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下义乌国际物流人才培养策略

2016-08-10方巍巍

物流科技 2016年4期
关键词:国际物流义乌培养策略

方巍巍

摘 要:随着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推进,对国际物流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如何培养经济发展所需的大量人才,开始成为政府和企业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对义乌企业所需国际物流人才技能素质的分析,构建人才培养框架,结合地方经济特点,研究其推进策略。

关键词:国际物流;人才;培养策略;义乌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prehensive pilot reform of Yiwu international trade industry, the demand of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talents is becoming bigger and bigger. How to cultivate the talents needed by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ubject for the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 It is necessary to construct the framework of talent training and combine features of local economy to study the advancement strategy, by analyzing technical talent of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talents of Yiwu enterprises.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talents; training strategy; Yiwu

2011年义乌获批国家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四年过去了义乌经济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国际贸易量大幅度提高,小商品出口总量增势明显,一般贸易出口、加工贸易出口均实现了较快增长。据统计,2013年义乌进出口总额186.2亿美元,同比增长107.4%;2014年全年进出口总额达到了241.9亿美元,同比增长30%,远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

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需要物流的支撑,一批国际物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是近些年义乌在国际物流人才的培养上较为落后,人才缺口巨大。目前,义乌全市有外贸进出口权的企业4 800余家,国际货代企业1 000余家,外商投资合伙企业

1 981家,此外还有一大批报关行、船务公司办事处等。这些企业缺乏大量了解国际物流业务流程,能够独立进行业务操作,掌握报关、报检、通关、联运等技能的基层人才。

1 义乌国际物流人才需求的知识和能力结构

“供需错位”是当前国际物流人才培养中的核心问题,高校专业教学脱离实践,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但缺乏专业技能。国际物流业务流程复杂,涉及物流、外贸、英语等多方面的综合知识,因此根据义乌企业国际物流人才需求现状,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角度来构建人才技能培养框架。

1.1 知识结构

(1)国际贸易知识

国际物流是为国际贸易服务的,在其运作过程中,会涉及跨国采购、报关、报检和海关税收等环节,较好地了解国际贸易的各种知识,能帮助物流企业缩短物流流程,提高运作效率,响应顾客需求,减少各种纠纷的发生。

(2)国际化的物流知识

国际物流往往会涉及多个国家之间的商品流转,物流人才必须熟悉国际间商品运输和仓储,掌握国际多式联运的流程和规则。同时为了更好控制物流成本,还必须熟悉各种物流费用,具有成本分析,规划运输方式的能力。要能够清晰理解物流服务在国际供应链中所处的位置和发挥的作用。义乌国际物流企业以小型外贸公司和货代公司为主,多数缺乏运输路线合理规划、合理集货等成本控制手段。

(3)风险和法律知识

国际物流运作过程往往时间长,运输方式复杂,风险大。因此从业人员必须懂得相关风险防范知识,采取必要的措施降低和规避风险,例如:海运保险知识、货物保全知识等[1-2]。此外国际物流过程中, 要遵循各种国际公约、各国法律和政策,才能保证客户权益不受侵害。

1.2 能力结构

(1)沟通能力

沟通对国际物流业务尤其重要,某种程度上比专业技能更重要,因沟通不畅产生矛盾的事例比比皆是。国际物流人才应该具备良好的语言沟通协调能力,能够进行业务洽谈、单据填报、信息传递等。因此英语是国际物流人才必不可少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物流服务。

(2)团队合作能力

国际物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物流企业的工作人员不仅要与企业内的人员打交道,还需要与国际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保持良好的沟通协作。只有具备团队合作精神,才能保证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各环节的无缝链接。

(3)组织管理能力

国际物流运作过程中要有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才能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提高业务流程效率,减少物流的难度和系统的复杂性。物流方案设计、运输集货、路线规划等流程也离不开相关人员的组织规划。

(4)信息技术能力

现代物流中信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信息传递的快慢和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物流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准确率,国际物流从业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例如:物流信息的录入、数据维护、安全管理等。

1.3 素质结构

(1)职业素养

现代企业招聘人才,不仅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加注重其职业素养,主要包含职业道德、作风、意识等。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有敬业精神和服务精神,严于律己,认真负责,注重言行规范,国际物流行业面对的客户比较复杂,情况各异,这就要求物流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

(2)应急素质

国际物流中经常会发生一些突发事故,例如:运输货物丢失、目的地罢工游行、送达时间延迟等。从业人员应该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具备随时应对危机事故的意识和能力,能够快速及时的解决问题,减少损失。

(3)创新素质

义乌国际物流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随着市场的改变和技术的进步,其各个过程都在不断的改进,需要从业人员保持创新精神,拥有发现问题、改进质量、提高效率、优化流程的能力。

