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嫩江县农村党支部书记能力素质调研

2016-08-04陈宏刘继厚

北方经贸 2016年6期
关键词:能力素质党支部书记

陈宏 刘继厚

摘要:随着农村现代化建设发展的不断深入,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的能力素质已无法适应新形势、新发展的需要,存在政治理论、文化素养、创新能力、带富能力、领导素质等都有待提高等方面的问题。必须在创新培养选拔机制、搭建学历教育平台、创新教育培训机制、搭建科技致富平台、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上加以解决。

关键词:嫩江县;党支部书记;能力素质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6)06-0037-02

农村党支部书记是基层组织建设的“带头人”,也是村两委班子和百姓致富的“领头雁”。随着农村现代化建设发展的不断深入,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的能力素质已无法适应新形势新发展的需求。如何提升村书记的能力素质,增强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为此,笔者对嫩江县农村党支部书记能力素质现状进行了初步的调研。

一、基本情况

嫩江县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历史悠久,是著名的“边外七镇”之一,处于黑、蒙和加格达奇、呼伦贝尔、齐齐哈尔、黑河“两省四市”交汇点,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保护区和松嫩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内;幅员面积1.51万平方公里,居全省第三位,辖14个乡镇、147个行政村,生活着汉、满、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等17个民族51万人,其中党员11640名。2015年全县147个村党组织全部换届选举完成,其中新提名当选村党组织书记的50名;97名村党组织书记为连选连任(14名连任一届,18名连任两届,65名连任三届以上)。女书记5名,占3.40%;35岁以下(含35岁)14名,占9.52%;36—40岁27名,占18.36%;41—45岁44名,占29.93%;46—50岁20名,占13.60%;50—55岁20名,占13.60%;56—60岁16名,占10.88%;60岁以上6名,占4.08%;平均年龄45.52岁。初中学历49名,高中(中专)学历58名,大专以上学历40名。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党支部书记的能力素质与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要极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政治理论有待加强。在学习能力上,部分农村党支部书记不注重学习,对党的新理论把握的不够好,认识上有偏差,理解不够深,用理论指导工作的主动性不强。在工作执行上,少数农村党支部书记对自身职责认识不到位,对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执行上级决策不够坚决,大局意识不强,工作落实不力。在自我约束方面,个别农村党支部书记党性观念不够强,私心杂念较重,党性意识淡薄,组织纪律松弛。

二是文化素养有待加强。从学历层次上看,全县农村党支部书记中,中专(高中)以下学历的107人,占72.8%;大专以上学历的40人,占27.2%。全日制教育学历为专科以上的人才,尤其是高学历人才极度匮乏,很难满足农村大发展、快发展对科学知识的需求。从知识结构上看,大多数农村党支部书记仅仅懂得一些村规民俗,对党的法律法规政策、现代科学发展等系统理论和新知识知之甚少。从专业构成上看,相当一部分农村党支部书记在市场经济、现代科技、经营管理等专业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欠缺,多数凭经验做工作,综合能力素质与当前农村发展建设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三是创新能力有待提高。部分党支部书记学习不够全面,思想不够解放,思维方式、工作方法相对滞后,做事求“稳”,遇事怕“险”,工作畏首畏尾;个别党支部书记思想僵化,因循守旧,拒绝接受新事物、新知识,习惯用老方式、老办法解决新矛盾、新问题,缺乏破旧立新的意识和勇气,对工作茫然无策;极少数农村党支部书记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认识仍停留在旧的思路和模式上,局限于按时完成上级指派的任务及一些必要性的村务工作,在想新点子、干新事业、谋新发展方面缺乏主动性。

四是带富能力有待提升。部分农村党支部书对国家新的大政方针学习不深,吃的不透,对新的经济发展形势研判不清,看的不透,直接影响工作的决策力和判断力。有些农村党支部书记对新的科技知识、新的市场领域不通晓,在农村工作中难以及时精准的利用相关信息和高效实用的科技知识,直接造成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等方面能力不强、思路不宽、办法不多。部分村党支部书记实用技能不精,极个别农村党支部书记自身“学业”不强,致富无门,不能带头致富,对如何发展村级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显得力不从心。

五是领导素质有待优化。从工作态度上看,少数农村党支部书记以“当官”的身份自居,听不进群众意见,遇事不同群众商量,有的村委“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也仅仅停留在纸面上,缩小了群众正常表达意愿的渠道,遏制了群众的积极性。从工作作风上看,有的农村党支部书记干工作心浮气躁,没有真正把精力放在富民强村上,对事关村民利益的事情能拖就拖;更有甚者违反八项规定,遵纪守法意识比较淡薄。从工作方式上看,个别村党支部书记缺乏真心、诚心和耐心,方法过于简单,呈现粗线条,遇事常“应付”,没有真正把身子沉下去,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三、原因分析

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学识水平及能力素质不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思想重视程度不高

一是一些人认为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主要是和农民打交道,不需要太高的文化水平,不需要过硬的知识要求,导致农村党支部书记在学习和工作中出现等、靠的思想。二是部分乡镇考虑农村党支部书记绝大多数是农民,从培养使用上缺乏长远打算,认为三年一改选,下大力气对其进行素质提升,三年后可能会离开支部书记岗位,就放松了对其学习培训的客观要求。

