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美孩子,住不住校自己定

2016-08-10玛希娅

莫愁 2016年12期
关键词:罗西朱利安科林

☺玛希娅

北美孩子,住不住校自己定

☺玛希娅

在加拿大新不伦瑞克省的圣约翰市,有一所招收6—12年级学生的私立学校罗西莱德学校。这所学校有走读生,也有寄宿生,学费很高,对于多数加拿大的家庭来说,是难以承受的。

我朋友的儿子朱利安,小学初中上的是教会学校,毕业后进了附近的公立高中上了9年级。但一年下来,朱利安对毫无挑战的公立高中生活感到很厌烦,他一天都不想浪费自己的时间,于是他写信给罗西莱德学校招生处,询问自己是否可以进入该校学习。接到朱利安的来信之后,罗西莱德学校招生处的人员感到既意外又高兴,立即安排朱利安进行了一次面试。朱利安顺利通过了面试,罗西莱德学校的招生人员当场决定录取朱利安。

朱利安的父亲在本地一家工厂工作,妈妈在一家健身中心做教练,夫妻俩有三个孩子,经济并不是很宽裕。面对昂贵的学费,朱利安的父母觉得无法承担。好在朱利安在面试时,给罗西莱德学校的招生人员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决定给朱利安26,000加币的奖学金。余下的学费由父母分期付款。

朱利安非常喜欢罗西莱德学校的寄宿生活,但他的弟弟彭生却并不愿意以后去寄宿学校学习。彭生喜欢运动,从小加入小镇的各种球队,在球队中结识了许多好朋友,因此他准备将来就进附近的公立高中,因为公立高中的学生多,这样他就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各种球类运动。

随着近年中国学生去美国、加拿大留学人数的增加,北美的寄宿学校也积极地去中国招收学生。比如,登陆美国寄宿学校联盟的网站,我们就可以发现:寄宿学校联盟经常在世界各地举办招生展,其中包括2015年10月,寄宿学校联盟在上海举办的展会,有将近20多所寄宿学校前往上海参展。

在北美,寄宿学校通常有两种类型:大学预科寄宿学校和治疗寄宿学校。大学预科寄宿学校为学习优秀、积极进取的学生而设。但这样的学校往往要求很高,竞争也很激烈,是许多学生的理想学校,在这样的寄宿学校中学习的学生很少有吸毒、酗酒等问题。而治疗寄宿学校是针对那些在传统的学校环境中,学习困难、需要特殊照顾和关照的学生,比如有多动症、自闭症的学生,有网瘾、酗酒等不良行为问题的学生等。这些学校除了传授一定的专业知识外,还配有专门的设施,具有护理和教育的双重责任,帮助那些在某方面需要帮助的学生。很多具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就会选择上寄宿学校。比如,我先生的侄女小时候因病失聪,她在普通学校受到同学欺负,最后转学去了私立寄宿学校。

北美父母对是否送孩子上寄宿学校的看法不一:有赞同,也有反对。我在加拿大的朋友大多是大学教授或北美社会的成功人士,有两位朋友送孩子上了寄宿学校。其中一位就是上文所说的朱利安,另一位则是喜欢打棒球的科林。

科林爸爸年轻时是一位棒球运动员,科林5岁时,爸爸就成为棒球队的教练。科林也不负父母的期望,从14岁起连续多年都被选拔进入省青少年棒球队,是那个年龄组最出色的棒球选手之一。科林很小就想进蒙特利尔一所以棒球教育而闻名的私立寄宿高中,希望自己能够得到更多的棒球训练。去年,满16岁的科林报考了那所学校,并因成绩优异、球艺精湛,获得了全额奖学金。

从我身边的情况和寄宿学校联盟的统计数字来看: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家庭中,真正送孩子上寄宿学校的家庭并不是很多;决定上不上寄宿学校时,孩子首先拥有主动权,即使父母希望送孩子去寄宿学校,大多也会先征求孩子的意见,让孩子自己做出选择。

近年来,国内寄宿学校越来越多,许多父母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常常不顾孩子的意愿,为孩子择校。曾经听到有的父母询问:是不是要把6岁的孩子送往寄宿学校?也有的父母因为管不住孩子,就把他送到寄宿学校,让学校管教孩子。

在我看来,父母硬性地把孩子送入寄宿学校,有可能让孩子误解为被父母抛弃,并因此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和孤独感。父母更不能因为把孩子送到了寄宿学校就甩手不管。作为父母,无论是否和孩子在一起,培养子女都是不可推卸的责任。

编辑 朱璐zhulu83@126.com

猜你喜欢

罗西朱利安科林
第七章 你能保守秘密吗
第六章 走廊内的哭泣
科林的故事
Influence Factors Analysis of Sense of SchoolBelonging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妈妈的神奇时间(下)
西罗西咖啡店(外三首)
钓鱼游戏
外国多格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