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刮地皮”式腐败刮走民生民心

2016-08-08本刊编辑部

新传奇 2016年23期
关键词:腐败基层群众



“刮地皮”式腐败刮走民生民心

“刮地皮式”腐败可能成为“大祸害”,它损害的是老百姓切身利益,啃食的是群众获得感,挥霍的是基层群众对党的信任。这是啃噬改革事业地基的白蚁。

接待助长了腐败风气

据悉,中国的专职接待机构有两个系统,一个是党内系统,一个是政府系统,一直设置到县级,有级别,有编制,有专门的党政干部和工作人员,当然也有楼堂馆所和车辆配备,以及经费预算。

比如市委接待处、市政府接待处;县委招待所、县政府招待所等。中国的政治制度实际上是党领导一切,这两个接待系统实际上有些重叠,在财政上要承担两个系统的费用。人员和资源上也有很大浪费。

之前,在负责接待的专职人员中间流传着一个秘而不宣的法则,那就是“看人下菜碟”,对于级别不同、用途不同的人招待的规格和规模是不同的,陪同的人也不一样。所谓规定形同虚设,完全靠这些人员灵活掌控。

而陪同多半就是拼酒、足浴、桑拿、按摩,有的甚至嫖娼。这样的丑闻屡见不鲜。

云南有一个落马的原省委书记的第二任老婆就是酒店的服务员,从酒桌上到床上,傍上这位书记大人后竟然官升到厅级。官场之腐败糜烂的风气由此可见一斑。然而,被查处的只是冰山一角,其实这股风气几乎蔓延了整个基层官场。专门的接待机构在给公务人员提供了便利的同时,更多的是助长了腐败的风气,为腐败提供了合法隐秘的土壤。

去年11月初,中央纪委通报了一批“四风”问题的典型案例。其中包括,河北保定市清苑区政府办常务副主任刘力利用职务便利签单同学聚餐费,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和刘力在政府招待处消费一样,很多公款签单的官员都会选择政府部门的定点消费单位。

安徽萧县就联系了多家行政事业单位定点公务接待的酒店。该县官员公务接待时,多数是在这些地方。吃完就签单,费用按月或者按年结算。定点消费单位多数也只刷官员的“脸卡”、认单据上的签字。

八项规定出台后,这种现象明显减少,但仍不乏顶风作案者,仅这两年被中央纪委通报批评的违规签单案例就有5例。从多起案例中可以发现,接待上级检查的理由最多,也有招商引资的,与征迁户商讨征迁事宜的,甚至还有安抚上访户的。

虽然公款签单常被斥责,但也有不少人聚会时经常拉上有签单权的“老同学”。等结账时,一个个岿然不动,等“老同学”签单。

公民性:通过问卷中“您对地方人大的日常工作和决策的关注程度是怎样的”、“您在上一次的居民委员会选举中有没有投过票”、“您对居民委员会日常工作和决策的关注程度是怎样的”和“您在上一次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中有没有投过票”几个变量来研究。每个问题中的回答为“一点也不关注”到“非常关注”五等或“没有”到“自愿”三等。由于有多个题项,因此要进行因子分析,找出其中的主要题项,拟合成一个新的变量——公民性。

一名某单位的办公室主任就有这样的苦恼,平时负责的接待多,他每月有2万元的签单权。上任伊始,亲朋好友聚会突然多了,但他从不签单,都是自掏腰包,而亲朋好友并不知情。渐渐地,他的信用卡催款单也多了。

另外,在现实中,因政府签单长期不兑现而垮掉的饭店不胜枚举。河南杞县邢口镇的靳老汉的饭店被当地干部签单吃垮后,讨债19年依然没能讨回所有欠款。

反腐为群众带来哪些红利

上述这种“刮地皮”式腐败可能成为“大祸害”,它损害的是老百姓切身利益,啃食的是群众获得感,挥霍的是基层群众对党的信任。这是啃噬改革事业地基的白蚁。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教授袁方成表示,从城乡调研实际情况和媒体报道的情况来看,基层的“微腐败”主要表现在公款私用请客送礼、克扣失地农民的土地补偿款、挪用涉农惠农强农资金、利用职务关系为亲属办理低保等方面。

这些“微腐败”看起来涉及的群体很小,但危害巨大。那么,反腐给群众带来哪些红利呢?