(二)书记选拔任用产生渠道狭窄

一是受地域、身份、职业等因素限制,许多高素质人才被排除在农村党支部书记候选人行列之外。二是全县虽然普遍推行了“两推一选”和“公推直选”的选举方式,但是在实践中很难杜绝个别能力不强、甚至素质很差的人采取各种方式走上农村党支部书记岗位。三是农村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受农村青年外出务工和农村传统习惯的影响,与党员群众的关系不够密切,使有能力的优秀年轻党员没有被纳入后备干部队伍重点培养,严重影响了农村干部队伍的结构优化。

(三)农村党支部书记自我提升动力不足

一是内在动力不足。有的农村党支部书记缺乏对自身学识水平和能力素质的清醒认识,过分满足于现状,不能、不愿正视自身能力不足的问题,危机感不强。二是主动意识欠缺。有的农村党支部书记认为自己是做实际工作的,能力主要来自实践积累,学习培训对素质提升不会起到实质性作用。三是学习积极性不强。各级主管部门在农村党支部书记的教育培训上存在“只管组织培训、不管考试考核”的制度性漏洞,致使部分人产生“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的消极认识,被动应付,没有有效激发学习热情,使学习培训形同走过场,收效甚微。

四、对策及建议

针对目前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能力素质现状,笔者认为应在提高思想认识,创新管理理念,探索建立新机制,提升工作水平等方面下功夫,努力提高村党支部书记的综合素质。

(一)创新培养选拔机制

一是改进选任方式,高标准、高质量选人用人。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原则,采取“两推一选”、“公推直选”、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乡镇党委委派等多种方式,把品质优良、作风过硬、致富带富能力强、群众公认度高的优秀党员选拔为农村党支部书记。

二是拓宽选拔渠道,把高人、能人培养成党支部书记。打破身份、地域界限,不拘一格选人才。注重从乡镇机关干部和县直单位退岗回村居住人员、企事业单位下岗人员、农村优秀青年、大中专毕业生中选任农村党支部书记;推荐优秀大学生“村官”直接转任农村党支部书记。

三是培养后备人才,完善干部人才梯队建设。着眼于年轻化,加强农村发展党员工作,拓展培养对象,把农村致富能手、退伍军人、返乡农民工、大学毕业生、大学生“村官”等吸收为中共党员,重点培养他们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发展能力,扩充配强农村干部后备人才库,为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提供充足的储备人才。

(二)搭建学历教育平台

在落实村级组织负责人学历教育工作要求的同时,借助远程教育网络平台、职业技术教育机构和党校培训基地的资源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经济管理、法律、专业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学历再教育,真正实现“村干部上学、政府来买单”的优惠政策,为嫩江县村党组织培养一批懂生产、会经营、熟悉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干部;培养一批适应新时期发展要求的村级组织带头人;培养一支学历、能力、魄力“三力合一”的后备干部团队,打造一支能够带领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支部书记队伍,进而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三)创新教育培训机制

切实将日常培训学习和基础知识再教育作为提高综合素质的主渠道。一是制定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目标。将农村党支部书记教育培训工作纳入每年的干部培训计划,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县委党校负责组织实施,乡镇党委协调配合,每年集中培训一次以上。二是调整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学什么”的原则,结合农村发展需要,充分运用远程教育等手段,采取领导讲话和专家讲课相结合、典型经验介绍和现场指导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增强教育培训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四)搭建科技致富平台

积极倡导科学发展的新理念,鼓励带动村级组织负责人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学习交流活动,让那些思想僵化、创新意识不强的干部开阔新视野,让那些能力强、本领高的村干部现场示范,让榜样的力量带动、引领落后村屯发展。借助大型合作组织和产业协会的优势,加大农业科技新品种、新技术、新项目的推广与应用,让更多的产业集群形成立体交叉发展,实现先进带后进区域协调发展模式。积极倡导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等新型科技农业发展,打破传统的种养殖思维,拓宽农业发展新渠道,为百姓增收致富搭建新平台,让村党支部书记真正成为带领百姓科技致富的引路人。

(五)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加强对农村党支部书记学习教育工作的监督,建立完善工作机制,不断提升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水平。一是实行“学分制”。结合农村工作实际开展学习提升活动,按参加学习时间,效果等方式,采取一年一考核、半年一评估等形式积累学习积分。二是完善 “监督制”。 积极推行支委监督制,将党支部书记政策理论、法规条例、知识更新作为绩效考核一部分,党委政府综合评定等措施,更好地督促其学习提高。党支部书记学习经历每年要向乡镇党委、本村党员大会阐述,接受乡镇党委和支委的评议。三是处置“不合格”。对学习水平提升目标任务完成差、作风不好、群众反映强烈的农村党支部书记,要按有关规定及时调整,形成良性的制约机制。

总之,在提升农村党支部书记的能力素质上,只有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完善各项措施,创新培训方式,真正将学习培训工作纳入乡镇党委政府的工作目标考核中,纳入村整体发展建设规划中,才能提升村党支部书记的能力素质,才能更好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推动县域农业农村工作再上新台阶。

[责任编辑:高治平]

猜你喜欢

能力素质党支部书记
浅谈企业基层党支部书记工作应当重视的几个问题
一起成长 一起分享 2017年《党支部书记》与您同行
幼儿教师评价自由游戏活动应具备的能力素质分析
锻造适应院校任职教育发展的教员队伍
村干部队伍能力素质提升问题研究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当好企业基层党支部书记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探究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
高职高专学生制度能力培养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