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契诃夫对曼斯菲尔德小说创作的影响

2016-08-02郜珂

卷宗 2016年6期
关键词:小说创作曼斯菲尔德契诃夫

摘 要:本文以曼斯菲尔德小说创作为主,围绕契诃夫对曼斯菲尔德小说创作的影响展开研究。在从三个方面对契诃夫对曼斯菲尔德小说创作产生影响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全面论述了契诃夫对曼斯菲尔德小说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契诃夫;曼斯菲尔德;小说创作;影响

1 契诃夫对曼斯菲尔德小说创作产生影响的原因

(一)契诃夫小说创作给曼斯菲尔德心灵带来振动

作为俄国伟大的短篇小说创作大师,契诃夫所创作的文学作品受到了高尔基与托尔斯塔等文学大家的推崇。在契诃夫所创作的文学中,不仅对社会做出了充满现实主义色彩的描写,而且也对人生做出了充满现实主义色彩的揭示,同时,他的作品也对现代主义文学创作技巧做出了尝试与探索。对于曼斯菲尔德而言,契诃夫的作品从内容层面带给了自己震撼的阅读体验。其中,契诃夫所创作的《草原》凭借自然优美的特征而被曼斯菲尔德多次阅读,甚至认为这部作品具有着很高的背诵价值。并且曼斯菲尔德对契诃夫做出了这样的评价:“(契诃夫的作品)在按照我们的生活对真正的生活做出定义。”因此,在契诃夫作品为自身带来的心灵震撼中,曼斯菲尔德以文学创作的形式,将契诃夫小说作品对自身的影响逐渐的融入进了自己的小说创作当中。

(二)受欧洲俄罗斯文化热外部环境的影响

十九世纪后期到二十世纪初期,俄罗斯文化热以一股不可抵挡的态势席卷了整个欧洲,对欧洲的文化领域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大批的俄罗斯著作译本在欧洲广受欢迎。同时俄罗斯艺术以及戏剧活动在欧洲各国的成功举办,也使得俄罗斯这个东方大国的独特风情和文化在欧洲国家中弥漫开来。在这種大环境的影响下,曼斯菲尔德也通过各种译本以及《新时代》杂志逐渐接触到了契诃夫的作品,并被其作品内容所吸引。

(三)契诃夫与曼斯菲尔德在精神上存在共鸣

与契诃夫一样曼斯菲尔德也有一位具有男性传统专制思想的父亲,是在父亲的压抑下逐渐成长起来的。相似的童年成长经历对他们的审美倾向以及个性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其产生了相似的世界观与审美意向结构,进而使曼斯菲尔德对契诃夫的作品从内心深处产生了亲近感。此外,对于孩童无论是契诃夫还是曼斯菲尔德都有着发自内心的关怀与喜爱。在他们的小说创作中孩童的形象不断出现,如契诃夫的《万卡》、《渴望》等小说都对孩童的关爱进行了深刻的展现,曼斯菲尔德笔下的劳拉、凯塞亚以及《小妞儿》当中对孩童委屈心理的描写,在读的过程中都不禁使人潸然泪下。契诃夫对于孩童的这种关爱,对于曾经失去过孩子的曼斯菲尔德来说更容易在思想上产生共鸣。

