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经验对中国的影响

2016-08-02徐振涛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休闲农业发展历程发展模式

徐振涛, 朱 伟

(河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美国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经验对中国的影响

徐振涛,朱伟*

(河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摘要:美国是休闲农业兴起较早的西方国家之一,本文首先梳理了休闲农业旅游的概念内涵,结合美国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历程为其分类,分析了其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美国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经验;其次结合中国休闲农业旅游发展实际,借鉴美国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经验,从完善基础设施、加强监管力度、开发保护并举、增强营销力度、休闲意识养成和重视人才培养等6个方面进行了针对性对比分析,以期为中国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更好地促进中国休闲旅游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美国;休闲农业;发展历程;发展模式;政策;经验

休闲农业旅游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旅游的全新形式,起源于1865年意大利成立的“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休闲农业旅游近20来在中国蓬勃发展,这既是为了响应国家“三农”政策的号召,也是顺应旅游发展的趋势,中国丰富的农业资源是发展休闲农业旅游的优势条件。通过分析美国休闲农业发展经验,以期为中国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1美国休闲农业旅游发展概况

1.1兴起与发展

19世纪,美国上层社会的乡村旅游是美国休闲农业发展的起源[1]。随着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美国城市居民收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加大。美国人重视休闲的传统使得久居城市的人们开始把目光转向农村田园自然风光,因此美国城市人口对农村自然风光的追求使休闲农业旅游风潮兴起。二战后由于美国地广人稀导致食物生产相对过剩,美国政府出台政策使农业用地被转移为非农业使用,其中有一部分就被转移为野生动物保护与公众休闲游憩。1970—1980年,美国的休闲农场如雨后春笋,仅美国东部就有500处以上的休闲农场[2],美国乡村经济的发展相当一部分依靠休闲农业旅游的收入。90年代以后,在华盛顿附近大型郊区休闲旅游迅速发展,美国的休闲农业旅游成为美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3]。

1.2存在类型

美国休闲农业旅游的构成景观既包括人文景观的田园、村舍,也包括自然景观的山川、江湖、森林,所以休闲农业旅游也不仅仅局限于观光采摘活动,还有垂钓、游泳、滑沙、林中漫步等,人们更愿意在分享收获果实的同时体验自然风光,锻炼身体,怡情养性。

美国休闲农业旅游资源分类见表1。

表1 美国休闲农业旅游资源分类

2美国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经验

2.1加强引导,完善立法;加大投入,便利出行

美国州立政府的支持、相关政策的引导以及法律保障促进了休闲农业的发展。各州政府还制定了新税收立法,通过加征房间税、床位税得来的收入投入到当地旅游机构的建设中,促进了当地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美国联邦立法对非工业使用的公共土地出台了如《国家荒野和风景河流法案》、《国家走道系统法案》等法案,间接促进了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8]。1956年开始建于蒙大拿州的全国第1条洲际公路系统完工,给沿线的乡村地区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许多美国东部的富裕家庭都会去西部的怀俄明州、蒙大拿州度假,这种休闲旅游的方式很快风靡全国,带动了休闲农业旅游的快速发展。

美国休闲农业立法见表2。

表2 美国休闲农业立法统计

2.2注重保护,合理开发

1872年,美国建立了世界上第1个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美国的政策和法规几经修改和充实,使本国的自然保护制度不断完善,迄今为止建立了58个国家公园,大部分位于西部,这不仅有利于人们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也能为日益庞大的群体提供游憩机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15]。在自然保护的前提下,国家公园为游客提供参观游览的机会,而州立公园可以建设较多的旅游设施,给民众提供休闲场所,既满足当地居民主动参与户外游憩、探险的旅游需要,又能发展当地旅游、增加财政,同时又保护了自然环境,缓解了国家公园的旅游压力。

2.3市场营销,扩大影响

美国休闲农业旅游市场的开辟更得益于休闲农业企业对营销方式的充分应用[16]。以加利福尼亚州的农场为例,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进行交易的重要场所,大部分旅游消费者在制定假期计划和旅游目的地的时候会选择在线预订,所以加州大部分休闲农业旅游企业都拥有自己的网站进行网络营销。2004年,加州的98.3万到访游客中超过65%的人在线安排了他们的行程[17],不得不说网络营销已经成为开辟市场的重要手段。此外,树立品牌效应,印刷宣传册、宣传卡片,标明户外标示也是普遍的营销方式。

