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釉青花一火成 花从釉里透分明

2016-08-02刘胜男

卷宗 2016年5期
关键词:青料青花纹饰

刘胜男

摘 要:青花瓷又叫白地青花瓷,人们常简称为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本文主要通过安徽博物两件馆藏元青花瓷器的比较,让我们了解到元青花的用料、纹饰、装饰技法以及元青花的价值意义。

关键词:青花;青料;纹饰

“青花”一词的来源,是元代“浮梁瓷局”陶瓷釉下彩艺术文化内涵的一个缩影,确切来说是由元朝陶瓷艺术文化所承载的内涵决定的。明朝初期,朱元璋提出“驱逐胡褥,恢复中华”的政治运动。而明初学者曹昭的《格古要论》又是在文字狱时代著述的,所以为了避讳“黑”,避讳“华”便产生了“青花”这一陶瓷学术名词。这就是青花名词的由来。

所谓青花瓷(blue and white porcelain),又叫白地青花瓷,人们常简称为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花高温釉的烧制成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为明清瓷都景德镇的形成奠定基础。

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

这里给大家介绍两件安徽博物院馆藏的元青花瓷器。

1 青花莲纹盘(图)

青花莲纹盘,烧制于元代,高1.3厘米,口径16.2厘米,底径13.7厘米,1977年发现于安庆市的一个窖藏。

此盘盘口外折,为八瓣菱花式,平砂底。胎体洁白,质薄坚硬,白釉微泛鸭蛋青色,釉质肥厚晶莹,青花深蓝艳丽,浓处有细小的铁锈斑点。盘内底绘一周卷草纹,整个纹饰简朴豪放,画法自然流畅。这类薄胎浅沿菱花口的平底盘,是元代瓷器所独有的。

该盘1977年发现于安庆市的一个窖藏,与另外七件瓷器共同放在一个大陶罐里,其中有二件为元青花,一件为青花莲纹盘即本品,另一件则为青花匜。

2 青花匜(配图)

匜为先秦礼器之一,中国古代汉族贵族举行礼仪活动时,常用于沃盥之礼,用来浇水。最早出现于西周中后期(约2700多年前),盛于东周。匜形椭长或圆,前有流,后有鋬,大多为四足。早期匜为青铜制品,汉代以后出现金银器匜、漆器匜、玉器匜。

而此件青花匜通高4.3厘米,口径13.2厘米,底径8厘米。匜平唇,口微敛,腹部稍鼓,器口一侧有长方槽形短流,流下有一卷云形小系。瓷器带小系是元代器物特征之一。在口沿和底部无釉处,均见有“窑红”(又称火石红)。胎质细腻坚实,底釉色微青,光润透亮,青花呈色较浓艳,并有深色斑点。内底用青料绘有折枝花朵,采用的是元代较为普遍使用的实笔一笔点画的画法,流畅有力,不拘细节。在内壁近底处和外口沿边各绘卷草纹一周,边饰的青花釉稍有流散现象。

元代青花瓷器所用的青料分进口和国产两种,主要包含苏麻离青、平等青、石子青 、回青、浙料、珠明料等。经理化分析表明,进口料含锰量极低,含铁量较高,且含有砷,与国产青料含锰量高、含铁量低的测定数据截然不同。两种钴料所含成分比例不一,因此燒制后的青花瓷器呈色也就有区别。一般进口料绘画的青花色泽浓艳,釉面有铁锈斑点,胎骨较白,稍含灰,手感沉重,致密坚硬。而国产土青料,则胎骨灰白,胎体手感轻。

在纹饰上,元青花多用莲瓣、海水、回纹、朵云、蕉叶、折枝莲花、缠枝菊等纹饰,绘画方法以平涂为主,结合勾、皴、点、染技法,分饱满和疏朗两类风格构图。一种是极为繁密,纹饰流畅,常常将一件器物等分成若干个装饰区域,而每个装饰区域内绘有不同风格的纹饰,主题纹饰或龙纹,或渔藻,或缠枝花卉,或人物故事,而辅助纹饰则以蕉叶纹,海水纹来衬托主题纹饰。另外一种是较为疏朗的以主题纹饰为饰的器物,只在器物的口、颈、肩、胫等处饰以辅助纹饰。无论何种风格,均体现了密而不繁、疏而不稀、浑然天成的特征。

元青花的装饰技法亦多样,有绘画、模印、堆塑、剔花以及镂空等多种技法。在具体的运用中,十分巧妙地将青花与刻花、印花、瓷塑、浅浮雕结合起来使用,表现了元代制瓷工匠的高超制瓷技巧。

这两件元代青花瓷器是景德镇湖田窑的产品。元朝时,景德镇已成为中国制瓷业的中心,代表了当时的制瓷水平。元朝在统一中国的前一年(1278),就在景德镇设置了“浮梁瓷局”,它同明清时期的御窑厂是一个性质的,这在当时中国的许多瓷区是独一无二的。这两件青花盘和匜,具有景德镇元代青花瓷的典型特征,为研究元代青花瓷器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实物资料。

这两件元青花瓷器虽说不上是元青花上品,但其具备了元青花的明显特征,为我们研究元代青花瓷器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实物资料。

猜你喜欢

青料青花纹饰
瓷上赏青花
带状纹饰的类型
青花赋
青花
蜡染的纹饰探讨
青花
漫谈青料对青花瓷绘风格的影响
雕漆纹饰的修复
古代青花瓷青料的研究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龛楣纹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