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建筑工程岩土地质问题分析及勘察方法

2016-08-09张焱

大科技 2016年12期
关键词:勘测岩土施工现场

张焱

(广西第一地质队 广西桂林 541199)

试论建筑工程岩土地质问题分析及勘察方法

张焱

(广西第一地质队 广西桂林 541199)

建筑工程岩土地质问题与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建筑工程的正常施工与岩土地质勘察这一基本的施工准备工作脱离不开,因此,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活动时要以对地质勘察为先,通过先进的勘察技术来增强勘察的精确度、准确性,从而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施工建设的有效性、安全性,这对工程建设的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建筑工程主要的岩土地质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并对地质勘察方法进行针对性探讨,同时对建筑工程中的地质勘察的意义进行了一定的阐述。

建筑工程;岩土地质问题;勘察方法

1 前言

随着时代潮流的变化发展,近年来我国政府实行4万亿资金投入政策用来刺激内需,城市化建设不断推动,我国的建筑产业同时也面临了新一轮的挑战和发展机会,越来越多不同种类的建筑工程项目大量出现,由于土地资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满足工程建设的需求,所以大量出现地质、环境等各项条件复杂的建筑工程,建筑施工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这就需要建筑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来增强勘察工作的质量。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的准备阶段,要对工程的岩土地质进行详细的勘测与评估,通过采取现代化先进的勘察技术和勘察手段,及时发现建筑工程出现的岩土地质问题,并对出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从而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工程施工的安全性、有效性。

2 对建筑工程主要的岩土地质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2.1 地基沉降

地基沉降其实质是附加应用通过作用于地基土层而导致地基表面下垂。过度且不均匀的沉降会对建筑物的稳定性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

2.1.1 建筑物荷载差异

建筑物的荷载量存在较大的差异是造成地基沉降的主要原因。因为建筑物自身的重力和承载力作用于地基上,承载力过大,对地基土层的固结过程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使得地基土层自身重力比固结作用力还要大,这极易会出现地基沉降的现象。因此,在勘察施工过程中,要注重避免地基土层自身重力大于固结作用力的情况发生。

2.1.2 地基不均匀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作业过程中,因为地基本身土层存在不均匀现象,导致地基沉降等问题的出现。当地基出现沉降不均匀的现象,同时沉降程度还与规定的范围有较大的偏差时,建筑物的砖墙会产生裂痕和缝隙、较高的建筑物会发生倾斜、给排水管道破裂、地面开裂等现象。

2.2 基坑稳定性失效

2.2.1 基坑土隆起

在基坑的开挖施工时,由于移去了地基上土层,使得附加应力得到解放,在弹性回弹的作用下致使地基坑土隆起的现象发生。基坑在一定时间内暴露于空气中,因为地基自身作用力减少,土层含水率上升,从而引起基坑土膨胀隆起,这不仅会对基坑产生不良影响,还会破坏基坑四周的建筑物。为了避免基坑土隆起的情况发生,在施工过程中要提高施工速度,在基坑开挖之后马上添加载荷量。

2.2.2 基坑开挖边坡稳定性失效

由于在基坑开挖施工的准备阶段,没有严格进行地面排水工作,没有在基坑坑顶的四周边缘设立排水坡或者防水梁,从而导致水沟渗水现象发生,对坑壁的稳定性造成一定影响,使得基坑开挖边坡稳定性失效,对施工过程的安全和质量造成不良的消极影响。

3 建筑工程岩土地质勘察方法的探讨

建筑工程施工的准备阶段,工程岩土地质问题对施工工程的决议、可行性研究、项目批准、工程选址、前期设计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进行阶段,施工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都是根据现场地质勘察情况来进行设计和拟定的,并且工程的造价预算也是按照地质勘察情况来进行计算安排的,地质勘察工作实施是否到位与建筑工程的质量和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关系。

3.1 可行性设计过程

在工程项目的准备阶段,为了判断和评估施工现场的安全性、适宜性、稳定性,要对施工现场的岩土地质条件进行可行性考察和探访。在考察阶段,要注意对施工场地地质的相关资料如地理条件、自然灾害以及自然资源等进行收集、积累和整理,除此之外,还要调查研究施工现场四周的工程项目的地质相关材料和一定的施工经验。完成考察调查工作后,要整理相应的材料并对其进行详尽的探析和研究,加强认识建筑施工地区的岩土地质结构特性、组成成分等方面的地质资料。