2.4突出特色,树立品牌

美国的节事活动具有多民族融合的特点,如加州“半月湾南瓜艺术节”,加州的半月湾被称为“世界南瓜之都”,每年万圣节前都会在这里举办南瓜节[18]。南瓜雕刻、南瓜评比、点亮南瓜灯以及品尝各种各样的南瓜小吃等活动将节日气氛推向高潮,引来众多游客参观。美国的节事活动将农场、旅游企业、娱乐企业、零售企业紧紧结合在一起,既能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游览,又能带动当地农产品加工,给农民提供就业岗位,同时宣传当地文化特色,树立品牌,提高当地休闲农业旅游知名度。

2.5创新项目,增强体验

为满足战后归来士兵的游憩需求,旅游企业开辟滑雪场地满足滑雪部队的需求。随着游客对旅游体验要求的提高,经营者在传统的作物采摘、产品展览项目基础上又增加了小动物认养,珍稀动物展览,冬天破冰垂钓等活动。自1966年在犹他州出现玉米迷宫之后,全国各地都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图案,有俏皮可爱的卡通人物,也有当地著名人物的图像[19]。人们在玉米迷宫里娱乐的同时如同置身天然氧吧,既能怡心养性,又能起到智力开发的作用。诸如此类的休闲农业创意项目能够有效地提高民众的参与度,吸引更多人前来休闲娱乐。

2.6重视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

美国休闲农业理论研究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对休闲理论的研究有助于引导消费者建立新的消费观念,开发更具体的旅游项目,帮助经营者确定先进的经营理念、制定完善的经营策略。如1991年旅游游憩研究和1994年持续旅游杂志各出了一期乡村旅游专刊[20]。2004年,国际旅游研究杂志又出了一期乡村旅游专刊,介绍了非洲、澳洲、欧洲及北美休闲农业的发展[21]。同时,对于人才的培养则可以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队伍建设,有助于对客源地、市场有明确的定位,做出合理的规划。

3中国休闲农业旅游概况

3.1发展现状

20世纪80年代中期,休闲农业旅游在中国开始兴起,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居民对具有乡土特色的乡村文化产生了很大的热情。中国古代是农耕社会,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发展休闲农业旅游方面具有先天的资源和文化优势。四川、北京、浙江等地是中国休闲农业旅游发展具有代表性的几个城市。但中国发展休闲农业旅游的起步晚,规模小,还没有形成特色的品牌效应,如何利用好中国的特色与优势,开发中国休闲农业旅游的潜力,是目前最关注的问题。

3.2存在问题

中国休闲农业近年来虽然发展迅速,但相较于日本、美国、欧洲等国家竞争力较小,不具备品牌优势,而且其发展规模程度与其资源优势并不匹配。

1) 缺乏政府政策支持,农民权益保护机制不完善,农民参与的积极性降低

虽然中国休闲农业旅游发展得到了部分地方政府的重视,但总体并没有提高到战略高度,仍然在政策扶持、财政帮助、基础设施建设上缺乏足够的优待。因此,有些企业由于后续资金不足而“自生自灭”。加之我国在休闲农业旅游方面缺乏法律制约,地方政府又缺少有力的监管监督,使得部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历史遗迹产生破坏,降低了旅游品质。休闲农业旅游原本应让农民充分参与其中以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但是休闲农业旅游的投资主体主要是企业,他们有雄厚的资金实力,使农民很难形成自己的投资主体,被隔离在休闲农业之外。另外,休闲农业旅游是旅游业,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往往不会将一些就业岗位提供给农民,使农民不能参与其中,无法受益。

2) 企业自身规模较小,缺乏科学管理,创新乏力

多数中国旅游企业仅仅将休闲农业旅游定位在“农家乐”形式的体验上,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许多企业在休闲农业的开发项目形式雷同,缺乏深刻的文化内涵。再加之宣传手段过于单一,仅仅依靠亲朋好友的口耳相传,缺少使游客获取信息的途径。部分休闲农业基础设施不健全,如卫生条件不达标,没有正规的停车场,洗漱用品配备不到位,电视机、电话等设施损坏较重,安全保障措施不到位。有些山区道路不通,给游客的出行带来很多不便。休闲农业旅游服务人员素质偏低,缺乏服务意识,难以满足游客对于休闲旅游的要求。

4美国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4.1完善基础设施,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

