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山县历代沿革

2016-08-01武保林

人间 2016年21期
关键词:鲁山汝州南阳

武保林

(西藏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陕西 咸阳 712000)

鲁山县历代沿革

武保林

(西藏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陕西 咸阳 712000)

;鲁山县位于河南省西部,伏牛山东麓,东临煤城平顶山,北接省会郑州,西与洛阳相望,南与南阳毗连。总面积2407平方公里,辖五镇十七乡,554个行政村。西南北三面环山,西高东低,山脉连绵,河流纵横,东向开口与黄淮平原相连。水资源比较丰富,发源于石人山东麓的大沙河,由西向东贯穿全境,全县水资源总量9.4亿立方米;地处北亚热带和南暖温带交叉处,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时间:2068.8h,雨量适中,年最大降水量:1378mm,年最小降水量:506mm,年平均降水量:950mm,无霜期长,年平均无霜期:214天,适宜各种植物生长,冬不严寒,夏不酷热,年最高气温:43.3度,最低气温:-18.4度,年平均气温:14.8’C。鲁山县的主导风向是偏西北风,最大风速:18m/s,年平均风速:3.3m/s,地震烈度:6度。

鲁山;沿革;文物古迹

一、前言

鲁山县历史悠久,古代鲁阳,汉置县,唐始名鲁山,现属河南省平顶山市。是春秋战国之际伟大的思想家墨子、唐代文学家元结、宋代抗金名将牛皋的故乡。先贤的许多故事,至今仍广为流传。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亲书之元次山碑至今仍保存完好,伫立于鲁山一高院内,是河南省重点保护文物。鲁山众多的文物古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

二、夏至西魏时期

据文献记载,鲁山早在夏代就有人类活动。,夏代时,鲁山县初称鲁县,属豫州,刘累邑,商代因之。周为“周鄙、甸之鲁县”,为周京畿之地,周公旦封地。周初,武王分封天下,封旦于鲁,称鲁公。不久,武王故,其子成王年幼,新立,周公旦因辅佐成王,不便离京赴任,成王便让周公旦子伯禽代周公旦封为鲁侯,其鲁县为鲁国首都史称西鲁;周成王践奄后,为褒奖周公旦功德,就扩大周公旦封地,又更封奄地(今山东曲阜)鲁国国都,伯禽就东迁奄地为鲁侯,史称东鲁。春秋时期,鲁山改称鲁阳,属郑,于公元前678年隶属于楚,为楚司马子期公孙宽——鲁阳公封地。至楚肃王三十年(公元前371年),魏伐楚取鲁阳,鲁阳属魏。魏王假三年,即公元前225年,秦灭魏,鲁阳入秦。秦废分封,建立县制,以郡领县,鲁阳属颖川郡。汉承秦制,鲁阳县属南阳郡。三国鼎立时,属魏。晋代,鲁阳属南阳国。南北朝永初年间,属南朝宋。公元487年,北魏孝文帝南巡,改名山北县,并置鲁阳镇。北魏时,复置叶县。太和十三年(公元489年),于叶地置郢州,不久废州改为南中府,叶县属之。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又于叶县南部置建城郡,领县二:赭阳、北方城。景明末(公元503年),罢建城郡,置戌。太和二十一年(公元497年),置河山县,属广州(今鲁山)鲁阳郡,兼有高阳县境(今平顶山至首山一带)。魏孝明帝孝昌中(公元526年),又于叶置襄州,叶县属之。永安中(公元528年)于昆阳置汉广郡,昆阳县属之。

东魏孝静帝天平初年(公元534年),废南中府,置南安郡,属襄州,领有南安、南舞、叶、南定四县。公元538年以后,西魏两次夺得襄州。其间,叶县属建州南安郡,河山县屑广州鲁阳郡。公元549年,襄州再次被东魏夺回,遂改南安郡为定南郡,叶县属定南郡。

三、隋唐宋元时期

隋文帝开皇四年(公元584年)置伊州,隋炀帝大业初改伊州为汝州,治梁县城。大业八年,移承休县至汝原县,废汝原县。改汝州为襄城郡,治承休县城,领承休、梁、阳翟、东汝原、汝南、鲁、犨城八县。

