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十载筑造匠心品质
———记北京市劳动模范、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北京建筑工程公司技术专家赵际顺

2016-08-09文彭程

工会博览 2016年16期
关键词:排水口徒弟施工现场

□ 本刊记者曹海英/文彭程/摄



风采

三十载筑造匠心品质
———记北京市劳动模范、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北京建筑工程公司技术专家赵际顺

□ 本刊记者曹海英/文彭程/摄

赵际顺不仅在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北京建筑工程公司是一名响当当的技术专家,而且被北京市建委质检总站特聘为轨道交通建设工程机电设备专业施工质量检查组专家,参与了大兴线、亦庄线、昌平线、房山线和15号线的工程质量验收工作。

给徒弟讲解设备原理 在施工现场查找问题

实干加巧干攻克技术难题

赵际顺当过兵,转业到中国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北京建筑工程公司工作,一干就是30年。他先后参加了北京西站、北京地铁机场线、15号线、16号线等机电安装工程施工。

“对我来说,每项工程都是一次挑战。”虽然干过这么多项工程,但在赵际顺的眼中,干就得干出个样来,从来不敢有一丝一毫地懈怠。搞技术的都爱琢磨,赵际顺也不例外,凡事都要搞个清楚,只要他盯上的事,不研究透了绝不罢休。

在首都机场线施工时,赵际顺发现区间消防管设计是球墨铸铁管承插连接,这种连接方法是每根管相互插接在一起,管件与管子存在隐性砂眼,这种隐性砂眼在验收试验时一般不会被测出,往往过个一年半载才能“露馅”,一旦“露馅”就必须进行更换。然而更换施工受到运营条件制约,非常困难,拆卸管子最短的也要150米,必须在夜间地铁停运后3个小时的“天窗点”内完成施工。“怎么才能快速方便地更换管子呢?”这一问题不停地在赵际顺脑中思考。一次他在洗手时,突然注意到手按下去水就流出来,手抬起来龙头恢复原位,水自然就停了。他兴奋不已,是否可以依据这一原理制造个装置,把它安装在管件与管子的衔接处,这样更换难题就能解决。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赵际顺想了好多办法,找了不少厂家,但是都不能满足要求。于是,赵际顺就先将构思画成草图,在草图上进行优化,然后再制模生产样品。样品出炉了,可问题来了,装置重达300多斤,四五个大小伙子才能抬动,要是将其应用于施工现场还是个问题。“不成,得改。”赵际顺犯起了牛脾气。他又开始琢磨起来,通过几次的改进与试验,将衔接处由直角改为圆弧形,问题迎刃而解,原有钢板的厚度大大减少,新装置由300多斤降为100斤,两个人便能轻松抬起,“快拆防胀限位器”研制成功。“以前,消防管拆卸维修一次需要几周时间。”赵际顺说,如今,在消防管上每隔25米安装一个快拆防胀限位器,最多两三个小时就可以完成拆卸维修,困扰地铁消防管维修的技术难题在他手中彻底解决。

轨道交通消防管道支架看上去是一个很简单的“小玩意”,但它承载着消防管道的安全和稳固。以前支架与墙面之间不贴合,由于推力与震动双作用,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变形,因此支架需要经常更换。每隔两米就有一个支架,一条地铁线路就有这样的支架上万个,需要的人力物力可想而知。细心的赵际顺通过观察与实践,将支架与墙接触的一面由原来的平面改成了弧形,这样支架与墙面吻合,避免了失隐现象发生。这么一个小改革,企业投资成本降了50%。像这样的改革,赵际顺已经完成并运用到施工中的就有十几项。

几年来,赵际顺还主持编写的行业标准《轨道交通设备系统重点工艺施工——水暖与通风空调专业》图集和《地铁工程机电设备系统重点施工工艺——给排水及通风空调系统》图集,填补了我国地铁工程快速发展中建设标准不足的空白。

高标准施工排险同时除隐患

多年的军旅生涯,使赵际顺具备一种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决不服输的性格。

一次,一位地铁运营公司工程师对赵际顺说,地铁消防管道压力试压很难达到15公斤,如果你们能够达到15公斤,你们就是最“牛”的。赵际顺胸有成竹,因为他知道,他所负责的项目施工质量标准是16公斤的测试压力。15公斤的测试压力对他们来说就是“小菜”。这位工程师经过反复挑选,在赵际顺负责施工的东直门至三元桥区间进行管道压力测试,打压到15公斤,管道纹丝不动,这位工程师为赵际顺竖起了大拇指。

冷却塔一般都设置在地面,在修建机场线东直门站时,由于地面空间不足,只好把冷却塔设置到了一个航站楼的楼顶上。那个楼有7层高,靠机械的浮球阀无法控制装在楼顶的冷却塔,一旦出现机械故障,整个楼都可能被浸泡。赵际顺考虑到这个潜在的危险,就着手想办法解决。他首先想到了电动液位控制器,但电气专业并不是赵际顺的长项。赵际顺二话没说,立即上网查资料、买教材,尝试安装、调试,终于在机场线开通前安装好了电动液位控制器。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观察,运行良好。这也是当时整个北京地铁里用电动液位控制器来控制补水当设备起好停的首企例。业的“大