二战以后,美国的公路、铁路建设发展迅速,使美国50个州的交通便捷,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22]。此外,美国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与美国各级政府的扶持和引导分不开。美国州立政府在联邦政府还没有对休闲农业旅游提起足够重视的时候就已经提供了相应政策上的支持,比如把休闲农业旅游列入到农村发展的战略计划中来,对其发展的各个阶段也提供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中国虽然近些年出台了一些有益于休闲农业发展的措施,如每年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农业旅游示范点,带动休闲农业发展的积极性,但支持政策同样可以参照美国具体到申办的条件、手续,并且对休闲农业旅游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有助于他们度过企业的创业期、困难期,为中国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创造条件。

4.2加强监管力度,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

美国在发展休闲农业的时候十分重视对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建立国家公园和国家公园体系,出台法律保护环境,休闲农业开发均是在保护的前提下有序进行。只有做到自然环境和文物古迹完好保存,休闲农业旅游才有可能继续发展下去。中国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监管不到位,相关的地方法规仍然不够完善。所以应该加大监管力度,完善相关地方法规,让旅游企业从内心深处有所忌惮才可以有效保护;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强宣传,坚持可持续发展,提高游客的保护和监督意识。

4.3企业因地制宜,开发新型旅游产品

美国的森林、山川、农耕、人文景致都能开发出不同的旅游产品。美国建立了许多观光基因农场,游客参观用基因方法培育出的农作物,增强游客体验。中国地形复杂多样,雄伟的高原、起伏的丘陵、广阔的平原和美丽的湖泊,有潜力因地制宜发展自己的特色休闲农业游。因此,开发新型旅游产品,丰富旅游形式对于中国休闲农业旅游而言是一件当务之急的事情。能够展示中国深厚文化底蕴的代表有很多,如四川的蜀绣、信阳的毛尖,企业可以充分挖掘文化的魅力和本地的特色,丰富自己的旅游产品,让游客在游览中感受文化,学习文化,体验中国文化的魅力。因此,企业要找准市场定位,因地制宜,突出优势吸引旅游者。

4.4增强营销力度,鼓励农民参与,实现共赢

美国举行休闲农业节事活动前夕会充分做好宣传准备工作,以此来扩大客源。如2016年玫瑰小姐评选,创新营销策略,扩大对外宣传,这对吸引华人游客是非常好的营销策略。而中国也可以应用类似的手段造势,为自己的文化活动增加客源,从而扩大自身的影响力,打造品牌效应。此外,美国休闲农业特色最突出的就是市民农园,城市居民可以认领土地,闲时体验耕种生活,忙时交由当地农民代为耕种。农民对休闲农业旅游的认同和支持才能保证优质农产品的生产,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当地农民还是本土文化的传承人,深入挖掘当地的文化潜质,有利于打造特色的旅游项目,提升旅游层次。中国的休闲农业旅游发展也应该重视与当地村民的合作,让休闲农业的发展更具有灵魂,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其中,保证当地村民的权益,实现双方的共赢。

4.5注重培养民众的休闲意识

休闲消费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成为美国民众日常生活消费的重要开支。首先是因为美国人在日常生活中就比较注重休闲教育和生活质量,它来源于早期美国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23]。其次,美国休闲产品、设备、户外游憩场所种类繁多,刺激了美国民众对于休闲娱乐的渴望。而传统思想意识对我国民众的影响根深蒂固,导致人们休闲意识淡薄。此外,以旅行社为主导的旅游形式束缚了游客的旅游主动性,形成了“上车睡觉,下车拍照”旅游怪象,每到黄金周、节假日,拥堵的人群和车流使游客不能切实体会到休闲旅游带来的身心放松。因此,应该在社会舆论和旅游宣传中让人们形成正确的休闲理念,倡导民众回归自然,享受自然,感悟自然,放松身心,更重要的是开辟更多的休闲娱乐场所和郊游地点,有效培养民众的休闲意识。

4.6深化理论研究,重视旅游人才培养

美国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离不开一批旅游领域高精尖人才的贡献。美国的很多院校都会为当地社区发展培养人才,其中,旅游人才的培养是他们的重点之一[15]。人才的培养可以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更好地发展策略、规划方案,特别是一些科技农园,需要以人才、引进技术、发展更先进的农业来吸引游客,同时在专业培训的基础上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另外,专业的创意团队可以帮助找到休闲农业旅游的亮点,带给每一位参观游览者完全不同的观光体验,为当地树立良好的旅游形象,实现品牌效应。中国的休闲农业旅游最缺乏的就是产品创意和良好的规划设计,因此,当务之急就是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培养更多高、精、尖的旅游专业人才,以此来促进中国休闲农业旅游的长远发展。

5结语

中国休闲农业旅游虽然起步晚,但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特色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和人文底蕴,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的增强,让休闲农业旅游在中国拥有巨大的潜力。总体而言,中国休闲农业旅游在发展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只要能不断总结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同时结合自身优势与特色,中国休闲农业旅游未来发展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Brown D M,Reeder R J.Farm-based recreation:a statistical profile[M].Fairford:OSDA,2007.