国际物流人才技能培养框架如图1所示。

2 义乌国际物流人才技能培养框架推进策略

2.1 完善政策环境,增加人才培养支持力度

近年来随着义乌传统外贸和跨境电商的高速发展,国际物流业也开始出现爆发式的增长。但是义乌仅有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一所高校,物流专业开设时间较短,企业国际物流人才主要依靠企业自己培养或对非物流岗位员工进行继续教育使其转变为适应操作性岗位的人才,人才缺口很大。地方政府应该利用义乌的区位优势,完善政策环境,采用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方法,构建物流人才培养体系。加大高校专业建设投入,鼓励校企合作、联合办学和社会培训机构的发展,增加对国际物流人才培养支持力度,形成多类型、多层次、多渠道的人才培养体系;另一方面,出台相关政策,改革人才管理机制和评价方法,建立一个开放、公平、透明的环境,吸引外来物流人才。例如:住房补贴、生活保障、发展环境等。

2.2 改善行业环境,营造人才成长氛围

行业环境是吸引人才的核心因素之一,政府应该完善国际物流行业体系,采取优惠政策和措施,鼓励国际物流行业的发展。目前义乌国际物流多以货代企业为主,国际知名船公司马士基、中远、中海,四大国际快递FEDEX、UPS、TNT、DHL,都只在义乌设立了代理,没有设立分公司,降低了义乌的国际物流运作效率。因此义乌应该进一步加强公路、铁路、机场和保税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投入,鼓励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发展行业龙头,形成物流行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的态势,建设和改善吸引人才的环境。

2.3 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合理设置课程体系

地方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力军,要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打破传统思维,建立一套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政府也应大力扶持社会职业培训的发展,发挥其快捷、针对性强的优势,形成以高校为主,职业培训为辅的人才培养模式。职业培训还能较好地解决义乌国际物流企业在岗员工行业素质低、岗位技能缺乏等问题。

义乌企业比较缺乏的是懂得国际物流业务流程的技能型人才,例如:货物通关、商品报检、集装箱运输、国际货运保险等。针对现状,地方高校和培训机构应该让企业和学校一起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一起组织实施教学。课程体系设置应该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角度出发,以企业工作环境、岗位业务需求为目标,理论结合实践进行教学。国际物流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2.4 多元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

校企合作模式是目前经常采用的技能人才培养方法,传统的校企合作多是学校理论教学完成后,再让学生去企业实习锻炼技能。这种方式很容易产生“人才培养错位”,企业和学生都普遍反映,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差别较大,难以匹配。

义乌国际物流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因此订单培养、校企联合办学等方式都不适合目前的行业现状,应该采用企业辅助模式,即企业投资帮助学校建设实训基地或企业提供岗位给学生实践。学校应该围绕职业能力的形成,根据国际物流的业务流程来科学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块,如报关报检、跟单采购、海运服务、供应链管理、国际贸易货物仓储等不同模块,以此为基础寻找不同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这种方式一方面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能够让学生置身于不同的实际运作环境中,提高实践能力和自身职业素质,学生也可根据自身情况和兴趣,进行多元化选择;另一方面分模块教学和实训,结合了不同企业的实际业务特点,能够较好地统一学校和企业双方的利益点。

2.5 发展职业资格认证体系,调整人才结构

国际物流人才的资格认证主要包括报检员、采购师、物流师、国际货运代理从业资格证等[5-6]。通过职业资格认证建立行业准入制度,调整行业人才结构,从根本上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与管理水平;高校学生考取资格证书,则可以调整和完善自己的能力,达到易就业、易上岗的目的。因此政府和行业协会要加快发展与国际接轨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为企业选拔、培养、晋升人才提供规范化依据。

3 结 论

随着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不断深入,国际物流人才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必须将高校培养、社会培训、从业资格认证相结合,以企业和市场需求为目标,培养具有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欧阳小迅,戴育琴. 构建国际物流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35(7):182-183.

[2] 徐玲玲. 国际物流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实施与保障[J]. 物流技术,2013,32(4):273-275.

[3] 王明辉. 中国跨境物流与供应链贸易市场分析[J]. 中国市场,2011(10):12-17.

[4] 刘国忠. 中国台湾高校国际物流人才教育课程分析[J]. 物流技术,2011,30(12):246-248.

[5] 秦小辉. 面向东盟的国际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 中国物流与采购,2012(17):64-65.

[6] 马志军. 中原经济区国际物流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析[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35(7):204-206.

猜你喜欢

国际物流义乌培养策略
下车镇赴义乌招商引资
义乌展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下珠三角地区国际物流人才培养探究
刍议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的互动
高职国际物流人才职业素养现状分析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为义乌试点聘任公务员制叫好
印度鼓动本国商人远离义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