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怎么不长个呢?

2016-08-10刘律廷

莫愁 2016年12期
关键词:心灵情绪儿子

☺刘律廷

他怎么不长个呢?

☺刘律廷

不长个的男孩

9岁的周子旺随母亲来咨询的时候,小小个子的他躲在母亲后面,一副沉默怯懦的样子。在母亲焦急的叙述中,我明白了她的烦恼:

离婚后,她为脱离原来的环境,带着7岁的儿子来到这座城市,儿子进入寄宿制学校学习,她则打工维持生计。

一年级时,儿子在班上不算矮,但到了三年级,他的身高仍与入校时一样,比同龄孩子矮了一头,被同学嘲笑。老师说他常常上课发呆,有时周末的晚上,她也能听到儿子在自己房间里隐隐约约的哭泣声,意识到问题很严重的她赶紧带儿子去医院检查,医生说,周子旺身高不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心情抑郁,生长激素的分泌受到影响,造成了生长发育迟缓。她现在迫切地想知道,怎么才能够让孩子阳光开朗起来。

其实,在我的接诊案例中,像这样一两年都没有长个的现象不多,但因为心情影响了发育的情况还是不少的。在这个热闹喧嚣、压力倍增的世界中,不少孩子感到孤独与寂寞,有些孩子甚至产生厌世和轻生的念头。

有时我感觉失落/感觉自己像一颗草/有时我陷入空虚/可我不知道为什么/时光流走了/而我依然在这儿/我已掉进深深的旋涡……我们永远是这美丽世界的孤儿……

这是周子旺最喜欢的一首歌的歌词,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内心世界。人们常用“无忧无虑”形容少年儿童的心理状态,然而,大量临床数据表明:孩童罹患抑郁症的比例不亚于成人,未成年人出现抑郁症状的比率逐年攀升。在中国的许多大城市,20%的少年儿童出现过抑郁症状,其中有近两成孩子患有重症抑郁,需要接受临床药物治疗。

像周子旺这样,寄宿学校中的单亲家庭孩子,属于儿童抑郁症的高发人群。一般来说,孩子感到情感缺乏的时候,就容易有被遗弃和拒绝的极端想法,从而产生焦虑恐惧,更加胆小内向;当缺少知心朋友、倾诉对象和心灵监护人时,一点点生活环境的改变就会在孩子心中埋下抑郁症的种子。

打开心灵的世界

我请周子旺说一说父母在一起的生活,他却不知不觉地将话题绕到“控诉妈妈”上来。比如:“爸爸以前对我很好,那段日子是最快乐的,妈妈总是跟爸爸吵架,也不让我去看爷爷奶奶……”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自责,他觉得爸爸妈妈离婚、爷爷奶奶不再关心自己,都是因为自己不够乖、不够好、惹得大人生气……

在断断续续的倾诉中,他总是无意识地转动自己的衣扣。我感觉到这个孩子在经历着极大的孤独与不安全感,但是,他又渴望宣泄,期盼着从这种可怕的情绪漩涡中脱离出来。

我决定给他催眠治疗,他渐渐愿意把压抑已久的感受发泄出来。在几次治疗中,他都在控诉、谩骂、哭泣与尖叫中发泄。发泄完之后,周子旺轻轻哭了。他抽泣的时候,仍在不断地自责——他幼小的心灵是极度分裂的,一方面他希望找到一个妈妈那样的“替罪羊”,把一切的过错都丢给她;另一方面他内心深处又觉得自己是罪魁祸首。

在治疗过程中,我通过询问“你觉得哪些时刻你被抛弃了”,来释放他累积已久的负面情绪,让他意识到自己内心那些潜在的、在冲突中被隐藏的感受,然后教给他正确的“归因方式”,教他调整自己的情绪,认识到许多事情的起因是复杂多元的,让他不再自责、自我压抑。