[2]石金莲,崔越,黄先开.美国乡村旅游发展经验对北京的启示[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5(05):289-296.

[3]Holly George,Ellie Rilla.Agritourism enterprises on your farmor ranch: Understanding regulations[M].California:ANR publication,2008,11.

[4]Kenndey J C.Agriculture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1860[M].Washington,D.C: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864:222.

[5]Sheingate A D.The Rise of the Agricultural Welfare Stat: Institution and Interest Group Power in the United States,Franc,and Japan[M].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9:146.

[6]Holly George,Ellie Rilla.Agritourism enterprises on your farmor ranch:Where to start[M].California:ANR Publication,2008.

[7]MacDonald R,Jolliffe L.Cultural Rural Tourism,Evidence from Canada[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3(30):307-322.

[8]Christine T,Carla B.The Perceived Benefits of Agritourism;The Provider'、Perspective[J].Tourism Management,2012(33):215-22.

[9]魏会廷.国外休闲农业信息化发展经验比较[J].世界农业,2014(03):60-63.

[10]蔡世忠.河南农业产业化与现代农业建设探究[J].河北社会科学,2012(06):120.

[11]王爱玲,刘军萍,任荣,等.农业创意产业——现代农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C]//中国农学会.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6分会场都市型现代农业学术研讨会论文专集,2009.

[12]刘烨,张玉坤.垂直农业建筑浅析——以绿色收获计划为例[J].新建筑,2012(04):36-40.

[13]胡廷积.河南农业发展史[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375.

[14]章继钢.中国创意农业发展报告[J].柴达木开发研究,2008(06):47-51.

[15]赵俊晔.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旅游经营管理与启示[J].世界农业,2012(05):27-31.

[16]李慧.美国发展乡村旅游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科技广场,2012(11):197-204.

[17]詹玲,蒋和平,冯献.国外休闲农业的发展概况和经验启示[J].世界农业,2013(10):47-51.

[18]凌丽君.美国乡村旅游发展研究[J].世界农业,2015(10):60-64.

[19]张蓓,万俊毅,文晓巍.国外农业旅游的模式比较与经验借鉴[J].农业经济问题,2011(05):100-105.

[20]杨辉,葛娅男.美国农业发展对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启示[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9(03):16-18.

[21]维克多·梅德尔敦著,向萍等译.旅游营销学[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22]徐更生.美国农业政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158.

[23]王志,董亚慧.美国农业发展的经验对我国农业的启示[J].东南亚纵横,2013(11):36-39.

收稿日期:2016-03-15基金项目: 2016年度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作者简介:徐振涛(1990—),男,河南郸城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休闲农业。朱伟为通信作者, E-mail:xuzhentao@163.com

文章编号:1004-7999(2016)02-0179-06

DOI:10.13478/j.cnki.jasyu.2016.02.016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The development experience of American leisure agriculture tourism influence for China

XU Zhentao,ZHU Wei*

(NstituteofTourism,HenanNormalUniversity,XinxiangHenan453007,China)

Abstract:The United States is the rise of leisure agriculture in Western countries earlier one,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oncept of leisure agriculture tourism, combi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United States for its agricultural tourism and leisure type classif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of its agriculture and leisure tourism, and on this basis, it summarized the development experience of American leisure agriculture tourism; secondly combined Chinese leisure Agricult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actually learnt from the US experience in leisure travel from agriculture to improve infrastructure, strengthen supervision,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simultaneously, enhance marketing efforts and develop a sense of leisure and talent were targeted comparative analysis, in order to provide useful experi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griculture and leisure tourism, leisure tourism to better promote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train six aspects.

Key words:USA; leisure agriculture;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development model; policies; experience

猜你喜欢

休闲农业发展历程发展模式
南雄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研究
浅析咸阳休闲农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烟台地区休闲农业营销状况及对策
我国微型金融发展中的问题与思路
国内奢侈品电子商务发展历程研究
基于山东生态农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分析
新媒体时代表情包发展的传播学解析
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综述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