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与效率。融洽和谐的学习环境可以使学生放松身心,对上课不再那么抵触,激发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效率。抑制、禁锢学生的发散思维,不仅会严重打击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对学习质量和效果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文字的魅力,发挥语文独特的感染力来鼓励学生学习,促进学生与书本产生共鸣,使其人格与情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不断陶冶与熏陶。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时,需要教师认真分析与把握,尽量把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注重课外活动的参与

近年来,越来越认识到课堂教学只是学习的一部分,课外活动更能增强学生的整体素质。学生往往对课外未知的世界更感兴趣,组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更能打开学生的心扉,为心理健康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组织课外采访,让学生接触其他领域的优秀人才。在采访的过程中,学生会不自觉地受到优秀人物积极心理的引导,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起到促进作用。除此之外,课外阅读对心理健康教育也有一定的积极影响。语文这一学科有其自身特点,阅读和写作这两个方面密不可分。因此,教师要重视课外阅读,加强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五、每天一记

日记是每位学生真情的流露,不论是烦恼痛苦还是开心,都可以通过笔记录下来,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鼓励学生大胆、长久地坚持记日记,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和抗压能力,还可以让学生自我开导、自我教育、自我批评,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在学生日常生活中,课程的压力、考试前后的紧张焦虑、与同学之间的矛盾、与父母之间的矛盾,有时可能得不到合理宣泄,容易形成消极的心理。而日记,则成为学生重要的宣泄口,把消极的心理慢慢释放在字里行间,有利于学生克服消极心理,逐步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写日记的良好习惯,好好利用这一重要工具,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六、结束语

总之,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语文教学息息相关。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把心理健康教育自然地、有机地、合理地融入到语文课堂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心理,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郑晓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05).

[2]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第二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心理健康道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