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中车造汽车:高铁之外的第二张“名片”

2016-08-02康晓博

中国机电工业 2016年7期
关键词:中车名片客车

文|本刊记者 康晓博



中国中车造汽车:高铁之外的第二张“名片”

文|本刊记者 康晓博

从领先全球的高铁技术出发,中国中车正奋力打造高铁之外的另一张金“名片”:新能源汽车。某种程度上,这并不算是一场“跨界进军”,而是有着一脉相承的理念——那就是为民众提供便捷、安全、舒适、绿色的公共交通工具,改善人们的出行方式。在这样的理念推动下,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正迎来异常迅猛的发展,恰如一列飞驰而去的高速列车。

北京到上海,4小时48分钟;北京到广州,8小时3分钟;北京到哈尔滨,7小时6分钟……经常乘坐高铁出行的人,对于这些时间或许并不陌生。快捷、便利、舒适、环保……一列列高铁列车的出现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使得“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这类词成了过去的记忆。

而在北京长安街上,最繁忙的1路公交车从早5点开始一直运行到晚11点,全程27.1公里。在过往的几年间,一场席卷城市公交领域的变革正在快速上演:高耗能、高排放的传统燃油公交车正被越来越多的新能源公交车所取代。在高楼大厦间往来奔波的人们,对于低污染、低排放、低噪音的新能源公交车倾注了越来越多的喜爱与关注。

高铁列车与城市公交客车,这两种不同类型的交通工具看上去似乎并没什么特别的关联。但,因为一家企业的开拓与努力,这两者之间正出现一种微妙的联系:省际出行,你可以乘坐它制造的高铁;城际往来,你可以乘坐它制造的轻轨;市内快速出行,地铁当然是最好的选择;在你居住的社区门口,你能搭乘它制造的城市公交客车……如今,这家企业正是在新能源城市公交客车领域展开了奋力开拓——其异常迅猛的发展势头似乎预示着,它将延续其在高铁领域所铸就的辉煌,为城市公交带来一场“改头换面”的变革。

中车时代电动12米双源纯电动客车

目前北京奔跑的电动公交跳动着的心脏,几乎百分之百来自于中车电动;无论是新造电动汽车的核心装置,还是传动电动汽车的节能化改造,最核心的电传动技术均来源于中车时代电动。

源自高铁

2015年7月7日,宝岛台湾。一场盛大的新产品发布会,正在台北隆重举行。

发布会的主角是三款来自大陆的新能源公交车——增程插电式城市客车、双源双充纯电动客车和8米纯电动客车。它们别具一格的造型、漂亮的外观、绝佳的性能引发了台湾民众的极大热情。此后不久,台湾即对这三款新能源公交车进行了订购。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随处可见往来穿梭的摩托机车;而这些成功进入台湾市场的新能源公交车将在某种程度上改善台湾民众的出行方式,助力城市交通的节能减排。

事实上,能够进入台湾市场并不容易——台湾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采购标准接近于欧美标准,而对于客车整车的要求则更为严格。但这三款由中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时代电动”)研发生产的新能源公交车,却凭借着绝佳的产品质量和一系列独特的技术创新成功打入台湾市场,这在业内引发了广泛关注。而实际上,这番成就仅仅只是中车时代电动强大市场竞争力的一个缩影——在过去的五年间,中车时代电动如一匹飞奔驰骋的黑马一般,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迅猛崛起:产销量从2010年的550辆到去年的近3400辆;产值从原来的2.1亿元突破了20亿元;产品从湖南一地扩展至全国各地、批量出口国际市场,并先后服务于巴西世界杯、男篮亚锦赛等国内外大型赛事……

“2007年,中车时代电动正式成立;2008年我们拿到了中国第一张新能源汽车生产牌照;2010年,我们的‘朋友圈’仅仅局限于长株潭,2015年,‘朋友圈’的版图扩大到了全国20多个省份和直辖市,并在宝岛台湾拥有了一批超级粉丝。”中车时代电动董事长兼总经理申宇翔不无感慨地回忆道,“之所以能够实现快速发展,一方面是因为行业形势,但另一方面更源于我们在高铁技术上的积淀——实际上我们的电动车就是传承了我们的高铁电气化传动技术,这是我们的一大优势。”

(4)《缁衣》简13:“子曰:禹立三年,百姓以仁道,剀(岂)必尽仁。”(剀,见母微部;岂,溪母微部。)