赵际顺对自己有个要求,经手的产品,就要成为质量好、产品优、品质过硬、能经得起检验的匠人品牌。

首都—机—场线记投北入运京营后同,高益架中桥的特雨种水斗纤感应维板技每逢雨水就会发生信号故障,严重影响行车安全。赵际顺得知这一情况后,积极为运营单位解决困难,为市民乘坐地铁提供安全保障。

为了确保在汛期来临前把这个棘手的问题彻底解决,赵际顺多次爬到高架桥上查看分析积水的原因,确认积水原因不是管径问题,而是出在排水口上。由于桥上排水口常年裸露,受自然环境影响大,塑料袋、树叶等漂浮物在风雨中受到冲刷,很容易堆积到排水口上,从而造成排水口堵塞。赵际顺根据排水口周围大量淤积物排不掉的原因及淤积物堆积厚度确定整改方案,设计出大排量无堵塞排水装置,赶在雨季到来之前,完成了100多处桥面积水改造任务。经过汛期检验,这项技术创新完全满足两侧封闭式桥面在汛期排洪要求,彻底解决了高架桥的雨水斗感应板排水效果差和雨季车辆运行安全问题。

机场线运营一年多的时候,有一天有人打来电话,说机电运营部位的污水泵堵了,赵际顺带上徒弟就去了现场。当时现场脏乱不堪,污水池里都是粪便、垃圾什么的,臭气熏天。赵际顺二话没说,跳进去把水泵的吸水口清理干净。为了防止水泵再次堵上,他还在吸水口位置专门研究设计了一套防堵不锈钢篦子。这样就可以有效隔绝杂质,防止水泵再次被堵。

身先士卒徒弟心中的大师

赵际顺的技术革新虽说都是“小打小闹”,但都特别实用,真的是小发明解决大问题。比如,一个H型加固架解决了管道转弯均匀受力问题,一个挂架梯子解决了照明配电箱的维修问题……北京建筑工程公司工会以他名字命名成立了“赵际顺技术创新工作室”,配备了科研助手,提供了科研经费,组建了一支以赵际顺为领军人物的技术创新团队。

“看到自己的徒弟中有超过自己的,心里特别高兴。”赵际顺说,“现在‘80后’‘90后’跟我们当年不一样。我愿意毫无保留地把技术传给他们。但是我在方式方法上也有所调整,不是用老路子,而是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像朋友一样和他们相处。”

一次,因为施工时要用水龙带,赵际顺便问一旁的徒弟:“咱们剩下的水龙带还有多少?”“有一堆呢。”徒弟脱口而出,“我只听说过卖菜的小贩用堆,咱们搞技术的哪有用堆为计量单位的?”他反问道。于家是,长赵际顺亲”自带徒弟到现场清点。从此,好像、大概、也许、可能等一系列不确定的词语,在赵际顺的团队人的口中绝对禁止。开发

徒弟有刘限旭,公已经司跟在工师会傅赵主际顺席身边刘多清年。华他告诉记者,师傅对他们要求标准非常高,在施工中在规定范围□内本有刊一记定者的付误少差玮是正彭常程的通,但讯在员师李傅惠这欣里,蔡差颖一分一毫也不成。开始大家也不是很理解,但时间长了,我们也从中尝到了甜头。现在我们经手的施工项目,只要用户使用中出现什么状况,我们就能知道是哪里出现的问题,有时不用到现场就能及时排除。

作为项目副经理和技术专家,赵际顺很少坐在办公室里听汇报,而是每天都跑施工现场,他随身带个数码相机,发现问题就随手拍下来,回到项目部立即发给施工人员严格整改。徒弟说:“师傅对施工现场的一切都了如指掌,谁也甭想蒙他。”

“给人一瓢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一缸水。要想培养出一个个优秀的徒弟,当师傅的也要在技术上不断创新,不断进步。”赵际顺说。为了帮助徒弟们尽快掌握施工技术,赵际顺自学绘图软件,并把施工现场的很多照片做成教学PPT课件,给徒弟们讲哪种施工做法好,哪种不规范。通过这种直观的方法,徒弟们很快就学会了如何正确安装设备。在他的影响下,一大批青年职工学技术、练本领,成为独当一面的优秀人才。

“30年,经常都要在施工现场,可能会辛苦一点,但每当看到由我参与过的地铁投入运营,都感到十分高兴。”赵际顺说。在轨道交通蓬勃发展的当下,赵际顺秉持着学习、坚守与传承的精神,传递出来的正是当今社会上所倡导的工匠精神。

猜你喜欢

排水口徒弟施工现场
城市道路排水口安全自动打开系统的设计
小型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管理
庐山站改移武九客专上下行过便线拨接施工现场
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控制
Mark Twain
排水口工程对京杭运河通航条件的影响研究
徒弟和保险柜
神探大脑门(1)探长出题考徒弟
公路工程施工现场常见的『三违』现象
可裁剪地漏过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