3.2 前期地质勘察过程

在前期的地质勘察过程中,要对建筑施工现场中不同施工区域的稳定性进行一定的评估,同时对建筑工程岩土地质条件进行科学合理的判断、研究,从而得出相关的评估数据,这为建筑施工方案、施工设计图纸、项目选址等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而且,针对建筑施工的地基不同情况采取的针对性设计方案进行一定的科学合理的验证。建筑工程岩土地质情况的前期勘察的内容一般有:勘测地质的构造特性、结构特点以及力学特性;对于抗震防烈度不小于Ⅵ度的区域,要大体评估地震对建筑施工现场与地基造成的影响;同时对高耸建筑的地基性质、基坑开挖、工程排水计划进行一定的研究分析;针对建筑施工现场中存在的地质问题、产生的原因、发展方向等进行一定的勘探,并且还要将出现的地质问题对建筑物质量的影响纳入思考范围。前期地质勘测点的间距如表1所示。

表1 前期地质勘测点间距表

3.3 中后期地质勘察过程

中后期地质勘察就是在前期勘察的前提下,针对有关地质情况进行一定的研究探讨,针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地基进行有关地质条件的合理、科学地评估,并给施工建设方案和施工设计图纸的拟定和设计带来一定的的数据支持和信息参考。收集和积累建筑总平面图、地面标高,了解建筑构造性质、结构特点、承载量、地面至埋设于地面下的电缆的垂直方向的距离、地基变形限值等;明确勘察区域中岩土层的种类、深度、施工特性以及分布范围;研究和评估建筑地基的荷载、稳定性等;清除勘测区域中对施工造成一定影响的障碍;针对要进行地基沉降计算的建筑工程,给予相关的参数和数据,从而对建筑工程的变形特性进行一定的、预先的推测;针对建筑施工现场中存在的地质问题、产生的原因、发展方向等进行一定的勘探,并对此提出针对性、有效的意见和建议。中后期地质勘测点的间距如表2所示。

4 工程岩土地质勘察意义

建筑工程岩土地质勘察具有极强的探索性,在地质勘察过程中不停找到岩土地质存在的问题,处理问题。由于不同的建筑工程存在着不同的岩土地质问题,尽管国家相关部门颁布的相关施工技术规范和要求对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进行了一定的指导,但是其在实际施工现场中的应用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般情况下,部分勘测项目较为容易,若是单纯根据相关施工技术要求和规范来安排勘察工作内容,不仅会给施工单位和开发企业的生产成本带来一定的影响,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还会与建筑工程施工的目标管理相违背。利用施工质量风险的管控,在不对勘察质量造成影响的基础上,尽可能将野外勘察工作量的安排布置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勘察投入,节约项目投资成本,增强勘察企业的经济效益。

表2 中后期地质勘测点间距表

5 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建筑工程岩土地质问题进行详尽的研究分析存在着必要性,要把建筑工程施工的可操作性充分纳入考虑范围内,针对岩土地质情况不能够达到施工技术规范和要求的区域,禁止进行施工作业。要创建和完善相关的地质勘察管理体制,加大管控力度,提高勘察人员的责任意识、安全意识,提高勘察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防止违反相关规定的操作出现。在勘察过程中及时发现相关的地质问题,同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要保持勘察工作的高效、有效进行,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

[1]戴一鸣.探讨解决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技术问题[J].福建建设科技,2013(6):19~20.

[2]朱建华,等.关于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探析[J].世界家苑,2011.

[3]郑红柱,周永升.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和施工处理技术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7):35~36.

TU195

A

1004-7344(2016)12-0174-02

2016-4-8

张焱(1987-),男,助理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矿山水文地质,工程勘察,基础施工等工作。

猜你喜欢

勘测岩土施工现场
小型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管理
小型无人机在水利工程勘测中的应用研究
庐山站改移武九客专上下行过便线拨接施工现场
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控制
勘测设计
公路工程施工现场常见的『三违』现象
水利勘测
勘测设计
复杂岩土工程技术管理实践与思考
《岩土力学》2014年第9 期被EI 收录论文(40 篇,收录率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