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不同手术方式的对比研究

2016-08-05董国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9期
关键词:输卵管妊娠垂体后叶素腹腔镜

董国玲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输卵管妊娠患者, 根据腹腔镜下不同手术方式将其分为A组和B组, 各40例。A组患者在腹腔镜直视下行输卵管切开取胚间断缝合手术, B组患者腹腔镜下输卵管局部注射垂体后叶素并切开取胚缝合术,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和术后输卵管再通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均全部顺利完成, A组患者术后2个月患侧输卵管再通率57.5%(23/40)低于B组的87.5%(35/40), 两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0282, P<0.05)。B组患者手术时间(40.0±2.4)min和术中出血量(2.9±1.1)ml均低于A组的(67.6±3.2)min和(8.2±1.4)ml, 两组比较,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43.6394、-18.8268, P<0.05)。结论 输卵管妊娠选择腹腔镜下局部注射垂体后叶素并输卵管切开取胚缝合术能更好地满足患者再孕的要求,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输卵管妊娠;腹腔镜;切开取胚缝合术;垂体后叶素;输卵管再通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9.06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观念的日益开放, 近年输卵管妊娠的发病率呈升高趋势, 发病人群趋于年轻化, 并且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开放调整, 多数患者仍有再孕的要求。在腹腔镜手术日益成熟的基础上, 针对患者需求, 本院对最大程度减轻手术对输卵管损伤的方法进行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本院妇科收治的输卵管妊娠患者80例进行研究, 所有患者均为输卵管妊娠未破裂型, 根据腹腔镜下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和B组, 每组40例。A组年龄18~40岁, 平均年龄(26.5±4.5)岁, 停经时间30~65 d, 平均停经时间(51.4±4.5)d, 血浆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平均水平(4713.5±2893.5)IU/L;B组年龄20~40岁, 平均年龄(27.1±4.3)岁, 停经时间32~66 d, 平均停经时间(50.6±5.1)d, 血浆中β-HCG平均水平(4683.5±2857.2)IU/L。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采取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均予以气管插管麻醉, 常规建立气腹, A组主要采取腹腔镜直视下切开取胚间断缝合术:在患者输卵管破裂口或膨出部位周边采用双极电凝输卵管膨大处浆肌层, 在膨大最薄弱区剪开1 cm纵行开口, 取出内容物即胚物及血块, 双极电凝出血创面, 并对输卵管管腔进行冲洗, 随后使用3-0可吸收线将输卵管浆膜层进行间断缝合, 若患者血浆中β-HCG水平>2000 U时予以注射甲氨蝶呤;而 β-HCG水平在 1000~2000 U时视情况予以甲氨蝶呤;β-HCG水平<1000 U时不予以甲氨蝶呤。B组患者在腹腔镜直视下行输卵管切开取胚缝合术:在输卵管妊娠膨大处浆膜下注射垂体后叶素1支, 沿输卵管纵轴剪开1 cm左右开口, 取出内容物即胚物及血块, 5-0可吸收线分两层缝合开口。术后所有患者均予以米非司酮口服杀胚, 以便减少持续性异位妊娠的发生率。术后2个月患者均于月经干净3~7 d内行碘化油输卵管造影检查。

1. 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输卵管再通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术后输卵管再通率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均全部顺利完成, A组患者术后2个月患侧输卵管再通率 57.5%(23/40)低于B组的 87.5%(35/40), 两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0282, P<0.05)。

2. 2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B组患者手术时间(40.0± 2.4)min和术中出血量(2.9±1.1)ml均低于A组的(67.6± 3.2)min和(8.2±1.4)ml, 两组比较,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43.6394、-18.8268, P<0.05)。

3 讨论

异位妊娠是临床妇科最为常见的一种妇女疾病, 随着彩色超声测定以及血清β-HCG高灵敏度检测技术的广泛应用, 未出现腹腔内大出血的异位妊娠患者即刻能得到诊断, 进而为保守治疗提供有利条件[1]。输卵管切开取胚缝合术一般应用于年轻而需要保存生育功能, 同时输卵管病灶未见破裂的患者。近年来,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日趋成熟, 由于腹腔镜手术具有创口较小、术中出血量少以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妇产科手术治疗, 这使得宫外孕手术治疗从“巨创”转换为“微创”。腹腔镜下治疗输卵管妊娠是临床妇科手术中最早的腹腔镜手术之一, 而且输卵管妊娠是该手术的最佳适应证[2]。输卵管妊娠在妇科急腹症中居于首位, 传统保守手术由于创伤大和术后并发症多等缺点, 难以得到未育妇女的欢迎。

临床研究报道, 垂体后叶术含有加压素和缩宫素, 能有效加快小动脉收缩, 从而降低术中出血, 使得视野更加清晰, 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马莉等[3]研究报道, 腹腔镜下应用垂体后叶素并行输卵管切开术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 有助于提高输卵管通畅。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B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2个月患侧输卵管再通率均显著优于 A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输卵管妊娠选择腹腔镜下局部注射垂体后叶素并输卵管切开取胚缝合术能更好地满足患者再孕的要求。此外患者输卵管是否再通还受其他因素影响, 如是否患有盆腔炎、个人体质、手术缝合技巧等。输卵管通畅并不意味再次正常受孕几率就大, 但输卵管通畅是再次正常受孕的必要条件, 故此种术式值得临床更大范围推广。

参考文献

[1] 胡春秀, 孔祥玲, 陈晓, 等.输卵管妊娠后不孕患者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治疗分析.天津医药, 2011, 39(8):748-750.

[2] 黄启涛, 李银, 陈夏珠, 等.腹腔镜下保守手术及根治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生育结局的Meta分析.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3, 29(10):757-761.

[3] 马莉, 李明, 陆丽华.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早期通液治疗的价值. 中国妇幼保健, 2012, 27(6):925-927.

[收稿日期:2015-12-25]

猜你喜欢

输卵管妊娠垂体后叶素腹腔镜
腹腔镜疝修补与传统开放疝修补的比较
腹腔镜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腹腔镜下胃袖式切除术在基层医院的运用
分析腹腔镜与开腹保留输卵管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疗效
腹腔镜术在输卵管妊娠诊治中的价值
垂体后叶素预处理在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中的临床价值
醋酸生长抑素与垂体后叶素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疗效比较
奥曲肽与垂体后叶素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疗效对比
腹腔镜治疗结肠癌27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