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利工程堤防技术的应用

2016-08-09蒋旭

大科技 2016年12期
关键词:土料堤坝辅料

蒋旭

(淮安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南宁分公司 广西南宁 530000)

水利工程堤防技术的应用

蒋旭

(淮安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南宁分公司 广西南宁 530000)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对水利工程的应用越来越深入,国家对水利工程的开发建设也越来越重视。水利工程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在防洪、灌溉、发电、航运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水利工程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有很大影响,同时也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深远的意义。其中,堤防工程有着防洪泄洪的作用,以此来减轻自然灾害,直接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本文将对水利工程堤防技术的应用进行探讨,使其能够更好地为人类造福。

水利工程;堤防技术;应用

前言

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人类对环境也造成了或轻或重的破坏,自然灾害也愈加频繁,水利工程防洪泄洪的优势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然而,水利工程的核心是水利堤防工程,因此,想要使水利工程发挥最大效益的前提是不断优化对水利堤防工程的应用。以下将对水利工程堤防施工技术、防渗技术,保障堤防工程质量,提高堤防技术的有效性这几面进行分析。

1 水利工程堤防施工技术

在水利堤防工程中,施工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其工程的后期建设和应用,然而,水利工程堤防技术主要包括土料选择、辅料压实和填筑技术这三个方面。

1.1 土料选择

土料是水利工程中堤防和相应护岸施工所用的原料,所以保证水利工程堤防的建设质量的基础和关键就是对土料的选择。①土料选择必须要根据水利工程堤防的防渗要求,而且要结合实际情况考虑土料取材的难易程度和成本。②土料的选择还要遵循以下几个要求:a.要实地考察,根据施工现场的地基情况,例如:若施工现场的地基为软土时,则需要选择优质土作为施工材料并且使用机械施工来进行挖掘。b.在施工前根据土料的各种成分含量做好充分的准备,再根据一定的设计标准和施工材料各项指标。通过进行综合考虑来决定土料的选择,以便降低施工难度,提高工程质量。

1.2 辅料和压实

在施工过程中,在进行的辅料施工之前要对压实面层的面层刨毛,以方便后续工作的开展。同时辅料效果也会受到压实层的含水量的影响,所以必须防止压实层过干或过湿,并且还要控制冬夏季施工混凝土的温度,来保障辅料施工的质量。俗话说得好“所有的成功离不开周全的准备”,因此,在辅料施工之前,足够数量的碾压实验并对实验过程和结果做好记录、按照要求调整辅料的厚度、保证辅料面一定的平整性、避免其他性质的土料(如透水性土料或粘性土料)混入,这些重要的准备工作都必不可少。如此尽可能的去完善施工的每一步,来增大水利工程的内部稳定性,充分保证其安全性和持久性。

1.3 填筑技术

填筑施工是水利工程堤防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在进行堤防工程建设之前,要将堤基进行彻底的清洗,而且清洗必须要按照之前设计中的标准执行。对于清洗的范围和程度都要严格把握。①要注意控制好堤防工程堤面的清理边线,误差不宜过大。②在清理老堤时,要按照设计堤面的标准将杂草,灰尘和树根清理干净。③要把已经清洗干净的老堤压实压平,保证土壤有较高的密实度,最后再进行铺填。特别要注意的是,冬季施工中出资按会常常出现浸水和冻胀的现象,施工人员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土堤填筑的关键是采用含水量符合质量要求的土料,主要采用的施工方法是后推法。除此之外,填土时必须按照严格的标准进行,填土的厚度也要适宜。

1.4 对提高水利工程堤防技术的有效性的探究

随着社会对水利工程的技术应用的普遍化,人们对水利工程堤防技术也进行了不断的探究,现阶段发现提高水利工程堤防技术的有效性的根本手段是堤防筑体护岸,换言之:即通过对地基和筑体进行外围的保护来保证其有效性。

在筑体护岸的过程中,一般分为水上护岸和水下护岸两个部分。其中,对水下护岸而言,需要硬度较大、柔性好的建设材料,又因为水下会有一定的腐蚀性和冲击力,所以水下护体的材料还要具备良好的抗腐蚀性和耐冲击力。另外为符合我国现阶段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理念,要避免选择会对水造成污染的材料。然后,相对水下护体,对水上护体的要求更加严格。受天气、自然灾害等外界环境的影响,水上护体的建筑材料要有耐风化、受冬夏温差影响小、坚硬密度大的性质。而且水上护体在形状上也要有一定的要求,为减少河道水流对堤岸的冲击影响来保护河床,水上护体需要使用斜坡结构,例如:千砌石护坡、浆砌石护坡等斜坡结构。

通过水上和水下护体来对地基和筑体进行保护,来延长了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并增加其安全性。

2 水利堤防工程防渗技术

图1

2.1 混凝土结构防渗墙

混凝土结构防渗墙是一种新型的垂直防渗墙体结构。由于这种新型的墙体结构具有可以控制墙体厚度、保证不同墙段之间可以紧密结合的优点,所以,目前这种墙体被广泛应用于地基防渗、具有险情的堤坝防渗、临时围堰等工程。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防渗技术在墙体厚度,深度,防渗水准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众多新科技,新材料不断涌现,让防渗墙体有了更多的选择。值得注意的是,防渗墙的选择要根据堤坝的类型及防渗要求进行选择。另外透水性越高的土质,对要防渗要求也越高。