唐朝:天下设为十道,南阳属山南道管辖。自唐高祖李渊至玄宗李隆基90年间,南阳先后设置纯州、郦州、淅州、北澧州、宛州、淯州、显州、湖州、新州、鲁州和仙州等。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州为郡,邓州称南阳郡,唐州称淮安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又改郡称州,县加以合并,今南阳市有泌州淮安郡和邓州南阳郡。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为伊州,领承休.梁.郏城三县.贞观元年(公元627年),以废鲁州之鲁山县来属,同年仍改承休为梁县.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改伊州为汝州领梁.郏.鲁山三县.正圣元年(公元695年),职武兴县,先天元年(公元712年)置临汝县.到贞元八年(公元792年),又以梁县西界补充之,并移县于石壕驿,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以仙州之叶县来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以许州之襄城来属。改汝州为临汝郡,属河南道,领梁.叶.襄.郏鲁.龙兴.临汝七县.乾元元年(公元738年),复为汝州。

宋政唐,汝州建制多变:公元621年,改襄城郡为伊州,领承休、梁、郏三县;公元627年,移梁县衙于承休县,撤承休县,把鲁山划为伊州;公元634年,改伊州为汝州,领梁、郏城、鲁山三县;公元695年,在今宝丰置武兴(后改龙兴)县;公元712年在今临汝镇置临汝县;公元738年,划许州襄城县来属,改汝州为临汝郡,属都(指东都洛阳)畿道,领叶、襄城、郏城、鲁山、龙兴、临汝七县。公元758年,改临汝郡为汝州。唐时汝州为东都洛阳东南门户,设东都畿都防御使,驻有重兵防守。和五年(公元1115年),升为陆海军节度,属京西北路,领梁.襄.叶.鲁.宝丰(原叫武兴.龙兴)五县.郏县1105年划于颖昌府,到建炎元年(1127年),汝州被金占领。金废军事建制,州县仍隶河南路,汝州领鲁.宝.郏.梁四县。

公元1127年,汝州被金占领。汝州属南京路,金中央直辖,领梁(含今汝阳)、郏城、鲁山、宝丰、叶县、襄城六县。公元1207年,划襄县属许州;1208年,划叶属裕州。

公元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形成了军政合一的省一级地方建制。汝州属河南江北省南阳府管辖,领梁、郏县、鲁山三县,宝丰废县为镇,归梁县管辖。

元朝将原南阳郡改为南阳府。属河南江北行中书省。辖五州,其三在今市内;南阳府自领镇平、南阳二县;邓州领内乡、顺阳、淅川、新野、栾川五县;唐州领泌阳、湖阳、桐柏、方城等县。其他二州辖临汝、伊川、郏县、宝丰、鲁山、叶县、舞阳、卢氏、栾川等县。其间曾将淅川、顺阳合并到内乡。

四、明清时期

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对元行省作了大的改革,改省为“承布宣政司”,只管民政,但人们习惯上仍叫行省,简为省,省下设郡(州)、县。汝州仍为南阳府管辖,将梁县省入汝州,领郏县、鲁山两县。1475年4月,在汝州东南设宝丰县,汝州领三县。1476年9月,时任兵部左侍郎的汝州人滕昭,以汝州距南阳太远给群众生活带来不便为由,同好友河南布政使原杰联明奏请宪宗皇帝朱见深,将汝州从南阳分出由省直辖,汝州成为河南唯一一个由省直辖的直隶州,由县级州升格为府级。同年12月,在汝州西部今汝阳县城附近置伊阳县,划原嵩县、鲁山、汝州的部分地区为伊阳地,汝州领鲁宝郏伊四县。明中央掌管吏治的按察使司在地方设立四十一个按察分司,叫巡道,河南有二,分别叫河南道、河北道,河南道驻汝州。

明洪武初,以梁县省入汝州,领郏.鲁两县,仍属南阳府,成化十一年(1475年4月),巡怃副督御史张瑄,奏请折汝州东南境置宝丰县,十二年(1476年12月),西南境置伊阳县,汝州共领县四.成化12年(1476年9月),巡抚侍郎原杰,以汝州去南阳远,奏请改隶河南布政使司(记别与府相等).

