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临床对比研究

2016-08-05杨德全王军胜刘高星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9期
关键词:早期乳腺癌

杨德全?王军胜?刘高星

xx

【摘要】 目的 研究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 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 45例。观察组采取保乳术治疗, 对照组采取改良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乳房美容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96.48±16.24)min、术中出血量 (90.32±11.45)ml、并发症发生率6.67%、房美容满意度84.44%(38/45)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50.33±18.33)min、(162.36±12.58)ml、22.22%、33.33%(P<0.05)。结论 保乳术治疗早期乳腺癌临床效果显著, 与改良根治术相比, 损伤更小, 患者满意度更高, 值得推广。

【关键词】 保乳术;乳房满意度;早期乳腺癌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9.030

乳腺癌是常见女性恶心肿瘤, 发病率达15%, 严重威胁女性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国内外对乳腺癌发病原因做过大量研究, 但仍不能确定具体病因。传统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虽可保留胸大小肌, 疗效尚可, 但需切除乳房, 对女性自尊心带来极大损伤。近些年, 国内外开始采用保乳术治疗早期乳腺癌, 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与患者满意度。本院开展保乳术临床治疗已有多年经验, 本次研究选取其中90例患者, 对比改良根治术, 主要探讨其临床疗效,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5月~2015年11月本院收治的9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 所有患者经本院病理科和放射科确诊为早期乳腺癌, 治疗前均未接受化疗或放疗, 患者均同意参与研究并主观配合。根据采取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5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3~76岁, 平均年龄(45.71±11.12)岁;小叶癌22例, 原位癌15例, 导管癌8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2~80岁, 平均年龄(46.33±11.45)岁;小叶癌23例, 原位癌13例, 导管癌9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取平卧位, 静脉复合麻醉。对照组行改良根治术:开梭形切口, 保留胸大小肌, 切除肿瘤及乳头周围3 cm内的全部皮肤和乳腺, 清扫同侧淋巴结。观察组行保乳术治疗:根据肿瘤部位选择切口类型, 沿皮肤与乳晕连接处侧面切开皮下组织, 切除肿瘤周围2 cm以内的正常乳腺组织及胸和胸肌肌膜, 尽量保全皮肤全层及乳头下方的脂肪组织。腋窝淋巴结若为阳性则需进行清扫, 若为阴性则不必清扫。切除及清扫完毕重建乳房外形。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并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 并进行乳房满意度评定。常见术后并发症有皮瓣缺血、局部皮肤坏死、皮下积液、上肢肿胀等。乳房美容满意度根据Harris评分标准[1]评价, 分为优、良、可、差四个等级。患侧乳房与正常乳房对比无明显差异, 两侧乳房高度差≤2 cm为优;患侧乳房外观与正常乳房相比差异较小, 两侧乳房轻度不对称, 高度差≤3 cm为良;患侧乳房与正常乳房外观差异较明显, 明显不对称, 高度差>3 cm为可;患侧乳房与正常乳房外观差异极度明显, 完全不对称, 高度差明显>3 cm为差。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 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96.48±16.24)min、术中出血量(90.32±11.45)ml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50.33±18.33)min、(162.36±12.58)ml,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术后出现皮下积液2例, 皮瓣缺血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6.67%(3/45);对照组术后出现皮下积液6例, 皮瓣缺血4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 22.22%(10/4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 3 两组乳房美容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优18例, 良20例, 可5例, 差2例, 优良率为84.44%(38/45);对照组优4例, 良11例, 可12例, 差18例, 优良率为33.33%(15/45)。观察组乳房美容满意度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乳腺癌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女性肿瘤疾病, 目前我国乳腺癌发病群体趋于年轻化, 25岁以后发病率逐步上升, 50岁左右达到顶峰。国内外对乳腺癌发病原因做过大量研究, 但仍未完全清楚确切病因, 学者们认为乳腺癌发病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与患者的家族史、乳腺腺体致密程度、激素服用、携带相关突变基因等有关。传统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虽疗效尚可, 但需切除乳房。乳房作为具有审美功能的人体器官, 对女性自尊心及生活质量均有较大影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医疗技术得到不断发展的同时, 人们对生活水平及人体美学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 既可达到治疗目的又能维持乳房形态成为早期乳腺癌治疗的迫切要求, 保乳术在此方面的突出效果使其得到广泛的临床应用。

在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采取保乳术治疗, 对照组采取改良根治术治疗。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保乳术能减少手术时间, 降低手术创伤, 并减少并发症。其与赵丹等[2]研究结果一致。此外, 观察组乳房美容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保乳术能明显维持乳房形态, 整形效果突出。根据吴刚[3]的研究结果, 经保乳术治疗的患者, 其情感状况、社会生活状况、人际关系状况等均明显好于改良根治术, 说明保乳术对患者生活质量有积极影响, 更容易为患者接受。当然临床应用保乳术也需注意适应症, 应确定患者肿瘤未转移, 且与乳晕距离>2 cm, 未渗透到周围胸肌。若患者正处于妊娠早、中期则不建议进行保乳术治疗, 晚期妊娠期患者可在分娩结束后, 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再行保乳手术治疗。

综上所述, 保乳术治疗早期乳腺癌临床效果显著, 创伤小, 乳房美容效果突出,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游波, 梁朝阳, 唐建周.对比乳腺癌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当代临床医刊, 2016, 29(1):1825-1826.

[2] 赵丹, 廖威, 于韬, 等.乳腺X线摄影、彩色超声和MRI在乳腺癌保乳手术上的应用研究.肿瘤学杂志, 2015, 21(10):828-834.

[3] 吴刚.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比较. 中国现代医生, 2015, 53(20):73-75.

[收稿日期:2016-04-12]

猜你喜欢

早期乳腺癌
早期乳腺癌治疗中保留乳房手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早期乳腺癌通过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比较
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比较分析
钼靶X线联合CT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钼靶摄影中微钙化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保留乳头乳晕改良根治术联合假体置入术治疗早期乳腺癌效果观察
高频彩超与钼靶X线在早期乳腺癌患者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探讨保留乳腺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
高频超声与X线钼靶联合应用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