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紫砂印记

2016-08-03谭欣奇图片提供逸品砂轩紫砂工作室

风采童装 2016年4期
关键词:张坤宜兴紫砂壶

文|谭欣奇 图片提供:逸品砂轩紫砂工作室

CULTURE•文化

传承紫砂印记

文|谭欣奇 图片提供:逸品砂轩紫砂工作室

孩子都喜欢动手,喜欢玩泥巴,这是孩童的天性。在玩中体会快乐,体会手工的乐趣,这种手工乐趣让孩子在完成作品中得到快乐和属于他们的成就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开发智慧,脑洞大开。同时,紫砂也是文化的载体,在制作中,让孩子了解紫砂、学习紫砂中的各种文化。

紫砂缘于动手能力

紫砂壶作为我国传统的手工艺品,历史文化已经流传已久。第一次听说“紫砂壶”,缘于编辑的爸爸出差去宜兴带回来的小茶壶。精巧、雅致的茶壶摆在手中让人爱不释手。这只紫砂壶整体颜色是紫色,壶底为绿色,壶柄则仿照竹子的形状做成。有趣的是壶盖上面爬着一只“知了”,而绿色的壶底下还刻着“常乐”,意思是“知竹常乐”。爸爸说:“像这样的茶壶,要经过好长时间的精心打磨,经验丰富的老艺人,用手工程序一点点制作出来。”

如今,随着亲子活动的增多,各种亲子手工坊盛行,出于想要了解紫砂壶文化和小盆友钟爱他的原因,编辑采访了宜兴紫砂艺人张坤。宜兴这个地方,有着得天独厚的陶技艺与薪火相传的陶文化,紫砂艺人们兀自守着一份古老与朴素。

张坤因为茶而喜欢紫砂,才选择步入紫砂行业,经营自己的紫砂壶工艺坊。除了制作售卖以外,张坤还会约朋友的孩子一起做紫砂壶进行比赛。她说:“紫砂壶是用紫砂矿手工制做的,工艺复杂,技术要求很高。紫砂矿是江苏无锡的特产,世界上只有这么一个矿山,矿种稀缺,十分珍贵。紫砂壶又数无锡宜兴的最为出名。孩子们对未知的东西都有探知欲,通过这种手工制作陶艺可以很好地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紫砂壶作为一种富有艺术性的手工制品,蕴含一种情趣,其文化艺术深入人心,感受紫砂的魅力,领悦手工之美。

熏陶出的小艺术家

张坤跟编辑介绍,她有一个十二岁的宝贝叫真生,受妈妈的影响,真生五岁的时候就开始接触紫砂工艺品。张坤不在时,小真生就会像个小主人一样,泡茶招待来拜访的壶友客人,和他们交谈甚欢。采访中,编辑得知小真生虽然年纪尚小,但是却很有自己的思想,他说:每次跟妈妈一起做手工,都会在制作过程中享受喜悦,也会探讨各种有趣的话题,我和妈妈像师生,更像朋友。

在紫砂制作过程中,小真生特别喜欢用朱泥来烧制紫砂壶,因为朱泥必须在泥料干燥之前以最快的速度做完,而且不能有过多的修整。因为在历经炉火考验之后用朱泥做的成品率会很低,有很多做壶名家都不敢轻易尝试用朱泥做壶,但是小真生却喜欢钻研,在制作中一次次总结失败,他现在制作的紫砂成品虽然比不上名家,但是技术水平也是值得肯定的。

在张坤看来,孩子对父母的要求真的很简单,他们只是希望父母能够多陪陪他们,而作为母亲张坤也希望能跟自己孩子一起感悟生活,感受幸福。

紫砂壶作为一种富有艺术性的手工制品,蕴含一种情趣,其灵魂可以说是人文趣味。宜兴紫砂工艺以其古朴、典雅,气韵生动的造型艺术,在传统的土壤中生根发芽。编辑相信,传统的历史文化和紫砂文化,在先辈的艺术熏陶下,必将涌现更多、更好、更美的艺术佳作,繁荣我们的紫砂艺术事业,展现紫砂工艺无穷的艺术魅力。

猜你喜欢

张坤宜兴紫砂壶
宜兴釉陶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
张坤 藏石欣赏
复变函数洛朗级数的展开方法浅探
An Interpretation of For Whom the Bell Tol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rrat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