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好的时代

2016-08-05

当代体育·扣篮 2016年12期
关键词:埃利雷蒙德内线

伴随着勇士于烈烈风雷中常规赛成功豪取73胜,显然,NBA现在也正式进入了全民提速的“小球时代”。潮流有的时候就像传染病,从一个起点四散爆发,传播效应便势必会铺天盖地席卷开来。有人说这是一种进步,因为它让比赛节奏更快、更具观赏性了;也有人说这是一种退步,因为篮球场上最原始的统治者——大个子们,已几近无用武之地了。

那么,到底哪一种说法更为准确呢?来听听奥拉朱旺是怎么说的吧。作为上世纪90年代著名的“四大中锋”之一,“大梦”不久前亲笔撰文回忆了他那个时代的NBA,并与现如今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他更喜欢当下这个时代,以勇士为最好代言人,这也正是最好的时代。

旧日

加里·佩顿在低位总是很难对付。

那些年,超音速季后赛总能给我们带来麻烦,原因就在于此。记得一次在跟他们交手过后,我走向队友马里奥·埃利,想问个究竟。

“马里奥,GP那家伙真的很强壮吗?”

埃利回答:“呃……其实并没有。”

那为什么这个小个子在禁区内杀伤力那么强呢?我又去问克莱德(德雷克斯勒)。

“老伙计,GP那家伙真的很强壮吗?”

“呃……其实并没有。”

“那怎么每次他都能要到那么深的位置?”

克莱德摇摇头:“我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

恰巧,埃利也听到了我们的对话,他走过来声援克莱德:“别难为他了,关于GP,真的很难解释跟他有关的一切。”

是的,没有人能给出答案。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把自己看作是名拥有中锋身材的后卫,这也就是为什么我那么尊重GP的原因——他从来没想过让自己只做一名后卫,就像我也从来没想过只做一名传统中锋一样。

可早年我又真的别无选择,没人教过我该怎样打比赛。18岁那年我来到美国,当时没看过任何NBA比赛,一场都没有。从尼日利亚来到休斯敦大学打球,还不知道任何一个NBA球员的名字。仅仅在这之前一年,也就是我17岁的时候,才完成人生第一次投篮,当时还有着如足球运动员一般的脚法。

结果证明,把篮球想得太简单反倒是对我有利的。我最开始对这项运动没有任何概念,教练告诉我打中锋,我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后来可以叫出五个位置的名字,但其实也并不太清楚中锋和前锋到底有什么区别。

大学赛季开始前的那个夏天,教练总会在训练中冲我嚷嚷:“哈基姆,你是中锋,给我老实呆在Key区(禁区及罚球弧内)里!”

可说真的,我不想呆在Key区,尤其是看过后卫的球,他们的创造性对我启发很大。

进而,便愈发感到留在Key区这件事是有多么无聊。

我想在禁区内和外都能随意游走,全场都是我的舞台。我看到后卫控球,心里就会想:“咦?我也想这么干啊!”

所以我开始开发外线技术,不想一直只能被困在禁区。我在控球和中距离跳投上都下了不少的功夫,同样,传球和突破脚步也没有懈怠。碰到比我慢的人防我,我就会把他拉到外面去,这样就很容易可以在他面前跳投,或者一个变向过了直杀篮下。如果对手身材比我小?那好吧,提早在里面要位,接球后直接背打,就这样。

足球和篮球两个领域均有射猎,我发现一个共同点:针对什么样的防守就做什么样的调整,这绝不会有错。

很快,我的教练就不再冲我嚷嚷,让我一直呆在Key区里了。

今年季后赛,我在家中观看了首轮勇士VS火箭的第二场。一些朋友过来做客,伴随着比赛进行,我们的谈话内容逐渐转移到我家墙上的一幅照片上。

今时

照片里是1995年我跟沙克总决赛对决的身影,太不可思议了,他当时在外线防我,而我正在运球,我们的位置都离开了Key区老远,就像是两名控卫一样。我一直都很爱这张照片,不仅仅因为21年前的我们更年轻、体型更好。我还记得当我持球的那一刻,全场观众都尖叫着跳了起来。