2.2 高压喷射灌浆防渗墙

高压喷射灌浆防渗墙是一个基础的防渗墙技术,它是利用高压冲击堤坝的地基覆盖层,再将水泥浆与泥土颗粒灌入其中,这样就形成了高压喷射灌浆防渗墙。这种防渗墙表面排布紧密,防渗效果较好,适用于一些地形较为复杂的堤坝建造,或者局部堤坝塌陷的修复以及改善堤坝初期建造成力不均匀的问题。随着防渗墙工艺水平的的进步,这种防渗墙中又增加了大粒径底层的高压,这时堤坝的防渗效果更加明显,且造价相对更加经济,这使该种防渗墙具有较好的经济前景。

2.3 自凝式灰浆防渗墙

自凝式灰浆防渗墙是一种新型的防渗墙技术,它在传统的塑性混凝土防渗墙的基础上,往自成孔洞中灌入自凝式灰浆,从而形成的新的防渗墙。自凝式灰浆由水泥浆、膨润土、混凝剂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其具体的比例要根据原堤坝的材料、当地地形、防渗要求等具体情况而定。这种方式相较于其他防渗墙的建造,减少了人力物力,且在堤坝原有的防渗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堤坝的防渗指数。但由于自凝式灰浆与原有堤坝的建造材料有所不同,容易产生受力不均的情况。

2.4 帷幕灌浆

帷幕灌浆是将具有一定流动性以及凝固型的浆液,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具体比例视情况而定)后灌入堤坝的裂缝之中,等待浆液凝固变硬后,增加堤坝的牢固程度,以达到防渗效果。由于灌浆数量会影响到压力的大小,裂缝大,相对的所需浆液量大,形成的压力小,若裂缝小,则情况与之相反。为增加堤坝的安全性、牢固性与耐久性,所以,一定要严格控制灌浆的数量,这是该工艺的核心技术。

3 堤防工程质量控制

3.1 严格把关建筑材料

建筑材料是所有建筑施工的基础。水利建设施工的材料是堤坝防渗的基础,施工中所有的材料必须严格按照建筑要求。建筑材料主要考虑其安全性、耐磨性。并且,为严格把控材料质量,对于材料的来源必须严格要求,建筑材料采购人员必须严格筛选,从根源上杜绝假冒伪劣产品的混入,影响堤坝的安全性及牢固性。

3.2 认真审核建筑承包商

一个建筑承包商是水利工程的执行者,也是质量检测的负责人,他基本决定了一个水利建筑的质量。由于堤坝的防渗质量影响到了一大片地区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由此可见,选择一个可靠地承包商负责施工,是极其重要的。在承包商选择,可以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通过比较团队的业绩、经验、信誉等方面择优而取。一个好的好的承包商,需要具备科学的管理团队,优秀的施工团队,丰富的施工经验。一个好的承包商则意味着施工过程中,不会出现人员分布不均出现抢工时,岗位空虚的情况,能提高工程的施工效力,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同时,一个好的承包商所使用的建筑材料相比于小作坊更具有安全性。

3.3 完善施工组机构

在水利工程施工建筑中,应建立一套完善的施工组机构,将项目工作人员分为不同部门,各部门分工合作,明确各部门的职能,将责任落到实处,提高施工效率,避免尸位素餐的现象的产生。同时每个部门需对自己所负责的部分全权负责,追究责任时,不会出现无人认责的现象。此外,还可以设立一个专司监督制约的部门,其职能独立于各部门,不受承包商的影响,却受制于项目的总负责人。该部门可对各部门任务的完成度进行检查。对工程的质量进行检测,一旦发现不合格之处,即可上报总负责人,项目负责人需要安排对工程及时进行整改。

4 总结

水利工程的堤防技术关系到一大片区域的经济发展,区域供水供电,以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洪涝时期,其安全性能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水利工程关系到区域经济的发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水利工程要保证其安全性,必须严格把关施工的每一个过程,关注细节,利用新兴技术提高堤防的安全性。

[1]朱浩璋.论水利工程堤防技术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1).

[2]郭亚州,庞光辉,李洪江,等.水利工程堤防技术的应用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21):367~368.

[3]董来军.水利工程堤防技术的应用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4):2170.

TV871

A

1004-7344(2016)12-0118-02

2016-4-5

蒋旭(1989-),男,助理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水利工程设计工作。

猜你喜欢

土料堤坝辅料
某特高土石坝防渗砾石土料含水率特性及现场改良试验研究
水利工程施工堤坝防渗加固技术
热销面料及辅料
山西省任庄水库筑坝土料分散性试验研究
浅析粘性均质土坝土料质量控制措施
流行辅料
热销面料及辅料
流行辅料
广东省辐射防护协会 坚持“三项服务”,筑起辐防堤坝
水利工程堤坝防渗加固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