实际上我们的电动车就是传承了我们的高铁电气化传动技术,这是我们的一大优势。

中车时代电动的母公司正是大名鼎鼎的中车株洲所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简称“中车株洲所”)。在5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中车株洲所攻克了一道道技术难关,逐步构建完成在轨道交通装备牵引传动与控制系统领域的自主创新研发平台,拥有了成熟先进的电气系统集成技术、变流及控制技术、车载控制与诊断技术,推动了新中国铁路电气化的科技进步与产业发展。“实际上,高铁列车和电动汽车的技术体系很多都是完全一样的,就是工艺不同而已。你把高铁列车的铁轮换成汽车的轮子,那不就是一个大的电动汽车吗?”申宇翔幽默地说道。因此,深厚积淀的高铁技术在被转移到电动汽车上时,迅速转化成为一股蓬勃旺盛的发展动力:成功研发出国内首个基于CAN总线的多能源控制总成硬件及软件平台;建成我国第一条、世界第四条IGBT生产线;承担了最多的国家863电动汽车重大专项、参与制定了21项国家标准、拥有超过380项授权专利……迄今,成立时间尚不足十年的中车时代电动已经完成了集元器件、三电系统、整车制造、充电系统、运营管理平台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布局,成为我国唯一一家集电动汽车整车、动力系统总成及关键零部件于一体的,具备研发、制造和检测能力的新能源汽车企业。

技术上的深厚积淀和大力创新,使得中车时代电动在市场上所向披靡,斩获连连。2016年5月23日,“2016北京国际道路运输、城市公交车辆及零部件展览会”(简称“2016北京国际道路运输展”)正式拉开帷幕,中车时代电动再度强势出击,现场签下了700台纯电动客车的订单,正式挺进北京市场。虽然这是整车产品首次打入北京,但中车时代电动对北京这个新能源汽车需求量最大、市场竞争最激烈的城市却并不陌生——目前北京奔跑的电动公交跳动着的心脏,几乎百分之百来自于中车电动;无论是新造电动汽车的核心装置,还是传动电动汽车的节能化改造,最核心的电传动技术均来源于中车时代电动。

这股源自高铁的力量,无疑正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波澜。

云智通

展开布局

2014年,在经过长时间的培育发展之后,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政策的支持下开始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延续到2015年,这种快速增长终于演变成为一场激动人心的爆发。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实现生产34万辆、销售33万辆,分别增长330%和340%。基于此,中汽协预测2016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将会再翻一番。空前的市场机遇引来了无数竞争者的蜂拥而入,行业快速发展的背后,是一片残酷而激烈的市场厮杀。

在过往的岁月里,中车时代电动已经做出了一番瞩目的成就: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12000余辆;电机、电控等核心零部件外销20000多套,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里一股异军突起的力量。而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车时代电动已经展开了多重布局,以便持续领先,最终胜出。

2015年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成果展上,中车时代电动推出了一款12米双源双充纯电动客车。甫一亮相,这款车就在业内引发了广泛关注:它采用慢充能量型电池和快充功率型电池相结合的技术路线,使电池充电效果明显提升,动力电池寿命较以往增加一倍,在满足公交车辆运营里程需求的同时,帮助公交运营公司摆脱了建设大型充(换)电站的困扰。这种全球范围内独树一帜的创新,让中车时代电动斩获了一大批用户,市场竞争力更为强劲。

而这,只是中车时代电动在技术创新上的一个侧面反映。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中车时代电动开发的“云智通”运行管理平台。

图为中车时代电动新能源汽车生产车间

“‘云智通’既是为客户服务的,也是为生产企业和乘客服务的。车辆搭载了‘云智通’,可以实时记录车辆的运行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提前做出车辆故障预判,未来甚至可以实现远程诊断和远程服务。从用户的角度来说,它可以为帮助用户实现更好地车辆调度协调,为驾驶员提供驾驶指导、为乘客提供相关信息……此外,我们还在筹划另一件事情”,申宇翔笑着向《中国机电工业》透露道,“我们准备用‘云智通’对动力电池进行大数据管理,从电池一出厂就记录其身份、记录其时时刻刻的工作状态,为以后的电池回收、匹配、再利用做基础。”

