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留一些岁月温情

2016-08-10张燕芳

莫愁 2016年12期
关键词:荷西旧物三毛

☺张燕芳

保留一些岁月温情

☺张燕芳

作者儿子

记得三毛在《撒哈拉的故事》中写过,她和荷西用废旧的轮胎做成像鸟巢一样的凳子,把空汽水瓶涂上图案与色彩,做成富有异域色彩的装饰品,把快腐烂的羊皮用盐和明矾处理后做成坐垫……无论是小时候还是现在读这一段文字,始终觉得文字中有一种三毛式的浪漫与洒脱。

而事实上,撒哈拉的生活是极为艰辛的,但三毛和荷西在改装这些家具的时候,必然是怀着美丽的憧憬,心里充满着对生活的热情,所以读后令人感觉到一种温情的气息。

三毛那个时代早已走远,如今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也许是拥有了太多物质,也就不懂得珍惜和满足。不知不觉中,这样的生活模式也影响了我们的孩子。

一个星期天,家里进行大扫除,儿子也卖力地清理他的玩具柜。洗澡鸭、电动恐龙、挖沙大卡车、绘本……儿子拎出一大包东西,表示要么扔掉要么送人,总之他不要了。我觉得很奇怪,以前他从未这样豪爽过,每次要处理掉一些破旧的或不能再用的东西时,他都很犹豫,甚至出尔反尔,怎么这次如此爽快?怕他是一时心血来潮,我再三问儿子:“真的不要了吗?扔掉或是送人,可就没有了哦?”儿子豪爽地一挥手:“都不要了!”没有一丝留恋。

然后,我慢慢发现这样的爽快成了常态,只要他认为是不需要的东西,就会毫不犹豫地扔掉,并要求我再买新的。他身上的“快餐”特征越来越明显。我不愿意儿子的生活中除了扔就是买,我希望他在心中的一个角落,为自己保留一些岁月温情的东西,哪怕只有一点点。

儿子在学习卡通漫画。有一次,他偶然看到一个一起学画的姐姐,用一个一溜儿打开的笔插来装彩色铅笔,非常羡慕,于是央求我也给他买一个。我跟他讲,这个要网购,如果现在就要,只能自己做一个了。儿子犹豫再三,最后实在敌不过心中的渴望,就答应做一个看看。我们寻找斟酌了一番,最后儿子决定用自己小时候的小被套来做。我拆下被套中的一面,缝了笔插的布面,然后在上面用宽皮筋做了40个插笔用的圈,最后装上绑绳,一个简单美观的笔插就做好了。

儿子看着这个自制笔插,总觉得和买的相比还有点不一样,所以他是带着笔插别别扭扭地去上课的。下课了,我去接他,美术班的两位老师和几个大孩子围上来了:唐唐的笔插是你自己做的?很好看啊!你怎么会想到自己做呢?现在大家都是去买的……我和大家寒暄了几句,带着儿子回家了。一路上,他拿着自己的笔插看了又看,快乐之情溢于言表。我没有想到这竟打开了一扇门,一扇为孩子保留岁月温情的门。

从那以后,儿子对于旧物好似多了一点感情,有时他会说,这个饮料瓶挺好看的,不如洗洗干净来养吊兰吧;这个糖果盒不错,我可以拿来放弹珠……但是新鲜劲儿一过,他又会轻易地把东西扔掉。这时,我忽然想起了那本著名的绘本《爷爷一定有办法》,在那本书里犹太人经济节约的智慧一览无余。书中所蕴含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关于旧物再利用的智慧,还包含了满满的温暖,那是岁月留给人们的温情。我想,假如我也能把孩子要废弃的东西,变成另外一件美妙可爱的东西,也许我们就不仅能跨进那扇门,还能走出一条罗马大道来。

有了这个想法以后,我收罗了一些关于旧物改造的资料和儿子共享,果然引起了他的兴趣,一开始我们一起改建了花架,做了分类置物盒等,后来,我们就在各自的领域里独自发挥了。周末空余时间,他会找出以前收藏的鹅卵石,给它们涂上颜料,绘上花纹,然后摆在自己的书架上;也会利用废旧的卡片,给自己的日记本做一个单支的笔插……

看着亲手制作的小物件,我们内心充满了成就感。在自己的身边,在心灵的某一处,保留几样拥有岁月温情的东西,让我们时时可以拿出来抚摸、回忆,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编辑 朱璐

猜你喜欢

荷西旧物三毛
旧物,可以不是断舍离
旧物
月光下的粉黛乱子
犟牛“三毛”
远方
围头新娘述心声 旧物展示两岸情
三毛辞稿约
娓娓道来的真诚
三毛与荷西说
三毛流浪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