反腐给群众带来或直接或间接的经济红利。举例来说,国家的强农惠农扶持资金直接关系群众的钱袋子,是不可触碰的“高压线”,但仍有一些贪婪“硕鼠”胆大妄为,四处伸手。

从已经查处的案件来看,粮食直补、沿边补助、退耕还林补助甚至扶贫资金等领域出现的腐败问题都不少,严重损害群众切身利益。

加大基层反腐力度,除了能够严惩“蝇贪”,平息民怨,更重要的是能够保证中央的强农惠农政策不走形不变样,确保宝贵的财政资金花在刀刃上让群众得到真正的实惠。

比如,因为不易察觉的腐败,国家对公共事业的投入流入少数人的腰包,导致教育、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资金不足,质量和水平下降,群众无法充分享受国家提供的公共服务,甚至不得不掏更多的钱购买商业服务。

通过反腐去避免“跑冒滴漏”,保证国家的财政投入实实在在地用于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这难道不是实惠吗?

反腐让群众获得更多安全感。有无安全感直接影响群众的生活质量,而腐败恰恰在悄无声息中侵蚀群众的安全感。

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通报,去年1月至11月检察机关办理的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类案件中,1905人因贪污贿赂、渎职被查处,5630人被批捕,11283人被提起公诉。强力反腐有助于消除项目审批、生产、消费、监管等诸多环节中的寻租行为。

反腐对消除人为不安全因素,确保公共卫生安全、生产安全、社会治安、交通安全等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而在整体上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反腐让群众更多感受到公平正义的阳光。

有人说,“凡事都求人”是我国社会的特色。这看似戏谑,但却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现实。

因担心被“潜规则”的无奈求人有之,但很多情况下的“求人”,实质上是要求在权力的庇护下,绕过规范程序,越过公平底线,在竞争中得到照顾,在享受服务中获得优惠,或者在遇到问题和麻烦时被“网开一面”,因而往往是暗藏腐败的通道。

反腐的意义不仅是查处个案,更在于倒逼各行各业深化改革、完善规则、健全机制,从而使群众能够少“求人”不“求人”,让全社会风清气正。

如何治理基层的“微腐败”

袁方成强调,惩治“微腐败”不仅是中央高层推动的重大举措,也是全社会共同反腐的客观要求。

要推动基层“微腐败”治理的纵深发展,势必要求全社会高度重视,尤其要注重社会群众的重要作用。

治理“微腐败”要“严”字当头。对群众身边“四风”问题突出、或出现严重腐败案件造成恶劣影响的地方和单位,不仅要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还应追究领导责任,规定“一票否决”的应坚决实行“一票否决”。

治理“微腐败”要从细处入手。要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地抓,比如群众说的“廉不廉、看过年,洁不洁、看过节”,抓住这些节点,就看住了“四风”问题的集中爆发期。

要一件小事一件小事地抓,从乱收费乱罚款到吃拿卡要,从公款吃喝到公车私用,对群众反映的这些问题都要及时回应,具体解决。现在“四风”现象有了新变种,形式隐蔽化、深潜化,对此执纪执法机关要更新手段、创新方法、提升能力,注重深挖一层,发现突出的、共性的问题,要从制度层面提出防治的对策。

治理“微腐败”要预防为先。整治基层“四风”和腐败问题,纪检监察机关要认真落实执纪监督“四种形态”,宣传发动工作要做在前、抓深入,把警钟先敲响,不搞言之不预、不教而诛。

要早发现,党员干部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单位党组织就要及时进行约谈、函询和提醒,扯扯袖子,咬咬耳朵,不能爱了面子,毁了里子。

要早处置,纪检监察机关要提高对群众信访举报的办理速度和质量,坚持快查、快办、快结,查清主要违纪事实,及时作出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要早公开,有了处理结果就要及时通报,不能等形成网络舆情了再“灭火”。

治理“微腐败”要常抓不懈。抓工作最忌虎头蛇尾,治理基层“四风”和腐败问题要保持长抓的耐心和常抓的韧劲,做到标准不降、力度不减、劲头不松,始终踩着不变的步伐。

党委(党组)书记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坚持一手抓整治、一手建制度,设计制度要从铲除不正之风和腐败滋生蔓延土壤的思路入手,增强操作性和针对性,尽量具体和周全,做到行为有底线、执行有抓手、检查有标准、监督有依据,推动“微腐败”治理工作由突击式向常态化转变、由常态化向长效化延伸。

(新华网2016.5.25、澎湃新闻网2016.5.21等)

猜你喜欢

腐败基层群众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多让群众咧嘴笑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走基层
腐败,往往由细微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