2 契诃夫对曼斯菲尔德小说创作的影响

(一)创作早期的影响

契诃夫对曼斯菲尔德小说创作的早期影响主要是指1910年这一阶段曼斯菲尔德的小说创作仍然处于对契诃夫作品的简单模仿创作中。在这一时期,曼斯菲尔德受契诃夫影响创作了一系列大量的短篇小说,其中她的第一部作品《疲倦的孩子》与契诃夫所创作的《渴望》存在很多相似之处,被外界认为是抄袭所得。在《疲倦的孩子》中,曼斯菲尔德对契诃夫作品的借鉴较为明显,这种借鉴不仅体现在写作技巧上也同时体现在题材的选取上,但最终都随着曼斯菲尔德作品的自创性,逐渐深入到其作品的创作之中,演变成了其自身独特的小说创作特色。同时,由曼斯菲尔德所创作的一系列的公寓短篇对契诃夫的模仿痕迹也较深,这种模仿、借鉴具有简单、直白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讽刺性技术以及简练写作技巧的运用两方面。在这部公寓短篇作品当中,曼斯菲尔德对于讽刺以及细节的描写和刻画较为重视,并自然简洁的对故事的场景、人物形象、动作以及内容进行了描绘,在经过对比以及简笔勾勒过后细节当中讽刺的意味被不断的凸显出来。

(二)创作中期的影响

契诃夫对曼斯菲尔德小说创作中期的影响体现在,对于契诃夫曼斯菲尔德的态度出现了矛盾的心理,在小说创作中她即对契诃夫作品创作的技巧进行了借鉴,又想创作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写作风格和技巧。这一时期,随着个人阅历以及写作经历的增加,曼斯菲尔德对契诃夫的借鉴有了深层次的变化,她不再以公寓短篇式的技巧来进行写作而是开始以一种独特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并将小说创作的重心调整为对人物内心细致的刻画上。受契诃夫影响,她开始以第三人称的视角来开展叙述,并通过自由引语的使用,使小说更为自然和灵活,使小说创作的空间得到更好的拓展。于此同时,曼斯菲尔德还对契诃夫的具有现实主义写作的手法进行了借鉴,她开始注意从现实生活中去进行小说创作素材的选取。如《玩具娃娃的房子》、《花园茶会》、《序曲》等就是在这一时期创作出来的作品。曼斯菲尔德对契诃夫这种既想逃离又想借鉴的创作心态,使她在思想上更加加深了对契诃夫作品的理解,为其之后对契诃夫小说创作技巧的借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创作后期的影响

在曼斯菲尔德小说创作的后期,她的创作技巧、风格都逐渐呈现出了成熟化和多样化的特点,可谓是佳作频出,她对契诃夫作品的借鉴在态度上更加的坦然,不再存在逃离、纠结以及矛盾的心态。这一时期,曼斯菲尔德在其朋友的影响下,开始对契诃夫的书信集进行大量的翻译,并接连发表了多篇相关译文。同时,这一时期病痛上的折磨也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曼斯菲尔德与契诃夫之间的距离,使其对契诃夫作品的理解更加的深入、透彻。她开始关注现实生活当中一些普通人的生活,并通过内心独白、意识流等创作技巧,对他们的内心世界进行描写,并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开始选取契诃夫的作品题材进行重新创作,以揭示出了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在精神上的隔绝感,进而创作出了大批的优秀短篇小说作品,促进了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虹. 解读曼斯菲尔德书信日记中的新西兰情结[J]. 大众文艺. 2011(11)

[2] 蒋虹.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俄罗斯情结[J]. 俄罗斯文艺. 2006(01)

[3] 肖支群. 一样的日常生活,不一样的描述——曼斯菲尔德与契诃夫小说风格比较[J]. 德州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1)

[4 徐晗,赵刚松. 试论曼斯菲尔德对契诃夫创作特点的汲取[J]. 雁北师范学院学报. 2003(01)

[5] 牛建伟. 曼斯菲尔德与契诃夫短篇小说创作手法的异同[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2(01)

作者简介

郜珂(1981-),硕士研究生学历,河南唐河人,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应用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小说创作曼斯菲尔德契诃夫
别让道歉成为一种打扰
《曼斯菲尔德庄园》的政治经济学:范尼·普莱斯与大西洋的工人阶级
国外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研究述评
例谈家庭成长经历对张家玲小说创作的影响
麦克尔·契诃夫表演理论与戏曲表演美学之比较
短篇小说研究的创新之作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小说研究》评介
曼斯菲尔德新西兰系列小说中的自恋人物
契诃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