在动力总成方面,中车时代电动也不遗余力地持续进行创新——其核心产品T-Power纯电动驱动系统已历经四次革命性升级,即将推出第五代。“新一代T-Power具有全永磁、控制高度集成、故障检测更智能、高压管理更快速、绝缘检测更全面等特性,总重减轻30%,能耗降低50%,安全防护性能达到军工产品级别。” 中车时代电动总工程师刘凌不无自豪地介绍道。

事实上,依靠电气传动与控制技术优势起家的中车时代电动一开始在整车制造上,并非没有遭遇困难。五年前,中车株洲所新能源汽车制造平台还有着抹不去的“手工打造”痕迹,但五年来,紧抓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来袭的浪潮,中车株洲所借助两化融合趋势,向智能制造奋力追赶。迄今,中车时代电动的整车制造工艺不仅与行业先进水平没有了差距,其“新能源客车智能化工厂项目”更在去年被工信部列为全国94个智能制造项目之一。

谈及智能制造转型,中车时代电动副总经理刘杨说:“2014年,我们投资3亿元的二期项目全线投产,着力打造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工厂’。通过引进先进工艺、先进制造装备,形成了生产全过程网络系统管控,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进一步提升生产柔性和效率,支撑多品种、小批量、定制化的市场特点,全面推动新能源汽车生产管理不断精细化。目前,我们已经基本消除了与行业内整车制造先进工艺水平的差距。”

核心技术上的持续创新、智能制造的大力推进,无疑为中车时代电动注入了一股股强劲的战斗力。而在申宇翔看来,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车时代电动还具备另一种强大的竞争力——这就是全产业链优势。

“我们的定位是新能源全面解决方案服务商。从IGBT等电子元器件,到电机、电控、电驱动系统,到整车制造,我们都是自己来做;此外,我们还有‘云智通’运营管理平台,甚至充电桩、充电系统……全产业链运营可以让产品质量更有保障,让服务更加及时,同时还具有成本优势。”顿了一下,申宇翔语重心长地对《中国机电工业》说道:“当然了,万一某个环节没有做好,对整体质量是有影响的。但也恰恰如此,这种追求极致的意识深深扎根于我们的脑海,使得我们每个环节都要尽全力做好!”

这一系列努力使得中车时代电动的产品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我们很多款产品都是客户买了之后,觉得好又来买,从而产生了市场口碑,带动了更多的客户。”申宇翔说道。用户的热捧加上行业的持续爆发,使得中车时代电动的产能渐渐吃紧。为此,5月10日,中车时代电动与石家庄市人民政府签约,决定建设中车石家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石家庄基地的产能,未来会比株洲总部还要大。不仅仅是大型客车产品,还将包括轻型客车和物流车。”申宇翔向《中国机电工业》透露道。

另一张“名片”

在2016北京国际道路运输展上,除了现场斩获大订单,中车时代电动的展厅内还上演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换标”活动——全面切换至“中国中车”的新商标和新LOGO。

伴随着一阵激昂的音乐声,屏幕上闪耀起了红色夺目的“車”字。似乎从这一刻起,中国中车在高铁列车之外,正式拥有了另一张耀眼的“名片”——新能源汽车。

“实际上,进军电动汽车领域对于中车来说可谓是一脉相承。中车所要为大家提供的,就是绿色、便捷、安全、舒适的公共交通工具,不管是高铁、地铁、轻轨,还是电动公交车,都是其中的一种,都在一个体系之中。中国中车在轨道交通领域所作出的成就对于我们来说是一块‘金字招牌’,未来,我们要让大家树立期这种印象——中车不仅仅是有高铁、地铁,也有新能源汽车!”申宇翔不无感慨地说道。

据悉,中车时代电动已经制定了“十三五”期间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中车时代电动将形成大中型客车、轻型客车、专用车及关键零部件四大业务板块,实现整车销售突破2万辆,系统外销10万套,成为国内新能源客车领先品牌,国际知名的新能源汽车全面解决方案服务商。

向着这个目标,中车时代电动正开足马力,一往无前——恰如一列飞驰而过的高铁列车。

猜你喜欢

中车名片客车
包包,也可以是你的名片
我家的环保名片
品牌护航中车高质量发展
客车难改下滑颓势
金龙客车的不凡履历
客车市场进入寒冬?
基于Cruise的纯电动客车动力系统匹配
不会丢的创意名片
中国中车再次斩获美国地铁列车大单
中国中车再次斩获美国地铁列车大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