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时期大学体育教育的难点与热点

2016-08-04高美红

青春岁月 2016年4期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育

高美红

【摘要】新时期大学体育教育是大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我们的高等教育的改革进行了一定的时期,在行进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难点和热点,需要我们在教育中采取更多行之有效的措施,提到大学体育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构建出行之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才能够使得大学体育教育能够在软件教育水平和硬件教育水平双向并举,推进大学体育教育的科学发展,使得我国大学体育发展走向更深远的境界。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育;难点热点

一、新时期大学体育教育的特点、难点

随着高等教育这几年的扩招,各类院校合并共发展的态势愈演愈烈,越来越多的民营资本涌入高等教育这一行业,高校扩招年年递增。在校生人数节节攀升,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渐由精英式教育向大众式教育转型。大学教育的自主性越来越强,很多省市都出台了很多相关的改革政策,形成了新时期下市场经济中的自主办学的形式,弹性学制,学分制等等的出台使得学生能够提前或延迟毕业,大学生可以转学,等的改革措施,我们的高校办学的自主权较之以前大大的变革,办学形式也更加的活跃。学校的权利大了随着的责任也更加的重了。学校将办学将更加严格、自律。这也给大学体育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平台。纵观新时期的大学体育教育,随着大学教育的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大学生的心态也随着发生了变化。

二、新时期大学体育教育的难点

1、当今社会资讯的发展,使得我们的学生较早的接触了新的知识和新的讯息,大学生自我健身意识不断的加强,一些学生由于好奇心,提高了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而有些学生因为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使得学生更早的接触到了就业的压力及竞争,影响到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同学之间的关系,进而影响了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2、新时期大学生的生活习惯也有了较大的变化,由于社会上的一些消极的影响,我们的大学生的生活习惯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如夜不归寝、酗酒、追求攀比、一味的追求享乐、过早的恋爱等等不良的的生活方式,严重的影响了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大学校园文化体育的建设。大学生很大一部分缺乏体育锻炼,紧张的学习生活使得一部分大学生体质状况下降、神经衰弱、视力明显下降,整体的健康状况下降,是开展大学体育教育的重大难点。

3、学生饮食结构的不合理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的食堂也走上了社会化的道路,使得在校大学生的营养膳食结构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到了学生们的健康状况,这也是新时期大学体育教育的难点之一。

4、尽管我们的大学体育教育经历了几十年的改革发展,但是一些旧的模式和应试教育的影响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校的体育教育。在大学体育教育对象中,过于重于考试,没有注重到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在教育中过于注重少量的体育尖子生,而对大多数学生忽略,过度注重运动技术的教育教学,而忽视了一些不是智力方面的因素。在大学体育教育的教学内容方面选择失误,体育教育的课程设置没有从社会需求出发,所设置的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体育教育的课程没有整体观点,单一匮乏,教学内容缺乏弹性,不能正确引导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从大学体育教育的方式上看,过度的重视过程的重复,没有适度的进行指导,在上课过程中,过度重视对学生行为的管束,反而忽略了学生的正常行课。在此过程中不仅仅没有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反而消弭了学生的对体育这门课程的兴趣。此外,大学体育的教学评价体系不够完善,受我国普遍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学的体育评价体系过度注重技术方面的评价而大大的忽视了老师教学過程中评价的反馈,这样就弱化了评价体系中的积极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体育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上可以看出,新时期大学体育教育中存在很多的难点,要想冲破传统体育教育的束缚,让大学体育教育走的更高更远,我们还需要很大的努力。

三、新时期大学体育教育的热点

1、追求大学体育教育个性化发展

课程设置是大学教育的核心,只有设置出适合学生的课程才能使得大学体育课程朝着个性化的发展发展方向发展。首先在教学中多观察学生,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首要,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能够自我选择,自我练习,最终能够自我评价,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体会到知识、健身、娱乐、兴趣。在大学体育课程的结构改革中,要摒弃过去的单一化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需求,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放在主要位置,必要的时候降低必修课的课程,改成选修课的增加。大学以教育部的相关文件作为依托,构建出多种可能性,让我们的学生依据自身的基本素质条件和个体能力需求、兴趣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组合来迎合自身发展的需求,将大学体育教育与健康素质教育相结合,增强学生大学体育学习的兴趣,找到适合学生锻炼身体的理论和方法,添加心理健康、营养保健学等当今社会所需的知识技能,拓展学生就业的选择空间。在新时期大学体育教育的授课方式上同样也需要多元化发展,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是老师填鸭式的教育,学生被动的学习,我们现今要化被动为主动,让学生对授课内容、时间来进行选择,老师由原来的传授者变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参与者,让学生由被动学习专为主动学习。老师在课程上采用提问式、启发式教学模式,指引学生发现问题,指引学生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刺激学生发现、研究问题,进而能够解决问题,使得学生由被动学会向自主学习转变。

2、新时期大学体育教育的生活化发展方向

随着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日益开展,怎样才能使大学体育教育适应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大学体育能够成为终身体育,使得高校体育能够逐渐大众化,可以引进体育活动俱乐部和高校体育教育相结合,能够充分使得大学体育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大学生的生活观、消费观、价值观等等,使得大学教育往体育生活化发展方向发展。在现成体育生活化的大趋势下,着力于使得体育与大学生生活逐渐的融为一体,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最重要,怎样才能将俱乐部形式和高校体育教育融为一体呢,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着手:活动组织由大学体育部牵头,让学生会进行组织活动,体育老师不以老师的身份加入活动,而是以个人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中来,集中某一活动的爱好者进行组合。让社会单位与个人进行参与;从联系模式上来看,可以采取由学校指定专职的体育老师参与进行业务指导,也可以采取由学生自行聘请老师或者有相关专业特长的老师、专业教练或者拥有此项专长的社会人士进行指导;从学生的参与模式上,学校可以强制规定学生必须参与至少一项一个俱乐部的活动,学生通过观察最终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另外,俱乐部也能够根据俱乐部的情况进行选择性的选择学生参与;从时间上安排上、场地器材选择上以及相关的运作模式的选择上学校都与俱乐部相互协调,共同协商运作。

【参考文献】

[1] 屈 睿. 当前大学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J]. 教育与职业, 2012(8下).

[2] 张妙玲. 大学体育教育必须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J]. 教育与职业, 2006(5下).

[3] 张华君. 论大学体育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5(1).

[4] 郑玲玲. 大学体育教育的现状及其发展策略研究[J]. 中国校外体育, 2013(5下).

[5] 周典明, 郑护娥. 我国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改革与发展的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2,25(1): 95-98.

[6] 汪海涛. 高等师范体育专业现状与体育师资培养改革的思考[J]. 四川体育科学, 2001,94(2): 74-77.

猜你喜欢

大学体育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职业学校体育足球教学方法探讨
关于大学体育教学中素质拓展课程的探讨与分析
“思维引导”法在高职大学体育教学与训练教学中实践效果
大学体育网络化教学与管理模式探究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教育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