在清带,汝州以直隶州地位,群众称(老汝州),仍领鲁.宝.郏.伊四县。

清朝沿袭明制,汝州直隶州的地位没有改变,领鲁山、宝丰、郏县、伊阳四县。

五、民国至新中国时期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汝州隶河洛道,仍领四县。

1949年2月,豫西行署二专区与五专区合并,成立许昌专区(专员公署驻许昌市),辖许昌市(今魏都区)、许昌县、长葛、鄢陵、临颍,漯河市、郾城县、舞阳、叶县、襄城、禹县、郏县、宝丰、鲁山、临汝(今汝州市)15个县市。

1970年,许昌专区改称许昌地区,辖禹县、长葛县、许昌县、鄢陵县、临颍县,郾城县、舞阳县、襄城县、叶县、宝丰县、鲁山县、郏县12县和许昌市(今魏都区)、漯河市。

1983年10月,许昌地区所属的鲁山、宝丰、叶县划入平顶山市。

1990年,鲁山县辖5个镇、17个乡:鲁阳镇、下汤镇、梁洼镇、张良镇、张官营镇、二郎庙乡、土门乡、马楼乡、瓦屋乡、仓头乡、四棵树乡、观音寺乡、鸡冢乡、辛集乡、张店乡、赵村乡、背孜乡、昭平台库区乡、董周乡、熊背乡、磙子营乡、瀼河乡。

2000年,鲁山县辖6个镇、16个乡。

2005年,鲁山县乡镇区划调整:撤销土门乡,并入背孜乡管辖,背孜乡人民政府驻地不变。

截至2005年12月31日,鲁山县辖6个镇、15个乡:鲁阳镇、下汤镇、梁洼镇、张良镇、张官营镇、尧山镇;张店乡、辛集乡、熊背乡、瀼河乡、瓦屋乡、赵村乡、董周乡、仓头乡、马楼乡、鸡冢乡、背孜乡、磙子营乡、观音寺乡、四棵树乡、昭平台库区乡。

根据河南省民政厅《关于撤销鲁山县鲁阳镇调整张店乡董周乡行政区划设立露峰等四个街道办事处的批复》(豫民行批[2006]9号)和平顶山市人民政府的批复精神,鲁山县政府决定撤销鲁阳镇,调整张店乡、董周乡部分行政区划,设立露峰、琴台、鲁阳、汇源4个街道办事处;将原鲁阳镇所辖区域以及张店乡的詹营、董周乡的五里头等22个行政村划入城区,将鸡冢乡更名为团城乡。

六、名胜古迹

鲁山地貌多姿,风景秀丽,古迹颇多。这里是刘氏发源地,刘氏祖先刘累的故乡,刘累墓坐落于鲁山县昭平湖景区。这里也是春秋思想家墨子的故里,至今仍保留着先哲的活动遗迹。古木参天的商余山,是唐代大诗人元结(字次山)的诞生地,诗人仙逝,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亲为撰文书碑。颜碑至今保存完好,颜碑亭矗立于鲁山第一高中园内绿树掩映之中,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鲁山是宋代名将牛皋的故乡,是清代大侠买壮图的栖身地,至今仍传颂着他们石破天惊的佳话。古今闻名的”鲁山独秀”、”沙让双澄”、”南华夜月”、“大胜晓钟”、“皇女温泉”、“黑山回照”、”商余买药”、”琴台善政”等鲁山八大名胜以其俊逸的风韵为海内外人士所独钟。

F23

A

1671-864X(2016)07-00063-02

武保林(1990-),男,汉族,河南商丘人,学生,在读研究生,单位:西藏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研究方向:民族学。

猜你喜欢

鲁山汝州南阳
南阳:高质量开展人大工作评议
以河南省汝州市为例的城市打磨若干建议
曲剧的发展与传承
曲剧的发展与传承
汝州:五年历程谱华章
南阳人大“四有”监督的实践与探索
露天放电影 收获快乐多
鲁山:鲁中绿巅
浅析尧文化在平顶山境内的流传关于鲁山“尧文化”的探析
《南阳解放纪念碑》失误严重