一个朋友突然插话:“所以,你的意思是你21年前就在打小球咯?”大家听罢都笑了。

我立马提醒他说自己职业生涯可是总共出手143粒三分,并且,命中了其中的30球。

另一个朋友继续抬杠:“所以,还是你和沙克发明了小球?”整个房间都笑炸了。

闲话少提。就这张照片,我觉得它很好预示了NBA二十多年后将会发生的改变。毕竟,在我打球的那个年代,大个子们都有着非常明确的角色定位。

像沙克就是头野兽,如果你让他要到位置,一切就都完了,只能冲着裁判嚷嚷:“三秒了!三秒了!他根本没出去过唉!”我觉得,未来再也不会有像他那样身体和技术的结合体出现了。

相比之下,迪肯贝·穆托姆博就是个非常理想型的对手,也是传统中锋的原型模板。他总是镇守着篮下中路,我曾经学习过他是如何在协防时盖帽的,对我帮助很大。

帕特里克·尤因?禁区里最难对付的球员之一,他能够整场做到一直在消耗你,我对他有着巨大的敬意。

至于大卫·罗宾逊,他是我见过速度最快的大个子球员之一,只能用灵活、跳跳男这几个字来形容。以中锋的角度来看,大卫真的太快,也太灵活了,而且训练还很努力。

姚明嘛?他是另一种独特的低位球员,我从没和他直接交手过,但在休斯敦一起训练过。记得第一次训练时,他首先做的事就是逐一展示我的动作,一个接一个,他说自己一直在研究这些。这个大家伙手感非常柔和,是我见过史上脚步最好的内线球员之一。

还有迈克尔·乔丹,他虽然不是大个子,但是那种具备一切素质的魔鬼,低位区(Low Block)大杀器,真的能先跳起来,在空中再决定怎么办的球员。每次跟公牛队比赛时,只要他在低位运球,我们马上就双人甚至三人夹击他。MJ开阔的视野和出色的传球能力我想绝对是被低估了,那些年,只要威尔·佩尔多或者卢克·朗利得分高起来,不用想,就可以知道其实是那个只有1.98米的家伙在内线解决了我们。

二十年前,看到两名中锋同时站在外线是很罕见的,可现如今,内线球员必须得学会如何应对各种突发状况来生存。

人们有时候会问我:“大个子统治的时代真是一去不复返了吗?” 他们想知道小球变革是否会让NBA变成投射型后卫的联盟。对此,我想说的是,如果你只是因为关注像斯蒂芬·库里、克雷·汤普森、达米安·利拉德这样的顶级射手而产生这样的质疑,那一定是没看到实质。没错,这些球员非常特别,但他们不是常态,且非常稀有。小球确实让很多传统后卫取代中锋成了球星,但实质上在我看来,小球也是把大个子从传统职责中解放出来,他们的活动不再只局限于禁区内。

所以,小球时代不会淘汰大个子,淘汰的只是我们一直以来对位置概念一板一眼的定义。大家都喜欢拿不同年代来做比较,说现在的内线球员技术太糙、得分太少,跟我们那个年代没法比。可千万不要忽略一个事实,就是现如今这些大个子可能是比史上任何时代的同位置球员技术都要更全面。看看德雷蒙德·格林和拉马库斯·阿尔德里奇他们在今年季后赛里的表现吧,那种既像后卫又像中锋的打法让我惊叹不已。

这就是为什么我爱现在的NBA——二十多年前,你必须长时间呆在禁区里,寸土必争,我只能假装自己是后卫,偶尔过过瘾。现在呢?可以堂而皇之地这样打,甚至战术还围绕他们展开。

可惜我已经53岁,否则真希望还在联盟里打球,看着那些要去防德雷蒙德·格林的人,我就为他们感到难过。德雷蒙德让我看到了2.01米的加里·佩顿是什么样子,那些年,我一直想不通为什么超音速总能把我们打得那么惨,今后还会出现多少像他这样的球员?我不清楚,但却会一直看下去的,因为这真是最好的时代。

猜你喜欢

埃利雷蒙德内线
胎儿透明隔腔内线样高回声的超声诊断及临床价值
雷蒙德·卡佛:《你们为什么不跳个舞?》
迟到的断想
蜂鸟
最有效的药方
雷蒙德·卡佛的短篇小说
2012—2013赛季NBA总决赛双方防守内线无球队员技术的研究
最有效的药方
最有效的药方
内线消息常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