对孩子的辅导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父母要改变与孩子相处的方式,给予孩子更有力的心理支持。我跟周子旺妈妈交流,深深地理解她的伤痛,因为在前段婚姻中受伤很深,每当孩子谈起爸爸,她都告诉孩子,他的爸爸很坏,很不负责任。时间久了,孩子竟然再也不提爸爸。但无论如何,她必须有所改变才行,我告诉她:

“在常年工作中,我见到过两类在单亲家庭长大的人。第一类人受到很多伤害却能泰然处之;第二类人虽然各方面都很成功却内心非常痛苦。他们的不同之处在于:有没有一个正面的父母形象,抚养自己的亲人能不能容许孩子倾诉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她承认说:“是的,我很少允许孩子哭,他表达思念爸爸时,我总说他没出息,没骨气……”

渐渐地,周子旺妈妈明白,无论孩子口头提与不提,他内心是非常渴望得到爸爸和爷爷奶奶的关怀。我建议她允许前夫来看望孩子,鼓励他们之间多一些互动。她也要改变对孩子的态度,如果她暂时没法心平气和地倾听孩子诉说内心的感受,就允许他用画画、唱歌、写信等方式来宣泄与表达。

周子旺妈妈最终接纳了我的建议,她抽出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鼓励他与父亲更多接触,也真诚认错,开始为孩子树立一个正面的父亲形象。一段时间之后,周子旺的抑郁症状好了许多。周子旺妈妈也学会了教儿子运用正确的“归因”方法——帮助孩子通过理性分析,意识到父母离婚只是大人的选择,并不是他的错。她还尽可能地邀请小朋友一起玩,帮助儿子找到伙伴,周子旺的自信心建立了起来,逐渐摆脱了那种“自我否定、自我定罪”的思维模式,从循环的失败阴影和应激的紧张状态中走了出来。

半年之后,周子旺的睡眠质量大有改善,个子也开始增长。之后的两年中,伴随着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他的身高已经逐渐增长到正常儿童的水平。

觉察抑郁的苗头

整体而言,男生在小学阶段的抑郁比率更高,随着青春期身体发育带来的压力,到初中阶段,会有一些女生出现抑郁症状。

孩子的心灵比较脆弱,有时还不能正确看待家庭的变化,家长在离婚或分居、送孩子去寄宿或寄养,甚至是搬家、转学、住院等情况之前,一定要与孩子充分沟通,为孩子预备好来自于亲戚、伙伴、老师的情感支持。分离后,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情绪的变化,引导孩子用正向的方式将注意力放在“重逢”而非“孤独感”上来。

当孩子出现抑郁症状时,家长们要处理好自身情绪,做到不迁怒、不焦躁、不将挫败感归咎于孩子;家长要避免专制冷漠的作风,精心准备营造一些快乐时光,可用“小礼物”“写卡片”“交换日记”等方式,使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感到父母永远是世上最疼爱他的人。

如同“情绪感冒”,儿童抑郁症不容忽视,我们不但要治愈儿童,还要以此为契机改善家庭教育,从人格塑造、性格培养、心理素质、合理期望值等方面来进行调整,提高孩子的情绪免疫力。

临床案例显示,与成年人相比,儿童抑郁症的病程更长,发作时情感起伏更剧烈,整体的社会功能受损更严重,带给家人和社会极大负担。所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刻不容缓。

抑郁症一般有外向和内向两种表达。前者表现为乱发脾气、歇斯底里、烦躁不安、攻击行为等,后者表现为木纳迟钝、郁郁寡欢、兴趣减少、自我封闭等。当父母发现这些表现时,不要轻下结论,要倾听孩子的想法,把握最佳的时机。

抑郁症早期的孩子,会向周围的人求助,求助遇到困难时,孩子才会把自己深度封闭起来。所以,我们要重视孩子“孤独、泄气、紧张、心烦”等情绪,通过理解与倾听,走进孩子心灵的更深之处。如果孩子的抑郁、暴躁、恍惚等不良情绪持续超过两周以上,家长就要求助于专业的心理医生,尽快确诊并加以干预。

编辑 刘建淑314606305@qq.com

猜你喜欢

心灵情绪儿子
打儿子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唤醒心灵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